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開始,芯片的供不應求嚴重擾亂了市場,智能手機、汽車電子等生產受影響較大。全球各大芯片制造廠商也在加速擴大投資,增設新廠,預計投產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從近兩月趨勢來看,芯片短缺的情況似乎已經過去,雖然整體上出現緩解,但這并不意味著“缺芯”不再存在。
消費電子芯片價格有所回落,需求放緩,但汽車、HPC等領域依然面臨缺芯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換新手機周期變長,且疫情之后全球經濟和消費力發生了變化,消費者降低了對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
目前芯片市場正從結構性缺貨轉化為局部或者特定領域缺貨。
如今芯片行業出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一邊降價,一邊缺貨。
誰在降價?
移動芯片需求放緩,部分領域仍舊缺芯。
看上去是“缺芯”現狀實現反轉,但一些領域芯片仍存在短缺。
消費電子芯片價格暴跌,出現“砍單”。
受局部疫情、俄烏沖突等影響,消費電子市場需求降低,正在積極備貨的供應鏈以及終端廠商因前期生產芯片太多,將面對巨大的庫存壓力,不得不減少生產量。“砍單”在消費電子領域最先發生,消費電子領域最先調整芯片價格,特別是顯卡、智能手機等產品。之前一直買不起、買不到的顯卡,隨著“挖礦潮”的退去、比特幣的暴跌,市場需求放緩,價格出現大幅度的下跌。其次,智能手機、PC市場需求同樣在放緩,預測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同比下滑3%。
“砍單”現象從消費電子終端,開始逐漸往芯片廠商蔓延。驅動IC、MCU、SoC等訂單持續下降,部分晶圓代工廠甚至開始取消擴產計劃,產能擴充按下暫停鍵。
誰在缺貨?
相對于移動芯片放緩,汽車芯片供不應求,依然處于缺芯困境。
芯片市場之所以出現兩極分化,一是因消費電子芯片對于芯片廠商而言利潤更高,芯片廠商向汽車芯片擴產意愿偏弱,因此近兩年汽車芯片才會如此短缺。不過隨著消費電子需求降低,半導體代工廠的產能應該會向汽車芯片傾斜。
其次是汽車級芯片比消費級芯片的參數要求更嚴苛,從設計到量產周期更長。如車規級MCU的芯片設計周期大概在18~24個月,然后還需要12~18個月的車規級認證系統開發以及24~36個月的車型導入和測試驗證。
現今新能源車的產業化、智能化依然處于爆發增長期,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所需汽車芯片種類繁多,車用半導體廠商沒辦法擴增供給。
特別是圍繞自動駕駛程度比較高的車規級芯片尤為緊缺,中高端芯片市場主要被國外大廠壟斷,汽車芯片一旦出現短缺,價格便會上漲,面對供應壓力,國外大廠們正在醞釀提價。
目前看來,芯片產業“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仍可能要持續很長時間,但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75瀏覽量
425873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16瀏覽量
2210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