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據外媒報道,蘋果CEO蒂姆·庫克在德國的一次內部會議中表示,公司將從亞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廠購買部分芯片。不僅如此,庫克還對員工表示,蘋果也將從歐洲進行芯片采購,并且這一趨勢越發明顯。蘋果方面透露,這一動向不僅是為了擴大蘋果芯片來源,也是為了減少對亞洲生產的依賴。
蘋果到底選誰?
就在上個月蘋果CEO蒂姆·庫克訪問歐洲期間,與德國當地工程和零售員工進行會議時透露,蘋果將擴大未來芯片的供應來源,目前已經決定從亞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廠采購,該工廠將在2024年進行投產,因此蘋果還有大約兩年的時間,未來也將從歐洲工廠采購芯片。
在會議上,庫克還表達了更深層次的原因,當前蘋果主要從臺積電位于臺灣的工廠采購處理器芯片,而全球有60%的處理器芯片來自中國臺灣。庫克認為,不論是在哪里,超過60%的芯片來自同一產地,都不會是一個好的戰略立場。
有趣的是,此前臺積電便已經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座工廠,并將在2024年投產,主要用于高制程芯片的生產。并且臺積電在本月的早些時候透露,由于“客戶需求巨大”,因此計劃在亞利桑那州開設第二家芯片工廠。
此前市場消息顯示,知名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開始建倉臺積電,目前持倉市值已經達到了41億美元。可以從側面證明,資本市場看好臺積電在未來的表現,讓蘋果在2024年采購美國臺積電工廠芯片多了幾分可信度。
不過另一個巧合在于,亞利桑那州并不止臺積電一家新工廠。據外媒報道,英特爾新CEO帕特·基辛格上任后所推動的IDM2.0戰略,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是亞利桑那州新工廠,而該工廠已經在2021年9月24日正式動工,更巧的是,英特爾計劃在2024年將該工廠全面投入運營。
并且就在今年8月份,英特爾已經確定為亞利桑那州錢德勒Ocotillo園區的兩座工廠,投資最多300億美元。
同時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的計劃,也為臺積電的建廠帶來了挑戰。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在2021年6月份開始施工,本來公司最初預計將在2022年9月份啟動生產,不過由于人手不足等問題,工廠推遲到2023年3月開始建設,預計在2024年初達到生產起點。
并且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已經雇傭了12000名員工,還計劃為其擴建的設施再尋求3000名員工,這也是為何臺積電在當地一直找不到足夠員工的主要原因。即便能夠湊齊人員,人力成本也將上升一大截。
為此,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便曾向美國方面表示,即便動用了數百億美元,也只會創造一個不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成本還更高。
對于采購美國本土芯片這一消息,蘋果和臺積電都不予置評。并且也有業內評論認為,蘋果已經在Mac電腦和其他產品中更換了英特爾處理器改用自己的組件,英特爾不太可能重新奪回這一業務。
但面對美國臺積電工廠失去供應鏈與人力成本優勢的情況下,蘋果會作何選擇猶未可知,而英特爾來勢洶洶,同在亞利桑那州將對臺積電形成一定掣肘。更何況美國臺積電工廠培育的人才最終都要回歸到美國本土企業,如此種種,也令人期待2024年的蘋果到底選擇誰?
