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接一年多前的上篇(小團隊也能做DDD),上篇主要講了為什么,這篇核心講下怎么做。從上篇的分析可以看出領域模型是一個核心產出物,有了領域模型,限界上下文和代碼模型就可以產出,最終落地到微服務和具體的代碼。本文先介紹業務系統的核心元素,再講產出領域模型的一個方法:兩圖兩表法,最后做個總結。
業務系統的核心元素
在講怎么產出領域模型之前,回顧下一個業務系統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先看1個公式:
計算機程序=算法+數據結構
這個公式是大學課本里見到過,是圖靈獎得主:尼古拉斯·沃斯提出的,那我們平常做得多的軟件是業務系統,看起來也沒什么算法,數據結構用List,Map之外也沒用過多么高大上的東西,明顯不太符合大師的這個公式。我們換個思路,先做類比,把程序當作一個人的話,數據結構是心肝脾肺腎各種器官,相對靜態不動;算法是血液,動態輸送到器官,影響器官。從這個角度看業務系統的血液是業務流程,器官是領域模型,業務流程代表業務流轉過程,這個過程中操作領域模型,所以我們得出如下一個公式:
業務系統=業務流程+領域模型
這個公式是上一個公式的變種,能較好的描述業務系統,可以說是業務系統的結構化表達,為了梳理出業務系統的這兩個核心元素,我們講下一個領域建模的兩圖兩表法,這個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也好操作,方便落地。
兩圖兩表法
這個方法是自己的一個總結,學習了不少專家的文章和書籍,先看定義:
目的 | 誰產出 | |
---|---|---|
業務術語表 | 統一語言,去歧義 | 需求分析人員 |
業務流程圖 | 梳理流程,觀大局 | 需求分析人員 |
角色目標實體表 | 用例整理,列實體 | 需求分析人員或者架構師 |
領域模型圖 | 實體建模,畫結構 | 業務系統架構師 |
為了避免扯皮,上面表格里面給了4個產出物由什么角色產出合適。由于業務術語,業務流程偏向需求分析,所以由需求分析人員產出相對合理,角色目標實體表需要兩個角色一起產出,領域模型圖雖然說也是可以由需求分析人員產出,但這里畢竟跟代碼模型牽扯比較緊密,我建議是業務系統架構師產出,再跟需求分析人員和領域專家達成一致,也可以根據團隊成員的情況來,有些需求分析人員對軟件抽象掌握比較好,產出領域模型也是可以的。
詳細步驟如下:
接下來針對每個產出物做解釋。
業務術語表
目的是統一語言,減少溝通障礙,簡單說就是名詞解釋,如果一個術語比較復雜,要用why,what,how來解釋清楚,這三個東西不是每個術語都得寫,要看某一項是否明確,比如what非常清楚,就可以省略。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經常忘記寫為什么,導致業務術語看不懂
業務術語表的一個簡單模板如下:
術語 / 縮略詞 | 英文 | 說明 |
---|---|---|
XXX | XXX | XXX (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
購物車 | Shopping Cart | 用戶瀏覽很多商品時,方便用戶暫存感興趣的商品,通過加入購物車完成商品的暫存 |
業務流程圖
業務流程能描述業務整體流轉過程,串起業務活動,是數字化起點。流程圖分為兩類:業務流程(以人為基礎),系統流程(以物為基礎)。這兩個流程圖的出發點不一樣,是先有業務流程再有系統流程,兩者不可混淆在一起。流程圖常用的展現形式是泳道圖,對于業務流程,因為是以人為基礎,那么每條泳道代表一個業務角色。
流程圖有一個難點在于粒度,對于DDD而言,已經到了一個具體問題域的業務分析,這個需要落地到需求開發,流程圖粒度直接到具體的業務角色需要干什么事情,才能有效的指導開發。多提一句,企業架構里面對流程有個PCF流程分級方法,我們這里提到的具體流程算是L3級流程。拿中國地圖舉例說明下流程分級,L1級流程是一個國家省的劃分,L2級流程是對某個省做城市的劃分,L3級流程是對城市做鄉鎮的劃分。可以看到高階抽象的流程是為了看范圍更大,更復雜的企業級的業務過程,這屬于企業架構內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學習這塊,企業架構+DDD非常配。
