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0. 前言
由于CUDA水平太菜,所以一直沒寫過這方面的筆記。現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經不能離開寫CUDA代碼,所以準備學習ZZK隨緣做一做CUDA的筆記記錄一下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這篇文章記錄的是閱讀OneFlow的Element-Wise系列CUDA算子實現方案學習到的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一起入門CUDA的小伙伴們。Elemet-Wise算子指的是針對輸入Tensor進行逐元素操作,比如ReLU就是針對輸入Tensor的每個值進行判斷是否大于0,大于0的話輸出就是輸入否則就是0。用CUDA來表達最簡單的寫法就是:
__global__voidrelu_kernel(float*input,float*output){ int32_tidx=blockIdx.x*blockDim.x+threadIdx.x; output[idx]=input[idx]0???0?:?input[idx]; } int?main(){ ??float*?input; ??float*?output; ??int32_t?elem_cnt?=?3*224*224; ?? ??cudaMalloc(&input,?sizeof(float)*elem_cnt); ??cudaMalloc(&output,?sizeof(float)*elem_cnt); ??int32_t?thread_num?=?256; ??int32_t?grid_size?=?(elem_cnt?+?thread_num?-1)?/?thread_num; ??relu_kernel<<>>(src,dst); cudaDeviceSynchronize(); cudaFree(src); cudaFree(dst); return0; }
雖然這種寫法非常簡單明了,但卻存在明顯的性能問題。所以這篇文章將基于OneFlow開源的Element-Wise CUDA算子方案來解釋如何寫一個高性能的Element-Wise CUDA算子。
0x1. 性能
以GELU激活函數為例子,分別測試 dtype = float32,不同shape下的前向耗時以及帶寬利用率(NVIDIA A100-PCIE-40GB)。性能情況如下圖所示: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可以看到對于 GeLU 來說,無論是性能還是帶寬 OneFlow 的實現都是更優(yōu)的,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什么 OneFlow 的 Element-Wise 算子性能可以做到更優(yōu)。
0x2. 用法
OneFlow在 elementwise.cuh 文件中分別針對一元,二元,三元運算的 Element-Wise 操作實現了模板函數。在包含這個頭文件之后我們可以使用 cuda::Unary/Binary/Ternary 這幾個模板函數來針對我們自己定義的 Element-Wise 操作進行計算。注意,這里說的一元,二元,三元代表的是這個 Element-Wise 操作有幾個輸入 Tensor。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要做的 Element-Wise 操作是逐點乘法,也即有 2 個輸入Tensor x 和 y,然后 x 和 y的形狀和數據類型都是一致的。那么我們可以定義一個模板類:
templatestructMultiplyFunctor{ OF_DEVICE_FUNCToperator()(Tx,Ty)const{ returnx*y; } };
這里 OF_DEVICE_FUNC 表示我們定義的這個函數既可以運行在 CPU 又可以運行在 GPU 上,它的定義是:
#ifdefined(__CUDACC__) #defineOF_DEVICE_FUNCTION__device____host____forceinline__ #else #defineOF_DEVICE_FUNCTIONinline #endif
然后我們就可以使用 cuda::Binary 這個模板函數來完成這個二元的 Element-Wise 算子了。示例代碼如下:
constuser_op::Tensor*x=ctx->Tensor4ArgNameAndIndex("x",0); constuser_op::Tensor*y=ctx->Tensor4ArgNameAndIndex("y",0); user_op::Tensor*out=ctx->Tensor4ArgNameAndIndex("out",0); constint64_telem_cnt=x->shape().elem_cnt(); OF_CUDA_CHECK(cuda::Binary(MultiplyFunctor(),elem_cnt,out->mut_dptr (), x->dptr (), y->dptr (), ctx->device_ctx()->cuda_stream()));
這里的 x, y, out 分別代表這個 Element-Wise 操作的輸入輸出 Tensor,然后 element_cnt 表示 Tensor 的元素個數,輸出張量的數據首地址 out->mut_dptr
0x3. 原理&&代碼實現解析
我個人認為這里有幾個要點,分別是一個線程處理多個數據,向量化數據訪問提升帶寬,設置合理的Block數量(GridSize)和線程數量(BlockSize)以及在合適的地方進行循環(huán)展開(unrool)以及一些編程上的技巧。
0x3.1 給 Element-Wise 操作設置合理的 GridSize 和 BlockSize
下面這段代碼展示了 OneFlow 針對 Element-Wise 算子是如何設置 GridSize 和 BlockSize 的。對應的源碼地址為: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blob/master/oneflow/core/cuda/elementwise.cuh#L30-L52 。
constexprintkBlockSize=256; constexprintkNumWaves=32; inlinecudaError_tGetNumBlocks(int64_tn,int*num_blocks){ intdev; { cudaError_terr=cudaGetDevice(&dev); if(err!=cudaSuccess){returnerr;} } intsm_count; { cudaError_terr=cudaDeviceGetAttribute(&sm_count,cudaDevAttrMultiProcessorCount,dev); if(err!=cudaSuccess){returnerr;} } inttpm; { cudaError_terr=cudaDeviceGetAttribute(&tpm,cudaDevAttrMaxThreadsPerMultiProcessor,dev); if(err!=cudaSuccess){returnerr;} } *num_blocks=std::max(1,std::min ((n+kBlockSize-1)/kBlockSize, sm_count*tpm/kBlockSize*kNumWaves)); returncudaSuccess; }