蘋果背后的冷思考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企業,蘋果在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至今為止都屬于蘋果公司重要的營收來源地之一。同時,中國市場的低人力成本,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都讓蘋果不斷加大對華投入,以期獲得更高的利潤。
但此次卻一反常態,庫克表示將在未來從美國本土采購芯片,或者從歐洲采購。除了美國確定將從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采購外,并未指明從歐洲哪個地方采購。有美媒報道稱,臺積電正在與德國政府討論在該國建廠的事宜。
另一方面,有消息稱,英特爾在近期也已經初步確定將在意大利東北部城市Vigasio建立歐洲一間大型芯片廠的決定。該新廠初步投資額為45億歐元,可聘用1500人,將在2025年至2027年開始投產。
可見,不僅是在美國本土存在供應商未來的選擇,即便是在歐洲,蘋果的采購訂單花落誰家還猶未可知。
與此同時,在過去幾年時間,蘋果一直傳言在進行產業鏈轉移的動作,包括在印度創辦工廠,大力投資東南亞市場等等。一方面在于蘋果希望能夠分散供應鏈的風險,比如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導致美國筆記本電腦企業嚴重缺貨,因為物流幾乎被中斷。因此將部分產線遷移出來做一個后備選擇,再遇到這種“黑天鵝”事件時不至于完全無法抵抗。
另一方面在于,亞洲地區的人工成本優勢很難被完全放棄,即便蘋果自己呼吁,但資本是會自己進行選擇的。同時,時間上也不會那么快,有美國媒體調查發現,將10%的供應鏈從中國撤出,需要八年時間,因為蘋果90%以上的iPhone都是在中國制造的。
此外,以蘋果自身的MacBook生產線為例,在2019年,蘋果便已經與代工廠廣達電腦達成協議,將在上海生產新一代的Mac Pro電腦,而之前該產品都在美國本土進行生產。
到了如今,雖然蘋果一直在東南亞大肆投資以求能夠遷移產業鏈。但過長的時間,加上中國本身的供應鏈優勢,以及高素質人口紅利與工程師紅利讓蘋果難以割舍,產線不僅沒有轉移,反而正在中國多個內地城市擴展。
供應鏈消息顯示,廣達正在將部分生產從上海工廠轉移至中國西部重慶的工廠。當前廣達生產大約60%的蘋果MacBook訂單,剩下的40%由富士康位于成都的工廠進行生產,此外蘋果MacBook Air 13英寸的生產也開始逐漸轉移至位于昆明的聞泰科技工廠中進行。
可見,蘋果并沒有其口中說的那么決絕,一切都從商業的角度出發。回過頭來看,芯片同樣如此。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中國臺灣盡管目前并未受到波及,但很難斷定未來是否會被美國進行打壓,蘋果此舉也是在進行風險規避。
而代價就是成本的大幅上升,這里包括時間成本、物料成本及人工成本。以富士康鄭州工廠為例,當一部iPhone從這里組裝完成通過快遞公司用專機運往美國肯塔基州的物流中心,時間需要72個小時,如今采購芯片地點放在了美國本土,可能意味著這一時間將會延長一倍。
加上美國本土更貴的人工成本,可以預見的是,在2024年后,蘋果相關產品價格可能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如果蘋果能夠持續保持當前的市場地位與份額,那對于蘋果本身而言無疑是個利好,因為利潤更高。不過一旦市場份額下滑,或許對于蘋果而言將是一個命運的轉折點。
寫在最后
不過以蘋果對于供應鏈的把控來看,未來并不一定會虧。2013年,蘋果與一家生產藍寶石玻璃的極特先進簽下了供應合約,蘋果給了供應商5.7億美元的預付款,但協議中埋下了三個關鍵條件:一是只規定極特公司最少和最多要供應多少藍寶石玻璃給蘋果,卻沒承諾蘋果要買多少產品;二是蘋果可要求極特加速償還蘋果的預付款;三是極特公司的部分設備會成為這筆預付款的擔保品。
重點就在第三點,這意味著極特簽下合約后,就等于同意將部分關鍵技術授權給蘋果。通俗來說,這家公司如果能夠成功,蘋果會得到一家有利的供應商,即便失敗,蘋果也會得到技術與設備。
而蘋果的另一家供應商宸鴻同樣是典型的例子,在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時,由于宸鴻的電容式觸控技術,短暫成為iPhone獨家供貨商。但在蘋果的要求下,為了避免單一供貨商的風險,宸鴻將制程轉移給了勝華,等于將重要技術轉交給了競爭對手,然而由于蘋果是宸鴻最主要的客戶,因此只能乖乖配合。
不過隨著2012年蘋果轉向內嵌式觸控面板技術,到了2015年,不論是宸鴻還是勝華都遭受了重創,資產大跌,蘋果卻越做越強。如今臺積電在失去供應鏈與人力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前往美國辦廠,前途未卜,而這一切大多都要看蘋果的選擇。
蘋果到底選誰?
