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通常把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數7%以上,或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10%以上,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
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目前,我國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9073”現象的出現,是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現實反映——承受巨大工作壓力的子女在父母養老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六七十歲的老人往往還需要去照顧比自己更老的人;政府力量在老年公寓、護理院、養老中心等設施的投入上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一道道難題讓我們開始反思老年人健康養老問題該何去何從?
于是,近兩年內,不少科技廠商開始對智慧養老、居家健康管理、醫療監護類產品的市場預期抱有巨大希望。
將傳統用于汽車、工業領域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產品應用于居家監測場景,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事物。
而在此之前,老年人身體狀況監測主要來自兩條技術路線:一類是智能手環、睡眠腕帶等可穿戴設備,另一類以攝像頭為主的視頻監控。但許多老年人對于直接佩戴的智能硬件會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而且由于記憶力的衰退,忘記佩戴或充電也是常有的事;而如果采用視頻監控的方式,老人又會覺得隱私受到了侵犯,也會產生抵觸情緒。
智慧養老方面:
通過毫米波雷達、ToF等設備可以無接觸的偵測到老年人的多種生活狀態:靜坐在家里時的呼吸、心率狀況;老人有沒有在電視機前睡著?在從客廳起身前往衛生間的過程中,老人是否有跌倒等狀況。再結合市場上已經有的線上醫生,甚至是保險服務,共同構成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生態圈。
此外,一些智慧康養生命支持系統可面向康養機構、社區養老、居家養老、醫療機構等多種應用場景,提供危險信息及時告警,包括離床告警、跌倒告警、呼吸急促或心跳過緩告警、呼吸暫停告警等。同時,它還能實現潛在風險提前預測,包括睡眠質量分析、跌倒風險預測、生命活力評估、呼吸慢病AI輔助診療等功能。
“應用于健康管理、醫療監護方面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來自算法,尤其是在算法相互配合和可靠性方面。未來,引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補充更多邏輯功能來強化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將成為重要的趨勢。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48瀏覽量
644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