這個地方 BlockSize 直接被設置為了 256 ,對應 constexpr int kBlockSize = 256; 這行代碼,也就是說每個 Block 有 256 個線程。為什么是 256 ?大家不妨讀一下俊丞大佬這篇經典的 給CUDA Kernel設置合適的 GridSize 和 Block Size 的文章 。文章中通過對 SM 的資源分析確定在主流的GPU上將 BlockSize 設置為 128 或者 256 是比較合適,在這里直接設置為了 256 。
確定了 BlockSize 之后需要確定 Kernel 啟動線程塊的數量,我一直覺得上述文章中對這一段的分析是尤其精彩的,這里再截圖展示一下:
選自OneFlow CUDA Kernel 中 grid_size 和 block_size 應該怎么設置 一文
根據這里的分析,對于 Element-Wise 操作要設置合適的 GridSize 不僅需要考慮元素的數量還要考慮由于 SM 硬件本身帶來的限制。如下公式所述:
*num_blocks=std::max(1,std::min ((n+kBlockSize-1)/kBlockSize, sm_count*tpm/kBlockSize*kNumWaves));
這里的 (n + kBlockSize - 1) / kBlockSize 就是根據 Element-Wise 操作的元素個數來計算需要啟動多少個線程塊,比如在文章開頭的例子中有 = 個元素,那么就一共需要 個線程塊。然后這里以GTX 3080Ti為例,它的SM個數也就是sm_count=80,每個SM最多調度的線程數tpm=1536,那么sm_count * tpm / kBlockSize * kNumWaves = 80 * 1536 / 256 * 32 = 15360,所以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最終設置的線程塊個數為 588 個。
通過上述講解和分析我們已經確定了啟動 Element-Wise CUDA Kernel 的 GridSize 和 BlockSize。
0x3.2 向量化數據訪問提升帶寬
對于大多數 Element-Wise 算子來說,一般它們的計算量不會太大,所以它們的瓶頸一般在GPU的帶寬上。在 NVIDIA 的性能優(yōu)化博客 https://developer.nvidia.com/blog/cuda-pro-tip-increase-performance-with-vectorized-memory-access/ 中提到,對于很多 CUDA 核函數我們都可以通過向量化數據訪問的方式來提升帶寬受限的 Kernel 的性能,特別是對于架構比較新的 GPU 向量化數據訪問的效果會更加明顯。
在 OneFlow 的 Element-Wise 系列算子中,為了更好的進行向量化的數據訪問,俊丞設計了如下的 Pack 數據結構(代碼位置: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blob/master/oneflow/core/cuda/elementwise.cuh#L54-L70):
templatestructGetPackType{ usingtype=typenamestd::aligned_storage ::type; }; template usingPackType=typenameGetPackType ::type; template unionPack{ static_assert(sizeof(PackType )==sizeof(T)*pack_size,""); __device__Pack(){ //donothing } PackType storage; Telem[pack_size]; };
對GetPackType理解有誤請看知乎的修改后正確版本用了 std::aligned_storage 先聲明了一個內存對齊的數據類型 type ,注意這個 type 的內存長度為 pack_size * sizeof(T) 。然后這里的 T 是我們需要進行 Pack 的數據類型,而 pack_size 則表示我們需要 Pack 的元素個數。接下來我們看到 Pack 聯合體中聲明了 storage 和 elem 兩個數組,它們公用同一段對齊的內存。然后 Pack 聯合體的入口有一個檢查: static_assert(sizeof(PackType
接下來我們從 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blob/master/oneflow/core/cuda/elementwise.cuh#L155-L194 這里可以看到這個 Pack 聯合體主要是用在 Kernel 啟動之前判斷 Element-Wise 操作的輸入輸出 Tensor 對應的數據指針地址是否滿足內存對齊的條件,如果不滿足則這個 Element-Wise 操作無法執(zhí)行數據 Pack 。對應下圖2個畫紅色框的地方。
接下來,OneFlow 定義了真正要執(zhí)行數據 Pack 的數據結構 Packed 并且定義了計算 PackSize 的工具函數。代碼位置為: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blob/master/oneflow/core/cuda/elementwise.cuh#L72-L95 。
templatestructalignas(sizeof(T)*pack_size)Packed{ __device__Packed(){ //donothing } union{ Telem[pack_size]; }; }; constexprintkMaxPackBytes=128/8; constexprintkMaxPackSize=8; constexprintMin(inta,intb){returna constexprintPackSize(){ returnMin(kMaxPackBytes/sizeof(T),kMaxPackSize); } template constexprintPackSize(){ returnMin(PackSize (),PackSize()); }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于 CUDA 來說,最多支持 128 個 bit 的訪問粒度,也就是說 PackSize 的大小不能超過 128 個bit。然后對于各種數據類型來說,Half 數據類型的 bit 數是最少的即 16,所以一次性可以支持 Pack 8個half類型的數據,4個float32的數據,以此類推。所以這里的定義的 kMaxPackSize 表示 128/16=8 ,然后 kMaxPackBytes 則表示最大可以 Pack 的 byte 數 。