就在上個月蘋果CEO蒂姆·庫克訪問歐洲期間,與德國當地工程和零售員工進行會議時透露,蘋果將擴大未來芯片的供應來源,目前已經決定從亞利桑那州的一家工廠采購,該工廠將在2024年進行投產,因此蘋果還有大約兩年的時間,未來也將從歐洲工廠采購芯片。
在會議上,庫克還表達了更深層次的原因,當前蘋果主要從臺積電位于臺灣的工廠采購處理器芯片,而全球有60%的處理器芯片來自中國臺灣。庫克認為,不論是在哪里,超過60%的芯片來自同一產地,都不會是一個好的戰略立場。
有趣的是,此前臺積電便已經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座工廠,并將在2024年投產,主要用于高制程芯片的生產。并且臺積電在本月的早些時候透露,由于“客戶需求巨大”,因此計劃在亞利桑那州開設第二家芯片工廠。
此前市場消息顯示,知名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開始建倉臺積電,目前持倉市值已經達到了41億美元。可以從側面證明,資本市場看好臺積電在未來的表現,讓蘋果在2024年采購美國臺積電工廠芯片多了幾分可信度。
不過另一個巧合在于,亞利桑那州并不止臺積電一家新工廠。據外媒報道,英特爾新CEO帕特·基辛格上任后所推動的IDM2.0戰略,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便是亞利桑那州新工廠,而該工廠已經在2021年9月24日正式動工,更巧的是,英特爾計劃在2024年將該工廠全面投入運營。
并且就在今年8月份,英特爾已經確定為亞利桑那州錢德勒Ocotillo園區的兩座工廠,投資最多300億美元。
同時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的計劃,也為臺積電的建廠帶來了挑戰。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在2021年6月份開始施工,本來公司最初預計將在2022年9月份啟動生產,不過由于人手不足等問題,工廠推遲到2023年3月開始建設,預計在2024年初達到生產起點。
并且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已經雇傭了12000名員工,還計劃為其擴建的設施再尋求3000名員工,這也是為何臺積電在當地一直找不到足夠員工的主要原因。即便能夠湊齊人員,人力成本也將上升一大截。
為此,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便曾向美國方面表示,即便動用了數百億美元,也只會創造一個不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成本還更高。
對于采購美國本土芯片這一消息,蘋果和臺積電都不予置評。并且也有業內評論認為,蘋果已經在Mac電腦和其他產品中更換了英特爾處理器改用自己的組件,英特爾不太可能重新奪回這一業務。
但面對美國臺積電工廠失去供應鏈與人力成本優勢的情況下,蘋果會作何選擇猶未可知,而英特爾來勢洶洶,同在亞利桑那州將對臺積電形成一定掣肘。更何況美國臺積電工廠培育的人才最終都要回歸到美國本土企業,如此種種,也令人期待2024年的蘋果到底選擇誰?
