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全球首座家電再循環互聯工廠——海爾綠色再循環互聯工廠在山東青島萊西市正式投產,每年可拆解300萬臺廢舊家電、改性造粒3萬噸。這座再循環行業首個“碳中和”工廠和2日正式上線的再循環產業數字化平臺,以數字化賦能循環經濟發展,成為海爾落實“雙碳”戰略的又一載體。
“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8月1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了“積極推行綠色制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重點任務。
“海爾綠色再循環互聯工廠是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具體實踐,是履行社會責任、踐行ESG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投產儀式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表示。目前,海爾已經實施6-Green(6G)戰略——“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經營、綠色回收、綠色處置、綠色采購”,以綠色科技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在智慧家庭、產業互聯網、大健康三大主業持續加速“雙碳”戰略落地,并不斷輸出綠色低碳方案:在智慧家庭領域,從綠色家電到綠色場景,將低碳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在產業互聯網領域,運用數字技術推進企業、行業和園區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大健康領域,研發斯特林制冷等技術打開“碳中和”新路。
家電循環“一體兩翼”:構建綠色產業生態體系
目前中國家電保有量超21億臺,2022年預計報廢量超2億臺——來自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表明,妥善處置廢舊家電已是一道亟待作答的考題。當前,廢舊家電通過正規渠道回收,實現環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僅占44%左右。
規范系統回收難、拆解企業盈利難——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建設面臨兩大難題。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要求“生產企業更好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和履行社會責任”,凸顯了解題的關鍵——“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綜合來看,家電生產企業主導廢舊家電回收再利用,具有明顯優勢。在規范系統回收方面,家電龍頭企業具有覆蓋全國、較為完善的銷售、維修、服務網絡,可以構建廢舊家電逆向回收體系。在拆解再利用方面,家電生產企業明晰原料再循環的價值所在,可以實現拆解產品的高價值利用。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工信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有關工作的通知》,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6家企業共申報“四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洗衣機)規范回收目標1696萬臺,其中海爾申報回收600萬臺,占總量的35%。
在海爾,以再循環互聯工廠為主體,向上游的廢舊家電回收延伸,向下游的拆解物再利用布局,形成“一體兩翼”模式,構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再循環生態體系。海爾已經建設了回收全流程可視可溯、覆蓋2800多個縣市的家電數字化回收平臺,還攜手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于2021年5月開始建設國家級再循環產業數字化平臺。通過回收企業、物流企業、拆解企業、再生料研發企業上平臺、用平臺,構建智能高效、線上線下融合的循環經濟全流程閉環。
為了使再生料應用由低附加值產品轉向高附加值產品,海爾以再循環互聯工廠為核心,搭建“政—產—學—研”再循環研究支持體系。海爾聯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構建開放生態圈,圍繞貴金屬的回收深加工、材料分析技術,共同打造再循環材料國家級實驗室等,并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達成項目合作。據悉,海爾循環新材料應用一批鎖定14個部件,可實現降本3500萬元。
循環經濟“燈塔樣板”:智能高效數字化運營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對于家電再循環,較之經濟賬,生態賬是更大的考量。
通過廢舊家電等物資的規范回收利用,既消除了潛在的環境污染,也能減少高能耗的原料加工環節,進而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是落實“雙碳”戰略的重要路徑之一。
海爾再循環互聯工廠。
作為行業首個“碳中和”綠色工廠,海爾再循環互聯工廠使用光伏發電,采用了再生材料建材、隔熱保溫復合板、前處理固化熱量回收、水循環再利用等一系列綠色設計。在廢氣治理方面,工廠采用蓄熱燃燒系統,實現廢氣零排放。
“燈塔工廠”引領著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發展方向。依托海爾已經打造4座“燈塔工廠”的技術和經驗積累,海爾再循環互聯工廠實現了一系列“首創”:首創互聯互通的智能核查體系,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形成中央大腦,實時監測核查倉庫、生產、設備、物料等數據,做到零差錯、零漏項;首創高效運營的智能工廠,利用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機器人技術,通過大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實現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產品加工、物料轉運等全過程高度自動化作業;首創全鏈路數字化工廠,依托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集成與互聯,對廢舊家電再循環過程的數據進行實時收集、傳輸、分析和反饋,賦能工廠數字化運營。
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深度參與。海爾再循環互聯工廠規模應用36項數字技術,其中行業領先12項、持平24項。智能設備互聯互通、全流程數字化監控,保證了每一臺廢舊家電的規范化、精細化拆解,最大程度降低環境污染,也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工廠共設6條家電拆解線、3條清洗破碎線體、1條靜電篩選線、8條造粒線。以冰箱智能拆解線為例,每小時最多可拆解廢舊冰箱120臺。
再生原材料的大量應用,也將推動企業開展更深入的技術革新,開展模塊化、無(低)害化、循環利用等產品生態設計,研發再生原料利用技術,實現原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資源友好、環境友好水平。在入選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青島,這座“碳中和”綠色工廠將為家電行業綠色循環發展提供樣板。
綠色發展“先立后破”:科技創新賦能全生態
在此番投產再循環行業首個“碳中和”工廠之前,海爾在青島已經打造了全球首個碳中和“燈塔基地”——海爾中德生態園。
海爾中德生態園。
依托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德生態園搭建了智慧綜合能源管理系統,通過自主研發IEMS總控系統算法模型,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智能調控,建設總裝機量13.5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和3臺3兆瓦的低風速風機,年發電量超5500萬度,綜合利用效率超過80%。目前,卡奧斯正將這一標準化模式復制到海爾在全國的15個工業園區、55個互聯工廠,預計2050年全國范圍內的海爾工業園區將全部實現碳中和。
通過應用5G、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卡奧斯打造了以智慧能源定制平臺為載體的智慧能源管理體系,根據不同用能需求提供綠色能源占比最高、碳排放最低的綠色低碳方案,賦能企業、行業和園區節能、降耗、提質。
“建設一批‘超級能效’和‘零碳’工廠。”“打造綠色低碳工業園區。”“面向中小企業打造普惠集成的低碳環保服務平臺。”對于“積極推行綠色制造”,《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目前,卡奧斯智慧能源平臺已升級為碳資產管理平臺,實現了能源流、數據流、信息流、碳追溯流“四流合一”,形成碳資產管理、交易的綜合能源服務,在助力企業節能降耗的同時,建立契合不同企業的碳資產管理架構。在卡奧斯賦能后,壓縮機行業領軍企業黃石東貝的綜合能源成本降低了20%;門業領軍企業美心集團的能效提升30%,一年節約用電約120萬度……
而在大健康領域,海爾生物創新研發的太陽能疫苗冰箱已經進入78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服務4500萬適齡兒童,還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創新綠色科技保障方案,開發出太陽能實驗室、太陽能采血艙等綠色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生物成功突破了高效斯特林制冷機控制技術難題,達到國際領先。斯特林制冷技術以氦氣為制冷工質,綠色環保、高效節能,在疫苗、血液等低溫儲運及基因工程、生物醫藥等低溫制冷領域,擁有廣闊應用空間。這為我國制冷行業擺脫制冷劑束縛、實現“碳中和”打開了新路。
“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在海爾全生態綠色發展,落實“雙碳”戰略的進程中,科技創新正是“先立”的基礎和關鍵。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海爾
+關注
關注
7文章
988瀏覽量
44645 -
互聯工廠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24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