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二個人感覺是一個更好的配置方案,并且其中的 wireguard 配置方式也在方案一中使用,步驟更簡潔明確一些。所以推薦沒有耐心看完的同學直接看方案二。
奇怪的環境產生奇怪的需求——現在有一臺機器去程只有移動能夠直連,電信和聯通都會繞日走 ntt(tnt),一到了晚上就會產生劇烈的抖動以及嚴重丟包,那么是是否有辦法去優化一下呢?使用一臺移動網絡的機器作為中轉是一個方法,但是這樣的話,所有的流量都會經過這臺中轉的機器,這臺機器的速度成為了這個網絡中的瓶頸,而且流量也會加倍消耗。既然我們只是去程繞路,那么是否有辦法只優化去程的路由而保留原有的回程路由呢?在實際的互聯網中“非對稱路由”非常常見,即A 到 B 和 B 到 A 走了不同的路徑,而我們要想實現這個效果則需要先建立一個虛擬的網絡,然后再在這個網絡中配置路由,我這里使用了 wireguard 作為建立虛擬內網的工具。
三臺機器上的非對稱路由
環境準備
在這個實驗中使用了三臺機器 :
本地機器 A wireguard 網內 ip 為 192.168.51.5 169.254.1.5
去程不錯但是帶寬較小的機器 B 192.168.51.1 169.254.1.1
去程繞路但是回程不繞且帶寬較大的機器 C 192.168.51.2 169.254.1.2
需要實現的效果是 A 訪問 C 路徑為 A->B->C->A
在安裝好 wireguard 后需要生成密鑰且開啟包轉發 :
$aptinstallwireguardwireguard-tools $wggenkey|teeprivatekey|wgpubkey>publickey $echo"net.ipv4.ip_forward=1">>/etc/sysctl.conf $echo"net.ipv6.conf.default.forwarding=1">>/etc/sysctl.conf $echo"net.ipv6.conf.all.forwarding=1">>/etc/sysctl.conf $sysctl-p
兩兩之間建立連接
下面直接貼一下三臺機器的 wireguard 配置,注意一點 需要設置 Table=off,即禁止 wireguard 直接修改路由表 , 且這里使用的是鏈路本地地址建立的連接。另外,三臺機器彼此之間要兩兩連接 (對應單獨的一個配置文件), 也就是說需要自己寫 6 個配置文件
節點 A 與節點 B 配置文件 :
[Interface] PrivateKey= ListenPort=27000 PostUp=ipaddradd169.254.1.5/32peer169.254.1.1/32dev%i PostDown=ipaddrdel169.254.1.5/32peer169.254.1.1/32dev%i Table=off #B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Endpoint= PersistentKeepalive=10
節點 A 與節點 C 配置文件 :
[Interface] PrivateKey= ListenPort=27001 PostUp=ipaddradd169.254.1.5/32peer169.254.1.2/32dev%i PostDown=ipaddrdel169.254.1.5/32peer169.254.1.2/32dev%i Table=off #C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Endpoint= PersistentKeepalive=10
節點 B 與節點 A 配置文件 :
[Interface] PrivateKey= ListenPort=27000 PostUp=ipaddradd169.254.1.1/32peer169.254.1.5/32dev%i PostDown=ipaddrdel169.254.1.1/32peer169.254.1.5/32dev%i Table=off #A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節點 B 與節點 C 配置文件 :
[Interface] PrivateKey= ListenPort=26002 PostUp=ipaddradd169.254.1.1/32peer169.254.1.2/32dev%i PostDown=ipaddrdel169.254.1.1/32peer169.254.1.2/32dev%i Table=off #C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Endpoint=
節點 C 與節點 A 配置文件 :
[Interface] PrivateKey= ListenPort=27001 PostUp=ipaddradd169.254.1.2/32peer169.254.1.5/32dev%i PostDown=ipaddrdel169.254.1.2/32peer169.254.1.5/32dev%i Table=off #A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節點 C 與節點 B 配置文件 :
[Interface] PrivateKey= ListenPort=26002 PostUp=ipaddradd169.254.1.2/32peer169.254.1.1/32dev%i PostDown=ipaddrdel169.254.1.2/32peer169.254.1.1/32dev%i Table=off #thk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Endpoint=
ip 分配與靜態路由
在建立了兩兩之間的連接之后,我們還需要在每臺機器上創建一個 dummy 網卡 (也可以寫到 postup 里面),用來獲取到發給自己的包。
以機器 A 為例,BC 上也要進行同樣的操作 (記得改 ip)
#iplinkdeldummy $iplinkadddummytypedummy $ipaddradd192.168.50.5/32devdummy $iplinksetdummyup
此時 192.168.50.5(A) 到 192.168.50.2(C) 是還沒有路由的,不過我們希望去程經過節點 B,那么我們在 A 上設置靜態路由 :
