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日,由湖北中醫藥大學納米生物傳感中心制備的新型針灸傳感針的相關成果在納米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Small》上發表。據了解,該新型針灸傳感針可以將活體檢測對象從原來的電活性物質擴展到核酸、蛋白、小分子等,為研究針灸治病機理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湖北中醫藥大學檢驗學院院長、納米生物傳感中心主任張國軍教授介紹,該團隊一直致力于將納米生物傳感技術運用于中醫藥科技創新,先后與針灸治未病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多個高水平科研團隊合作,在全球首創“納米針灸傳感針”,獲得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在此基礎上,團隊歷時近5年,首次在針灸針上制備了一種新型場效應晶體管生物傳感器,可以對針灸治病過程中涉及的大部分物質進行活體原位檢測,后續將進一步闡釋針灸治病機理,助力推進中醫針灸學研究的國際化進程。
與此同時,團隊還與該校藥學院專家團隊合作,發展了多種生物傳感器用于中藥蘆丁、浙貝母、川貝母、厚樸等有效活性成分及重金屬含量檢測,并開發出一種納米電化學草藥傳感器,利用DNA條形碼技術設計相應的DNA探針,實現對珍貴中藥材西紅花及其混偽品的快速鑒別,助推完善中藥材質量標準,客觀評價中藥材質量狀況。
據悉,自2011年回國擔任湖北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以來,張國軍教授帶領團隊聚焦生物傳感在臨床疾病診斷中應用研究,圍繞“納米生物傳感+中醫藥”,開展了電化學、納米孔、熒光、場效應晶體管、表面聲波等多領域交叉研究,發表SCI論文100余篇,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項。其中關于癌癥、心衰等疾病早期檢測研究,有助于臨床醫生快速準確做出診療方案,挽救病人生命。相關成果“納米場效應晶體管生物傳感器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團隊一直緊跟世界科技前沿開展科研攻關,在‘場效應晶體管生物傳感器’領域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該團隊李玉桃副教授介紹。
據了解,今年10月,張國軍教授憑借納米生物傳感技術在疾病診斷及中醫藥領域應用研究的卓越成就,入選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22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張國軍教授表示,在理論方法研究的基礎上,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是納米生物傳感中心奮進的方向。下一步,團隊擬與企業合作,申報建設基因診斷與個性化治療工程研究中心,更好服務臨床與人民生命健康。
審核編輯 :李倩
-
納米材料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2瀏覽量
18879 -
生物傳感
+關注
關注
0文章
54瀏覽量
11004
原文標題:全球首創“納米針灸傳感針”獲最新研究成果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