蘋果背后的冷思考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企業,蘋果在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至今為止都屬于蘋果公司重要的營收來源地之一。同時,中國市場的低人力成本,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都讓蘋果不斷加大對華投入,以期獲得更高的利潤。
但此次卻一反常態,庫克表示將在未來從美國本土采購芯片,或者從歐洲采購。除了美國確定將從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采購外,并未指明從歐洲哪個地方采購。有美媒報道稱,臺積電正在與德國政府討論在該國建廠的事宜。
另一方面,有消息稱,英特爾在近期也已經初步確定將在意大利東北部城市Vigasio建立歐洲一間大型芯片廠的決定。該新廠初步投資額為45億歐元,可聘用1500人,將在2025年至2027年開始投產。
可見,不僅是在美國本土存在供應商未來的選擇,即便是在歐洲,蘋果的采購訂單花落誰家還猶未可知。
與此同時,在過去幾年時間,蘋果一直傳言在進行產業鏈轉移的動作,包括在印度創辦工廠,大力投資東南亞市場等等。一方面在于蘋果希望能夠分散供應鏈的風險,比如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導致美國筆記本電腦企業嚴重缺貨,因為物流幾乎被中斷。因此將部分產線遷移出來做一個后備選擇,再遇到這種“黑天鵝”事件時不至于完全無法抵抗。
另一方面在于,亞洲地區的人工成本優勢很難被完全放棄,即便蘋果自己呼吁,但資本是會自己進行選擇的。同時,時間上也不會那么快,有美國媒體調查發現,將10%的供應鏈從中國撤出,需要八年時間,因為蘋果90%以上的iPhone都是在中國制造的。
此外,以蘋果自身的MacBook生產線為例,在2019年,蘋果便已經與代工廠廣達電腦達成協議,將在上海生產新一代的Mac Pro電腦,而之前該產品都在美國本土進行生產。
到了如今,雖然蘋果一直在東南亞大肆投資以求能夠遷移產業鏈。但過長的時間,加上中國本身的供應鏈優勢,以及高素質人口紅利與工程師紅利讓蘋果難以割舍,產線不僅沒有轉移,反而正在中國多個內地城市擴展。
供應鏈消息顯示,廣達正在將部分生產從上海工廠轉移至中國西部重慶的工廠。當前廣達生產大約60%的蘋果MacBook訂單,剩下的40%由富士康位于成都的工廠進行生產,此外蘋果MacBook Air 13英寸的生產也開始逐漸轉移至位于昆明的聞泰科技工廠中進行。
可見,蘋果并沒有其口中說的那么決絕,一切都從商業的角度出發。回過頭來看,芯片同樣如此。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中國臺灣盡管目前并未受到波及,但很難斷定未來是否會被美國進行打壓,蘋果此舉也是在進行風險規避。
而代價就是成本的大幅上升,這里包括時間成本、物料成本及人工成本。以富士康鄭州工廠為例,當一部iPhone從這里組裝完成通過快遞公司用專機運往美國肯塔基州的物流中心,時間需要72個小時,如今采購芯片地點放在了美國本土,可能意味著這一時間將會延長一倍。
加上美國本土更貴的人工成本,可以預見的是,在2024年后,蘋果相關產品價格可能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如果蘋果能夠持續保持當前的市場地位與份額,那對于蘋果本身而言無疑是個利好,因為利潤更高。不過一旦市場份額下滑,或許對于蘋果而言將是一個命運的轉折點。
寫在最后
不過以蘋果對于供應鏈的把控來看,未來并不一定會虧。2013年,蘋果與一家生產藍寶石玻璃的極特先進簽下了供應合約,蘋果給了供應商5.7億美元的預付款,但協議中埋下了三個關鍵條件:一是只規定極特公司最少和最多要供應多少藍寶石玻璃給蘋果,卻沒承諾蘋果要買多少產品;二是蘋果可要求極特加速償還蘋果的預付款;三是極特公司的部分設備會成為這筆預付款的擔保品。
重點就在第三點,這意味著極特簽下合約后,就等于同意將部分關鍵技術授權給蘋果。通俗來說,這家公司如果能夠成功,蘋果會得到一家有利的供應商,即便失敗,蘋果也會得到技術與設備。
而蘋果的另一家供應商宸鴻同樣是典型的例子,在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時,由于宸鴻的電容式觸控技術,短暫成為iPhone獨家供貨商。但在蘋果的要求下,為了避免單一供貨商的風險,宸鴻將制程轉移給了勝華,等于將重要技術轉交給了競爭對手,然而由于蘋果是宸鴻最主要的客戶,因此只能乖乖配合。
不過隨著2012年蘋果轉向內嵌式觸控面板技術,到了2015年,不論是宸鴻還是勝華都遭受了重創,資產大跌,蘋果卻越做越強。如今臺積電在失去供應鏈與人力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前往美國辦廠,前途未卜,而這一切大多都要看蘋果的選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14瀏覽量
1989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利用Minitab應對供應鏈中斷問題