請注意區(qū)分 bit 和 byte 。
接下來 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blob/master/oneflow/core/cuda/elementwise.cuh#L97-L144 則是真正的為 Element-Wise 操作完成數據 Pack 并執(zhí)行計算。
首先來看這段充滿技巧的代碼: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首先這里定義了一個 HasApply2 類用來判斷是否可以支持一次性Pack 2個 char/int8/half2 類型的元素,這個地方是一個針對 int8/half2/char 數據類型的特殊處理,某些 Element-Wise 算子 Kernel 確實需要支持這種數據類型的計算。也就是說對于 half2 的話,在一個內存訪問粒度里我們其實是可以 Pack 128 / 8 = 16個的。然后用了C++模板元編程的 std::enable_if 來控制針對 half2 類型的特殊 Pack 處理,也就是上圖代碼中的兩個 ApplyPack 函數。可以看到對于 half2 類型的 Element-Wise 操作我們需要給對應的 Functor 定義一個 Apply2 函數,比如對于 Cast 操作的 Functor 定義如下:
templatestructCastFunctor{ __device__Tooperator()(Fromfrom)const{returnstatic_cast (from);} }; template structCastFunctor ::value>::type>{ __device__Tooperator()(halffrom)const{returnstatic_cast (static_cast (from));} __device__voidApply2(To*to,consthalf*from)const{ constfloat2f2=__half22float2(*reinterpret_cast (from)); to[0]=static_cast (f2.x); to[1]=static_cast (f2.y); } };
0x3.3 啟動 Kernel
我們接下來看一下 Element-Wise 的 Kernel 實現: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blob/master/oneflow/core/cuda/elementwise.cuh#L133-L144 。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 Kernel 中我們發(fā)現每一個線程實際上處理了多個 Pack 后的數據,也即:for (int64_t i = global_tid; i < n_pack; i += blockDim.x * gridDim.x) 。初學者看到這個循環(huán)也許會比較疑惑,為什么它的步幅是 blockDim.x * gridDim.x ?? 這個 blockDim.x * gridDim.x 表示的是 CUDA 線程網格中的線程總數。假設線程網格中有 1280 個線程,線程 0 將計算元素 0、1280、2560 等。通過使用步幅等于網格大小的循環(huán),確保了 warp 中的所有尋址都是單位步幅,可以獲得最大的內存合并。想了解更多細節(jié)可以查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571320529 。
除此之外,使用這種技巧的還有個好處就是如果對于 Kernel 中存在每個線程都包含一個公共的操作,那么線程數的增多,也代表著這部分的開銷變大。這個時候我們減少線程的數量并循環(huán)進行處理的話那么這個公共操作的開銷就會更低。
最后,在循環(huán)之外,我們還需要根據傳入的 n_tail 參數,看一下還有沒有因為沒有被 pack_size 整除的剩余元素,如果有的話就單獨調用 functor 進行處理。
0x3.4 unroll
實際上就是代碼中的 #pragma unroll ,這個宏會對我們的 for 循環(huán)做循環(huán)展開,讓更多的指令可以并行執(zhí)行。但容易想到,只有處理的數據沒有前后依賴關系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對于大多數的 ElementWise 算子來說一般是滿足這個條件的。
0x3.5 Kernel Launch的細節(jié)
在 https://github.com/Oneflow-Inc/oneflow/blob/master/oneflow/core/cuda/elementwise.cuh#L166-L181 這個位置 OneFlow 展示了 Element-Wise Kernel 的啟動細節(jié),我們簡單注釋一下:
templatecudaError_tLaunchKernel(FactoryTfactory,int64_tn,R*r,constIN*...in,cudaStream_tstream){ constint64_tn_pack=n/pack_size;//根據元素個數和pack_size,計算pack數目,比如1026/4=256。 constint64_ttail_offset=n_pack*pack_size;//如果存在不被整除的情況,我們計算使用pack的偏移量:256*4; constint64_tn_tail=n-tail_offset;////元素數目-偏移量=剩下的元素個數->1026-1024=2 intnum_blocks; { cudaError_terr=GetNumBlocks(n_pack,&num_blocks);//計算線程塊數目 if(err!=cudaSuccess){returnerr;} } ApplyGeneric << >>( factory,n_pack,reinterpret_cast *>(r), (reinterpret_cast *>(in))...,n_tail,r+tail_offset, (in+tail_offset)...); returncudaPeekAtLastError(); }
0x4. 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 OneFlow Element-Wise 系列 CUDA 算子實現的解析,后續(xù)有空會持續(xù)更新學習到的新知識。
審核編輯:郭婷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802瀏覽量
68738 -
CUDA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1瀏覽量
13642
原文標題:【BBuf 的CUDA筆記】一,解析OneFlow Element-Wise 算子實現
文章出處:【微信號:GiantPandaCV,微信公眾號:GiantPandaCV】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