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螺栓聯接力矩法、力矩+轉角法、屈服點法,各種擰緊工藝及優缺點比較。目前各種擰緊工藝在發 動機裝配行業內,根據不同產品連接要求都有比較多的應用,且采用電動擰緊工具都能很好地保證擰緊過程質 量;探討新產品開發時關鍵螺栓擰緊工藝開發及驗證的過程。
螺紋聯接是機械零部件之間結 合的最常用方式之一,與鉚接、焊 接、粘接等連接方式相比,具有裝 配與維修的方便性,也是標準化程 度最高的機械零件。汽車發動機裝 配過程中大部分零件都是通過螺栓 聯接完成裝配的。
螺紋聯接的目的是讓兩被連接 體緊密貼合,并拉伸螺桿產生軸向 預應力來夾緊兩個被連接件,以確 保被連接零件的可靠連接和正常工 作。如圖 1 所示,作用在兩個被連 接件上的夾緊力會在兩個零件接觸 面上產生靜摩擦力,來克服螺栓橫 向剪切力。
裝配擰緊的實質是要將螺栓的 軸向預緊力控制在適當范圍。夾緊 力需適中:過小夾不緊,被連接件 容易松動;過大夾過緊,被連接件 容易損傷,同時也容易造成螺紋件 的損壞(如螺栓擰斷、脫扣、連接 件壓陷/破裂等)。
螺栓擰緊過程中拉伸力(即預 緊力)與轉角關系如圖2所示,分 為貼合、彈性變形、塑性變形三個 階段。在彈性變形區內預緊力與轉 角呈線性關系,過螺栓屈服點后, 在塑性變形區隨著轉角增大預緊力 基本不變,直至螺栓被拉斷。由于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螺紋聯 接的夾緊力不易測得,也就很難予 以直接控制,而扭矩的產生及測量 都很簡單,所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 都以扭矩為基礎對螺紋聯接進行擰 緊控制。電動擰緊工具內置扭矩及 角度傳感器,在擰緊過程中可以動 態輸出扭矩及角度值,對擰緊過程 進行精確控制。
目前常用的擰緊工藝方法有力矩 法、力矩+轉角法、屈服點法三種。
扭矩控制法
力矩法是應運最多同時也是最 簡單的,它是當擰緊扭矩達到某一 設定的控制值時,立即停止擰緊的 控制方法。它是基于當螺紋聯接 時,螺栓軸向預緊力F與擰緊時所 施加的擰緊扭矩T成正比的關系。
夾緊力與力矩關系計算公式如下:
根據上式可以看出,雖然F m與 T呈線性關系,但同時受螺紋加工 精度、材質、表面狀態(涂層)及 潤滑條件等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 扭矩控制法的最終夾緊力會出現比 較大的散差。如圖3所示,采用扭 矩法擰緊,可以獲得比較一致的最 終力矩,但是對應夾緊力分布較散。
在實際應用中,扭矩法采用經驗設計法應用于普通聯接位置;軸 向預緊力的最大值通常只能設計在 其屈服強度的70%以下,實際軸向 力小而分散,導致材料浪費,且可 靠性差。同時提高螺紋螺栓本身精 度、材料一致性、及表面處理/潤滑 一致性,可以提高扭矩控制法預緊 力的一致性。
扭矩+轉角控制法
扭矩+轉角控制法是先把螺栓 擰到一個初始扭矩(也叫門檻扭 矩)后,再從此點開始,擰一個規 定的轉角的控制方法。根據最終擰 緊所落在的區間,分為彈性區扭矩 +轉角控制法與塑性區扭矩+轉角控 制法兩種。
