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團隊于2010年研發出RISC-V指令集,到2015年全球RISC-V 基金會正式成立,再到2018年中國 RISC-V 產業聯盟成立,一直到今天RISC-V完成了核心累計出貨超百億顆的目標,RISC-V的高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累計出貨量超百億顆里程碑背后,目前RISC-V發展處于怎樣的狀態?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和當前主流架構ARM如何共存?這些都是產業界高度關注的話題,在2022 RISC-V中國峰會上,我們聽到了一些答案。
以當下的角度看RISC-V
2019年6月份,市場調研機構Semico Research曾發布一份關于RISC-V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采用RISC-V架構的芯片數量將增至624億顆,2018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46%。在這個時間段內,2022年差不多處于中間位置。
談到現階段RISC-V架構的發展情況,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總工程師武延軍研究員表示,“在短短12年的時間里,RISC-V取得了快速的提升。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認為RISC-V的商用時機已經成熟,雖然目前RISC-V應用可能還局限于一些對算力和軟件生態豐富程度要求不那么高的領域。但以此為起點,我們看到它驚人的加速度。”
在硬件性能突破方面,他特別提到了阿里平頭哥在2022 RISC-V中國峰會上發布的高性能RISC-V芯片平臺“無劍600”,其是全球RISC-V性能最高的可量產SoC芯片設計平臺:支持4核高性能RISC-V處理器,最高主頻可達2.5GHz,實現了CPU+XPU異構架構的全面優化。
在生態繁榮度方面,武延軍研究員認為,目前的RISC-V相當于ARM架構在2000-2005年期間的水平,出現了大量的培訓資料、書籍、培訓班,市場對相關人才需求暴增,并且在一些領域能夠和ARM架構展開競爭,就如同當年ARM架構在嵌入式領域和x86、MIPS架構競爭一樣。
2022 RISC-V中國峰會主席、平頭哥半導體副總裁孟建熠博士非常贊同武延軍研究員的看法,并進一步指出,“RISC-V當前已經初步證明了其是商業化可用的,就像早期在嵌入式領域的ARM架構一樣,先打開一個環節,基本證明可用。接下來,它要往更高性能、更加縱深的方向去發展。”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RISC-V架構對中國芯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被認為是國產芯片實現自主可控的新機遇,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對RISC-V在中國的發展尤其看好,其也受邀在2022 RISC-V中國峰會發表致辭。
關于RISC-V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武延軍研究員在受訪中講到,“中國發展RISC-V很明顯的優勢是擁有一個巨量的市場,有大規模的計算機工程師團隊和專業人才,同時有足夠豐富的應用場景能夠充分發揮RISC-V的多樣性。RISC-V是中國第一個從發展初期就可以深度參與、發揮核心貢獻的全球范圍的新指令集架構、新的生態,這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在此,武延軍研究員提到了國產芯片企業或機構在發展RISC-V方面的一大獨特優勢以及相應的劣勢。其中獨特優勢為國產芯片企業或機構在發展RISC-V時,沒有國外巨頭的歷史包袱,沒有它們已經存在的商業利益或者技能上的慣性,使我們有機會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一個全新的架構下面去做一些開創性工作;相應的劣勢為國產芯片企業或機構在很多技術領域沒有國外巨頭在歷史上積累的豐富經驗,在處理器和基礎軟件方面的高端核心人才儲備以及知識產權儲備存在一定差距。
孟建熠博士也認為,RISC-V對于中國市場的一個巨大價值在于,中國可以和世界同步研究一個架構,參與度相較于過往的架構高很多。當前,RISC-V在中國的落地,至少跟國外可以做到同步。從統計數據上看,RISC-V核心目前100億顆的累計出貨中,中國企業貢獻了一半。
不過他也強調,目前RISC-V在中國市場發展的“難點”在于還需要大家把整個架構不斷地做得穩定、可靠,然后整個上層的軟件適配就會變得更加容易,軟件越來越豐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往各個縱深的方向去發展。
以未來的角度看RISC-V
從2022 RISC-V中國峰會上的信息動態不難看出,未來一段時間內,RISC-V發展的一大重要方向是沖擊高性能計算市場。
過去一段時間內,RISC-V發展取得了積極的進步,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不足。比如阿里平頭哥“無劍600”以及躍昉科技RISC-V旗艦SoC 芯片NB2發布時都提到了,目前大部分RISC-V應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IoT領域,尚未實現高性能芯片的商用突破。
武延軍研究員認為,RISC-V走向高性能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往高性能去發展,對于上面的軟件生態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可以看到目前還有很多核心的基礎軟件沒有很好地跑在RISC-V平臺上。這里可能會有指令集規范還不成熟的問題,但更多的是這些基礎軟件包之前都是在x86和ARM平臺上面跑,從維護者、社區的角度,還沒有把RISC-V當成Tier-1或者First-Class-Citizen去對待。這里面有理念問題,有投入問題,也有商業利益回報問題。”
“中科院軟件所一直希望能夠走通一條軟硬件協同設計和優化的道路,而RISC-V幾乎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因為在別的平臺上,軟件上的一些優化設計未必能夠在硬件上得到體現和支持。”他進一步補充到。
在硬件層面,武延軍研究員指出,RISC-V給異構多核計算帶來了更大的可能性,帶來了更豐富的核心選擇。當RISC-V生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將不會再籠統地說一個處理器有多少個核,主頻多少,算力多少。而是講一個處理器中有多少種類型的核心,每一個核心有怎樣的定制能力。這些不同類型的核心集中在一個平臺上,能夠滿足豐富的應用場景需求。
孟建熠博士則認為,RISC-V走向高性能領域,需要走的路還很長,要求相關公司和機構投入大量的研發精力,加速研發力度,才能在性能上有所突破。并且,軟件生態的培育也很重要,需要業界一起拓展RISC-V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另外,孟建熠博士指出,處理器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只有經過量產檢驗的處理器產品,才能真正保證處理器的穩定性,才能有更多軟件和復雜應用跑在穩定的硬件上。
RISC-V和ARM如何共存
在可預見的未來,RISC-V發展的一個理想結果是和x86架構/ARM架構“三分天下”,成為全球第三種主流處理器架構。而如果我們將時間線再拉近一點的話,RISC-V和ARM架構的競爭會是處理器領域的一個焦點話題。
對于ARM和RISC-V架構后續的競爭關系,武延軍研究員認為,兩者預計將會達到一種融合共生的關系,就如同Linux流行之后依然還會有Unix商業操作系統。ARM和RISC-V架構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也會相互借鑒,ARM從RISC-V的開放性吸收一些優質特性,而RISC-V則會吸取很多ARM的經驗教訓,比如更好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授權模式。
孟建熠博士在談到高性能運算領域的發展時講到,“在服務器上面,業界更多采用的是X86和小部分ARM架構,因為相對來講它們走的更快、更遠。當前,RISC-V架構更多的是在IoT、邊緣這一塊,定位上是很清晰的。”
“RISC-V和ARM架構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它們應該會長期共存,各自在各自領域發揮優勢,并相互借鑒。”他對此表示。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90瀏覽量
425972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50瀏覽量
368470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98瀏覽量
212572 -
RISC-V
+關注
關注
45文章
2314瀏覽量
46343
原文標題:RISC-V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為什么它被看好?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