下圖是一個員工請假的業務流程圖:
角色目標實體表
角色目標實體表是為了梳理業務實體,我們的業務流程跟業務實體到底怎么關聯起來,業務實體不是憑空產生的,就是通過這個角色目標實體表,這個方法從Thoughtworks徐昊的文章里面提到過,我覺得比事件風暴要容易學習和落地,畢竟學得會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具體方法是把業務角色全部列出來,然后順著業務流程,梳理出用例,過程中出現的名詞,就是涉及的實體。看例子:
角色 | 目標 | 干啥(XX地方做XX動作) | 實體 |
---|---|---|---|
員工 | 請假獲得批準 | HR系統或者郵件發起申請 | 請假單 |
上級 | 審批員工的請假 | 根據員工的假期進行請假審批 | 請假單,員工,員工假期 |
HR | 維護好員工的假期 | 郵件類申請在HR系統做好員工的假期備案,留下變更記錄 | 員工,員工假期,假期變更記錄 |
上表是個非常簡單的場景,企業的業務遠比這個要復雜,僅僅用來說明角色目標實體表的形態,可以看到這個表相當于把用例和實體結合起來。
領域模型圖
領域模型圖是本文的最終目標,是軟件的骨架。角色目標實體表產出的實體,用UML圖表達出來,就形成了領域模型圖。實體和實體的關系大體有3種:繼承,聚合,關聯。下圖是一個例子:
具體可以參考如下步驟:
把角色目標實體表的所有實體畫出來
根據繼承,聚合,關聯3種關系對實體進行連線,聚合可以用一個虛線框框出來
多個聚合組合成限界上下文
團隊共識消化,對于缺少的實體進行補充等
這個步驟的難點在于第4步,怎么合理的劃分出限界上下文。要做到劃分后的限界上下文之間的接口最少,這個最優解肯定存在,但比較依賴經驗,有經驗的架構師深刻理解高內聚低耦合,一把到位。怎么劃分這里也給出一些建議:
根據子域來識別限界上下文,那么子域如何得到呢?我們通過分解問題域的方式,將整個問題域分解成若干個更小、更簡單、更容易解決的問題子域。
一個限界上下文邊界內,實體的含義是不存在二義性的。如果存在兩個人對一個實體理解不同,那這個實體說明有二義性,很可能是這個實體要分離成兩個實體,放到不同的限界上下文。舉個例子,商品管理,銷售訂單,發貨三個業務都有商品的概念,表面看好像是同一個實體,深入分析實際是不同的實體,銷售訂單里面商品其實是訂單項,發貨業務的商品關注的是大小,重量等,實際上是貨品,所以這里是三個不同的限界上下文,每個限界上下文里面都有一個“商品”實體,命名上要區分開。
限界上下文分不清就先別分了,減少扯皮,團隊內共識后,迭代演進。
領域模型圖產出后,需要拉上領域專家一起共識,當然很多團隊要做到這個不現實,那就盡最大范圍去共識,形成統一語言。接下來領域模型就可以給代碼開發提供輸入了,我們可以把梳理的領域模型都放到一個單體系統來實現,每個限界上下文是一個package,這個是最簡單的,如果實在要做微服務拆分,限界上下文這個業務邊界也是優先考慮的,除此以外還要綜合考慮彈性邊界,組織架構等問題了,這個屬于微服務拆分的話題了。
總結
業務流程和領域模型構成業務系統的核心要素,業務流程升級到業務價值流,領域模型升級到企業級業務對象,這就變成了企業架構的方法(價值流+業務能力+業務對象),所以DDD和企業架構方法是相通的,一個是微觀,一個是宏觀,兩者結合可以更好的認識數字化建設。最后預告下篇內容,上代碼模型。
審核編輯:劉清
-
UML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2瀏覽量
3085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14瀏覽量
61731
原文標題:小團隊也能做DDD
文章出處:【微信號:芋道源碼,微信公眾號:芋道源碼】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