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能手機傳感器監測人體健康和診斷疾病的應用比比皆是。現在,工程師們想出了一種方法,利用智能手機數據來揭示橋梁是否存在故障,從而在橋梁出現故障之前進行修復。研究人員在《通信工程》雜志上報告稱,使用這些眾包數據作為維護的一部分,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將新橋的壽命延長14年以上。
該方法依靠智能手機加速度計和車輛在橋梁上行駛時收集的GPS數據來計算橋梁的振動,這可以指示結構隨時間的變化。西點軍校土木和機械工程教授Thomas Matarazzo表示,這將比在數千座橋梁上安裝傳感器更便宜、更容易、更快捷。
在美國超過617000座橋梁中,42%的橋梁使用年限超過50年,約有46000座橋梁被認為存在結構缺陷。檢查員仍然主要依靠目視檢查來評估所有這些橋梁的完整性。但失敗總會發生。Matarazzo說,今年1月的一個下雪的早晨,匹茲堡那座橋的倒塌“表明我們對橋梁真實狀況的理解存在知識差距”。經常和長期監測橋梁振動是更好地了解實際橋梁狀況并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知識差距的關鍵。
所有橋梁都以一種特定的固有頻率振動,稱為模態頻率,該頻率與橋梁的物理特性(如材料特性、幾何結構和質量)有關。“這些數量的任何變化都會導致這些頻率的變化,” Matarazzo說,“如果橋梁發生重大損壞,其模態頻率將發生變化。” 但美國只有少數幾座橋梁——通常是真正的舊橋或全新橋——有傳感器網絡來測量這些振動。
“The idea is that each individual smartphone collects noisy data but when you aggregate this and try to understand common result you can get an idea of bridge frequency.” —Thomas Matarazzo
因此,他和他的同事開發了一款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使用傅里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等數學方法,根據隨時間測量的加速度變化計算模態頻率。通過將智能手機加速計數據與GPS數據相結合,該應用程序可以在橋梁上的不同位置提供模態頻率。
為了測試該應用程序,Matarazzo和他的同事們開車穿過金門大橋102次。他們還讓優步司機在72次途徑中做同樣的事情。他們發現,這些數據與安裝在橋上三個月的240個傳統傳感器的數據相當。
他說,聚合大量數據至關重要,因為“智能手機從根本上來說是相當糟糕的傳感器”。想法是,每個智能手機都會收集有噪聲的數據,但當您匯總這些數據并嘗試了解常見結果時,您可以了解橋接頻率。
該技術在金門大橋等大跨度橋梁上效果最好,金門大橋的主跨度為1280米,因為它們可以收集更多數據。但該團隊還收集了意大利一座更短的28米混凝土橋的數據。他們將280次汽車旅行的數據與六個振動傳感器的數據進行了比較,發現了類似的結果。Matarazzo說,這座橋類似于典型的美國公路橋,占美國所有橋梁數量的四分之一。
他的團隊現在正在使用智能手機評估另一種可以揭示結構完整性的橋梁特征。這被稱為振型,它是橋梁在一定頻率下所形成的物理形狀。“與模態頻率不同,模態形狀隨天氣變化不大,對損傷更為敏感。”
他說,智能手機的普及使這項技術特別有前途。“金門大橋每天途經10萬輛汽車。即使只有10%的人參與,我們也會有1萬個數據集,這是我們研究中使用的十倍。”
此外,這類數據的寶庫已經存在。優步(Uber)和Lyft等代步服務公司需要收集加速度和GPS數據,以了解車輛的位置,以便跟蹤行程并匹配代步服務。他說:“他們的商業模式依賴于智能手機數據,從一開始就一直在收集這些數據。這些預先存在的大型數據集可能還有另一個監測橋梁的目的。”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87瀏覽量
180158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15瀏覽量
88984
原文標題:智能手機可用來幫助預警橋梁倒塌?
文章出處:【微信號:IEEE_China,微信公眾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