$iprouteadd192.168.51.2/32dev[AB之間連接對應的wireguard接口名] #或者iprouteadd192.168.51.2/32via169.254.1.1
然后還需要在節點 B 上設置到 C 的靜態路由 :
$iprouteadd192.168.51.2/32dev[BC之間連接對應的wireguard接口] #或者iprouteadd192.168.51.2/32via169.254.1.2
此時,在 A 上 pingC,在 B 上抓包,我們便能得到如下結果 :
PING C
在 B 上只能看見單向的數據流,而 A 是可以得到回應的,再在 C 上抓包看看 :
C 上分別查看兩個接口 B-C 與 C-A 的接口
B-C C-A
可以發現一點,實際上 B 作為路由進行轉發時,源 ip 是什么是無所謂的,只需要有目的 ip 即可,而目的 ip 的路由方式通過靜態路由指定了,那么在 C 上則會收到來自于 A 的鏈路本地地址 (169.254.1.5) 的包,而 C 與 A 直接連接,且 wireguard 創建了到 169.254.1.5 的連接,所以 C 的響應是可以不經過 B 直接走到 A 的。這樣就實現了一個非對稱的路由。現在的設置下,A 主動訪問 C 時會經過 B,C 還沒辦法主動的連接 A,因為還沒有設置 C 到 A 的靜態路由,我們可以重復一遍前面的步驟,在 C 上與 B 上指定到 A 的靜態路由,也可以直接讓 C 訪問 A 而不經過 A。不過由于該需求中我只需要 A 能夠主動訪問到 C 即可,所以不再進行這些設置。
為什么使用了鏈路本地地址
為什么在配置文件中使用了 169 開頭的地址,而不是直接用 192 開頭的地址建立連接并參與后續的路由設置呢?因為(至少是在我這種配置方式下),ip addr add xxx peer xxx 建立點對點連接時,會自動添加一條路由規則,會和我們后續添加的手動路由沖突。所以我只能退一步,使用另一個地址來建立點對點連接,然后用新的地址來設置靜態路由。wireguard 工作在網絡層,大概不支持不設置 ip 直接通過 mac 來連接 ?
只用兩臺機器實現非對稱路由
上一節實現了三臺機器組建的網絡的非對稱路由,那么能否更進一步,借助現有的“流量轉發”服務,實現兩臺機器建立非對稱路由呢?這樣我們便不再需要第三臺服務器轉發去程,且優質線路在流量轉發服務中也常見一些,且由于只有去程走了轉發,實際上是花不了多少錢的。
個人測試下來,這個方案也很容易實現。以本地機器 A 與遠程機器 C 為例,每臺機器上都要設置兩個 wireguard 接口,分別對應通過端口轉發建立的 wireguard 以及直接連接建立的 wireguard。
命名如下 :
a1 本地對應的通過流量轉發建立的 wireguard 連接的接口 169.254.2.1 192.168.51.3
a2 本地對應的通過直接連接建立的 wireguard 連接的接口 169.254.2.2 192.168.51.3
c1 遠程對應的通過流量轉發建立的 wireguard 連接接口 169.254.2.3 192.168.51.2
c2 遠程對應的通過直接連接建立的 wireguard 連接接口 169.254.2.4 192.168.51.2
配置文件如下,注意這里沒有用ip addr add peer的命令,而完全采用靜態路由來實現,也不再需要 dummy 設備,而是直接使用了后面需要用的 ip。對,沒寫錯,其實并沒有規定一個 ip 只能分配給一個接口,只需要我們后面靜態路由別寫錯就好,上一節采用三臺服務器的方案也可以這樣的配置形式,而不是用 dummy 接口。
a1 配置
[Interface] PrivateKey= Address=192.168.51.3/32 PostUp=iprouteadd192.168.51.2/32dev%i #PostDown= Table=off #hkg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Endpoint=[填寫端口轉發服務的地址]:14967 PersistentKeepalive=10
a2 配置a1 和 a2 只有 endpoint ip、端口不一樣
[Interface] PrivateKey= Address=192.168.51.3/32 #PostUp= #PostDown= Table=off #hkg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Endpoint=[C的地址]:14967 PersistentKeepalive=10
c1、c2 配置,注意c1 和 c2 只有端口不一樣
[Interface] PrivateKey= ListenPort=27002 Address=192.168.51.2/32 PostUp=iprouteadd192.168.51.3/32dev%i#c2配置文件進行該設置,指定直連 #PostDown= Table=off #local [Peer] PublicKey= AllowedIPs=0.0.0.0/0
然后配置靜態路由
本地機器上,去程通過 a1(經過流量轉發) ip route add 192.168.51.2/32 dev a1
遠程機器上,回程直連 ip route add 192.168.51.2/32 dev c2
之后我們嘗試在本地ping 192.168.51.2看看效果
延遲降低到了 30ms,而之前去程繞日 ntt 延遲有 70ms,并且抖動劇烈,可以看出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總結
目前的方案感覺依舊不是最優解,用鏈路本地地址建立連接再添加 dummy 設備多少有些繁瑣,計算機網絡上還有很多我沒搞清楚的,且這個網絡節點較少,在較多 (>3) 路由節點的情況下,是否能直接這樣簡單的配置還是一個問題。不過關于這方面的資料實在是太少了,而當前的配置方法雖然比較麻煩,但是也不是不能用,還望大家多多指教,有更好的連接方式請留下評論給我一點提示。
-
路由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8瀏覽量
41867 -
移動網絡
+關注
關注
2文章
444瀏覽量
32896 -
機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784瀏覽量
40757
原文標題:如何使用 WireGuard 組建非對稱路由
文章出處:【微信號:magedu-Linux,微信公眾號:馬哥Linux運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