1)彈性區扭矩+轉角控制法是 基于一定轉角,使螺栓產生一定的 軸向伸長量及連接件被壓縮,其結 果產生一定的螺栓軸向預緊力的關 系。應用這種方法擰緊時,門檻扭 矩的目的是把螺栓或螺母擰到緊密 接觸面上,并克服開始時的一些阻 力,如表面凹凸不平等因素。而螺 栓軸向預緊力主要是在后面的轉角 中獲得的。從圖3中可見,彈性區 扭矩+轉角控制法相比于擰緊控制 法,最終夾緊力分布更集中,有效 提高了螺栓軸向預緊力精度。
2)塑性區扭矩+轉角控制法 最終擰緊超過屈服點落在塑性變形 區,其夾緊力主要取決于螺栓本身 的屈服強度,精度大大提升。
屈服點控制法
屈服點控制法是把螺栓擰緊至 屈服點后停止擰緊。它是利用材料 屈服后夾緊力基本保持不變的特性 的一種擰緊控制方法。通過對螺栓 擰緊的扭矩/轉角曲線斜率的連續計 算和判斷來確定屈服點。
螺栓在擰緊的過程中,其扭矩 -轉角的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
螺栓貼合后,隨著螺栓轉角 增加,斜率上升很快,之后經過 簡短的變緩后而保持恒定(a—b區 間)。過b點后,其斜率經簡短的 緩慢下降后,又快速下降。當斜率 下降一定值時(一般取最大斜率的 50%),再轉過一個角度(如5°) 后, 停止擰緊。
整個擰緊過程中電動擰緊工具 一直在動態計算扭矩斜率,同時也 會對最終扭矩及角度進行監控超出 設定范圍進行報警。屈服點控制 法的預緊力大小主要取決于螺栓的 屈服強度,因此能得到較大的預緊 力。螺栓利用率很高,預緊力的離 散度也很小,而且預緊力不受摩擦 系數變化的影響。
從圖3和圖4可見,屈服點控制 法及塑性區扭矩+轉角控制法擰緊 夾緊力保證精度最高。塑性區扭矩+ 轉角法相比于屈服點法,屈服點后 的角度因為不同螺栓聯接摩擦系數 等變化會有一定離散度, 所以實際 應用中產品設計時會限定塑性區扭 矩+轉角控制的螺栓重復擰緊次數 (一般≤2次)。
發動機關鍵螺栓聯接,如缸蓋 螺栓、連桿螺栓、主軸承蓋螺栓、 皮帶輪螺栓及飛輪螺栓等,受力情 況復雜,可靠性要求高,聯接的質 量直接關系著發動機的動力性、安 全性和各聯接部位是否泄漏,所以 一般采用塑性區扭矩+轉角控制法 或屈服點控制法擰緊來保證夾緊力 控制精度。接下來對發動機新產品 開發過程中關鍵螺栓的擰緊工藝開 發及驗證方法進行探討。
螺栓產品設計
產品根據螺栓的極限工作載 荷,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設計計 算出目標夾緊力,然后根據夾緊力 要求設計選定螺栓規格。
以一款發動機缸蓋螺栓產品設 計為例:目標夾緊力55±5kN,設 計采用M10×1.5mm螺紋,螺栓等 級10.9(1 055~1 185MPa),目標 擰緊過屈服點。接著在實驗室對該 缸蓋螺栓拉應力及伸長量對應曲線 進行標定。借助超聲波測量儀器來 測量螺栓拉伸前后的伸長量。
超聲波測量方法:
1)使機加螺栓兩端面平整。
2)在螺栓頭部貼上一個感應片。
3)一個高壓脈沖施加到感應 片上產生超聲波,沿著螺栓傳播并 在螺栓尾部反射回來;超聲波返回 時產生一個反饋信號,如圖5所示。
4)通過記錄施加拉應力前后 的超聲波反饋信號,可以得出螺栓 由于伸長量對應的超聲波時間延 時。通過對螺栓施加不同拉力,同 時測得施加拉力前后相應的超聲波 時間延時,最后可以得到螺栓拉力 與超聲波時間延時對應的曲線,完 成螺栓在實驗室里的標定,如圖6 所示。
