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做完一期視頻,試圖來探討在美股回調以后,整個L4自動駕駛企業的出路。好嘛,福特立馬開了第一槍——福特與大眾聯合投資的自動駕駛技術項目Argo AI將被關閉并解散。這家由谷歌和Waymo前工程師Bryan Salesky領導的初創公司,解散通知給到了2000名員工,將為其中一些人提供在這兩家汽車制造公司中工作的機會。
在自動駕駛的跑道上,國外第一波出現的是從Waymo、Uber、Lyft這樣的運營企業,圍繞MSSB這種出行即服務的思路來做;跟隨的包括美國的整車企業通用、福特和后續豐田,加上美國的IT企業包括亞馬遜、微軟。
但目前整體的情況都不是很樂觀:
●Waymo還在苦苦堅持
●Argo AI解散
●Cruise:1-9月虧損了14億美金
●Aurora:上半年凈虧損由去年的1.82億美元擴大到12.31億美元
▲圖1. 全球L4自動駕駛的商業化之路出現裂縫
Part 1
科技企業的起頭
從邏輯來看,這一波自動駕駛不管是Robot Taxi還是Truck里面的方向,主要是由Waymo帶了節奏,然后Uber、Lyft看到了自己商業模式的拓展。
Waymo所帶動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服務(Waymo就是老大)可分為 5 個步驟:
1.創建原型自動駕駛車輛在特定道路運行
2.獲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并與安全駕駛員一起進行路試
3.推出一個小型車隊來測試載客運行,逐步擴大地理圍欄
4.量產自動駕駛汽車,進行第一代和第二代車型升級,支持大規模Robot Taxi服務
5.建設并運營Robot Taxi網絡,擴展到更多的服務區域
這里的核心——Robot taxi的推出策略,是在受限制的地理圍欄區域測試并發布服務,然后不斷擴大該區域,為運營車隊增加更多車輛。Waymo的第一代汽車基于傳統汽車的量產版本,通過感知傳感器和運算平臺的改裝來實現L4 的自動駕駛。
Waymo講的故事,開始是專注于第一代汽車,在密歇根建立了一家工廠,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改裝,從 60,000 輛Pacifica Hybrids 和 20,000 輛 Jaguar I-Pace EV 開始。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這個計劃都沒辦法完成,特別是I-pace EV都快結束生命周期了隨后Waymo開始尋找第二代Robot Taxi車輛為自動駕駛服務而設計(拿掉轉向和剎車),當然進度比較慢。這方面通用的Cruise是比較快的,畢竟這方面車企有自己的優勢。
目前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在這個市場上玩家的不斷退出,同時沒看到新進入者持續擴大。
Uber第一個退出,把不斷燒錢、競爭特別激烈、還看不到什么時候賺錢的自動駕駛的服務丟給了Aurora;然后Lyft也退出了這個游戲,把自動駕駛服務賣給了豐田Woven;被市場所期待的蘋果、亞馬遜、微軟等系列科技公司,后續還是圍繞投資來做,并沒有參與這個游戲。在美國演變成了Waymo和Cruise在前面領頭,后面一些跟跑的,同時歐洲的汽車企業基本都退出了Robot Taxi的競爭。
Argo的清算,對于整個歐美的自動駕駛投資還是震動很大。
▲圖2. 自動駕駛退出清單
Part2
打水漂的36億 vs 特斯拉玩法
從投資邏輯上看,這波也確實讓大眾和福特都傷到了。
▲圖3. 大眾和福特的大邏輯
2019年特斯拉發布的Robot Taxi服務網絡,通過自己已經銷售的車型路徑迭代給這個思路開辟了一個新路子。也就是說,企業不需要把自動駕駛的車子改造成那么徹底;采用影子模式,獲取更多數據圍繞現有車型迭代。
所以目前來看,我們看到所有的公司,最終還是從量產車出發,自動輔助駕駛的競爭也就回到了L2+,能否通過現有可落地的功能,來跑算法,通過自動駕駛算力的迭代來提高原有功能的上限。
這套邏輯的改變,其實直接改變了2020年后續自動駕駛投資的速度。最顯著的改變的是幾點:
●感知硬件的成本必須可控:這是圍繞是不是需要用昂貴的機械式激光雷達做全景掃描,是否需要多感知冗余,整個感知套件的成本設定在什么價格
●車內計算平臺的算力和云端算力的平衡:在這里隨著上次Tesla 自動駕駛Day,其實給了一個清晰的思路,車端算力迭代到一定程度可以和云端服務器進行協同
●軟件誰開發:算法可以從供應商剪裁,車企需要有自己的集成和優化部門,順著這個思路,類似大眾把自動駕駛一方面和Bosch合作,一方面和地平線合作
小結:現在所有的人,都在想一件事:傳統汽車企業能不能把軟件中心運營好,這個大大的疑問?
審核編輯 :李倩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6瀏覽量
166399 -
waymo
+關注
關注
2文章
312瀏覽量
24670
原文標題:美國L4自動駕駛投資走向何方?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