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卡夫定律指出,一個網絡的用戶數目越多,那么整個網絡和該網絡內的每臺計算機的價值也就越大,表現為網絡經濟的高滲透率。
通俗點說就是,使用網絡的用戶越多,那么網絡的價值就越大。在現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網絡變更越來越重要。
現在我們到公司上班,不再需要攜帶工卡了,刷臉就可以進入公司大樓,樓下的保安也越來越少。辦公樓里面已經實現全無線覆蓋,我們也可以拿起手機隨時辦公,或者開視頻會議。當我們走進辦公室,辦公室的燈會自動打開,空調會自動調節到適宜的溫度。走進會議室,會議可以一鍵切換到大屏繼續開會。
網絡將燈、空調、門禁這些“物”聯接起來之后,創造了更高的價值。
然而提到網絡,大部分人想到詞是復雜。的確,網絡里成千上萬的終端要接入;從核心到匯聚到接入,網絡節點像蜘蛛網一樣分布;總部和分支的網絡如何互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線網絡如何運維;這都是困擾業界的難題。
華為憑借對數通領域多年深刻的理解,選擇了對網絡做“減法“,推出了Cloudcampus3.0+Simpilified方案,通過極簡接入、極簡架構、極簡分支,極簡運維,幫助企業網絡化繁為簡。
華為云園區網絡CloudCampus 3.0+極簡
01
極簡接入:
隨著越來越多無線終端的涌現,Wi-Fi已成為企業辦公首選的接入方式。以B互聯網公司為例,隨著直播、短視頻類業務的高速發展,企業員工人數一年內翻了一倍,每100平米內的員工數量從20增長到40,終端數量從40個增長到80個,每終端至少4Mbps,B公司測試了業界多個廠商的Wi-Fi方案,效果都差強人意。
基于此,華為與B公司聯合創新,通過覆蓋、并發、容量及意圖建網四個方面的技術突破,推出了200Mbps@Anywhere解決方案,100%的滿足了客戶的網絡訴求,同時形成了業界首個無線替代有線的建網標準。并且華為在Wi-Fi 7上實現了500Mbps@Anywhere的方案,給未來的XR等高帶寬、低時延業務帶來更好的保障。
02
極簡架構:
隨著無線接入越來越多,帶寬越來越大,對應的有線承載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為次,華為提出了極簡架構。
以中國著名高校湖南大學為例,在線課堂,遠程教育等應用推動網絡更新換代,而湖南大學的教學樓歷史悠久,有些都成了文物,弱電改造將會對建筑造成破話。在客戶采用華為CloudCampus 3.0方案后,華為通過中心交換機S8700+遠端模塊的架構簡化了園區的組網,中心交換機通過創新的光電混合纜給遠端模塊供電,遠端模塊相當于端口的延伸,免配置無管理。一臺S8700就相當于一張網,保護了客戶的古建筑。同時實現了整網管理成本降低80%,布線減少77%,功耗降低30%。
03
極簡分支:
隨著企業的飛速發展,很多公司都把分支機構建設到了全球各地。分支間的網絡互聯,成了另客戶頭疼的問題。這是因為用傳統專線方案開通網絡,需要專業IT工程師上站配置,不僅僅人力差旅費用高,網絡開通耗時更是長,通常一個便利店的網絡都需要3天時間才能開通。
華為極簡分支的方案,通過SD-WAN意圖開局,只需選擇推薦的智能策略,LAN、WAN便可統一遠程開局, 3分鐘完成設備配置,半天完成設備安裝上線,當前就可以開通門店網絡。同時,大多門店網絡通常包含防火墻,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網元多,組網復雜,維護困難。Huawei AR6710極簡三合一超融合網關,集路由,安全,交換于一體。一臺設備一個門店,網元數量下降60%,降低運維難度。
04
極簡運維:
因為無線信號不可視,無線網絡故障的定位一直是個難題。以某郵政公司為例,倉庫擺放物品雜亂,有掃碼槍、電子價簽等多種無線終端,因此無線干擾嚴重,員工經常投訴上網卡頓。接到投訴電話后,總部的工程師驅車數小時去定位,但無法找到干擾源,導致這個問題1年都未解決。嚴重影響了郵政公司的工作效率及員工滿意度。
后來客戶試用了華為云園區網絡方案,在CampusInsight上快速定位出干擾源的位置,移除該干擾源后,就解決了Wi-Fi差的問題。因為這個原因,客戶后來選擇華為作為園區網絡的第一供應商。
愛因斯坦曾說,“任何事情都應該做到極簡,而不是相對簡單”。越是簡單的東西,其實越難把控,需要經過復雜的千錘百煉,才能夠極簡。華為一直秉承著這種精神,將復雜留給自己,將簡單留給客戶,基于10W+客戶的復雜實踐,打造了CloudCampus3.0+極簡的解決方案。
華為將攜手千行百業的客戶,通過CloudCampus3.0+極簡的聯接力,和客戶一起構筑更強的生產力。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4瀏覽量
252030 -
帶寬
+關注
關注
3文章
938瀏覽量
40961 -
交換機
+關注
關注
21文章
2645瀏覽量
99759
原文標題:聯接力構筑數字生產力
文章出處:【微信號:Huawei_Fixed,微信公眾號:華為數據通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