根據圖6的對應曲線,要達到 設計目標夾緊力55±5kN,需要擰 緊過螺栓屈服點到塑性變形區。根 據螺栓材料抗拉強度可計算出對應伸長量以保證到塑性變形區;最終 選用塑性變形區扭矩+ 轉角控制法 擰緊,擰緊工藝:30N·m+180°。
擰緊工藝驗證
在實驗室完成螺栓設計夾緊力 確認及擰緊工藝初步開發后,根據 新產品開發流程,需要在最終生產 線上進行擰緊工藝驗證。
對于發動機關鍵螺栓的擰緊, 目前普遍采用電動擰緊軸全軸同步 擰緊以保證擰緊精度。在新產品生 產線準備就緒時,會進行裝配試驗 來對發動機進行相關驗證,對關鍵 螺栓會用超聲波測試螺栓進行夾緊 力驗證。
1)通過電動擰緊工具輸出的 力矩曲線可以看出螺栓已經擰緊過 屈服點,如圖7所示。
2 )用超聲波測量螺栓夾緊 力。按設定擰緊工藝擰緊缸蓋螺 栓,然后用超聲波設備測得擰緊后 各螺栓的預夾緊力。實際對3臺試 驗發動機的缸蓋螺栓進行了夾緊力 測量,表1是對應的預緊力結果。
從表1統計結果來看,夾緊力 控制非常精確、穩定,達到產品設 計目標。而力矩分布相對比較離 散,充分體現了塑性區力矩+轉角 控制法相對于力矩法控制的優勢。
3)接著試驗發動機會送到臺 架實驗室進行發動機耐久性測試, 試驗結束后,會繼續用超聲波測 試設備測量發動機耐久性測試后螺栓的殘余夾緊力情況,模擬螺栓在 發動機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夾緊力情 況。
如圖8所示,發動機耐久試驗 后缸蓋螺栓的殘余夾緊力比剛擰緊 結束時降低約7%,殘余夾緊力滿足 產品設計目標。
結語
本文以一款發動機缸蓋螺栓 的塑性變形區力矩+轉角控制法為 例,闡述了產品目標夾緊力確認→ 螺栓設計選型→實驗室標定螺栓夾 緊力與超聲波時間延時曲線→擰緊 工藝設計→按擰緊工藝試制測量夾 緊力→發動機臺架試驗后測量殘余 夾緊力,整個過程的開發及驗證, 保證了該缸蓋螺栓應用的質量及可 靠性。
屈服點控制法應用的整個擰緊 工藝設計及驗證過程是一樣的,只 是屈服點控制法因為屈服點后的目 標角度是一定的,所以采用屈服點 控制法的螺栓返松后螺栓的塑性變 形伸長量實際上是有一個目標范圍 的;所以對于屈服點控制法的螺栓 還可以通過測量擰緊前后螺栓的塑 性變形伸長量來驗證擰緊工藝控制 夾緊力的一致性。
螺紋聯接的本質是要獲得可靠 穩定的夾緊力,通過介紹力矩控制 法、力矩+轉角控制法、屈服點控 制法的原理,對比各擰緊工藝的優 缺點??刂坡菟〝Q緊夾緊力精度從 高到低的排序為①屈服點 控制法 →②塑性變形區扭矩+轉角法→③ 彈性變形區扭矩+轉角法→④扭矩 控制法。在實際應用中,結合螺栓 應用本身的要求,選取對應合適的 擰緊工藝。對于關鍵螺栓的應用闡 述了新產品開發時,從產品設計 到擰緊工藝開發及驗證的整個過 程,以確保螺栓應用的可靠性。
審核編輯 :李倩
-
發動機
+關注
關注
33文章
2481瀏覽量
69373 -
力矩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瀏覽量
9757 -
螺栓
+關注
關注
0文章
63瀏覽量
9509
原文標題:發動機關鍵螺栓擰緊工藝開發及驗證
文章出處:【微信號:線束專家,微信公眾號:線束專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