供應鏈中斷是不可避免的,但積極的措施和數據驅動的戰略可以減輕其影響。Minitab全面的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工具使組織能夠分析、優化和調整其供應鏈,以應對不可預見的挑戰,確保面對中斷時的彈性和連續性。
聯發科或將首入蘋果主力硬件供應鏈
近日,有消息稱蘋果計劃明年對Apple Watch進行大幅功能升級,并有意引入聯發科作為其新品數據機芯片的供應商。這一舉措若成行,將標志著聯發科首次成功打入蘋果的主力硬件產品
智能制造裝備行業的供應鏈特點分析
智能制造裝備行業供應鏈涉及多個環節,包括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等,其特點包括復雜性與多樣性、全球化與分散性、技術密集型和快速變化性。供應鏈面臨的挑戰包括數據孤島、信息
臺積電美廠產iPhone A16芯片,蘋果供應鏈戰略調整
近日,據國外知名科技記者蒂姆·卡爾潘透露,臺積電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代工廠已正式開啟對蘋果iPhone核心芯片A16的生產。這一舉動標志著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計劃邁入實質性階段,同時也反映了蘋果
惠普計劃大規模轉移PC生產,分散供應鏈風險
全球知名PC制造商惠普(HP)正醞釀一場供應鏈的重磅調整,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將超過50%的個人電腦(PC)生產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國家和地區,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并增強供應鏈的韌性。這一
韓國承諾為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提供71億美元的援助計劃
韓國政府承諾為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提供71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旨在建立符合美國稅收減免規則的新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蘋果與美國新創車企洽談合作
據供應鏈最新消息,蘋果正與美國一家新興汽車制造商展開深入的合作洽談。此前,蘋果對其備受矚目的“Project Titan”項目進行了策略
蘋果最新供應鏈名單:大陸新增8家,剔除4家!
產品材料、制造和組裝直接支出的98%。 在此次的2023財年蘋果供應鏈名單當中,中國大陸新進8家企業,有4家企業被剔除;中國臺灣供應商新進2家企業,同樣也有4家企業被剔除。 其中,新增
蘋果公布2023財年供應鏈名單
蘋果公布2023財年供應鏈名單 蘋果公司公布了最新的供應鏈名單;其中新增了8家中國大陸企業,他們分別是: 寶鈦股份(Baoji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華秋斬獲TME“制造業成就獎”,以DFM工業軟件驅動PCBA供應鏈創新
工智能(AI)技術手段,大幅提升PCBA供應鏈的管理效能,以實現對OEM主機廠需求的精準、快速響應。華秋智能制造中心負責人周小飛在研討會上發表了主題為《華秋DFM軟件如何
掌控供應鏈,決勝市場: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戰略意義
SCM供應鏈管理系統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實現企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協同運作。
蘋果供應鏈在越南激增招募逾10萬工人,迎接訂單涌入潮
越南,作為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尤其是蘋果供應鏈的關鍵一環,近年來一直備受矚目。最新的消息顯示,蘋果供應鏈在越南的代工廠計劃今年招募逾1
三星將加入蘋果未來MacBook OLED顯示屏供應鏈
近日,據報道,三星正在積極籌備,計劃加入蘋果未來MacBook機型的OLED顯示屏供應鏈。這一消息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因為蘋果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電子產品制造商之一,而三星則
蘋果將加大印度iPhone制造供應鏈
有匿名官員指出,蘋果正全力以赴實現這一目標,已成功擴大其在印供應鏈并積極尋找新的供應商伙伴如富士康和和碩等。數據顯示,在全球銷售的iPhone總額達到了2005.83億美元,而印度本土制造
美國商務部調查供應鏈
來源:Silicon Semiconductor 商務部采取行動支持美國半導體供應鏈,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美國商務部將于2024年1月啟動一項新調查,該調查將為持續分析更廣泛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