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軍事和特種工業裝備對于設備的要求往往較為獨特,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在過去的航天設備電子系統中,SPARC架構的處理器因為其高可靠性獲得了青睞,以至于目前大部分航空處理器仍是基于SPARC V8架構的,諸如SUN、富士通、ATMEL、Cobham Gaisler、歐比特等公司都推出過SPARC架構的航空處理器。
歐空局(ESA)所用的SPARC航空處理器更是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從最早的ERC32,到如今Gaisler仍在開發的GR765。然而新的航空SoC GR765卻有了一個新穎的設計,這個8核處理器可以選擇運行在SPARC V8的LEON5FT核心和基于RISC-V的NOEL-V核心兩種不同模式下。
現有ISA在航空航天上存在的問題
那么為何ESA要選擇RISC-V,而不是其他主流的專有ISA呢?這些專有ISA生態下已經擁有了不少高質量的成熟IP,軟件生態也相對成熟,擁有開發者眾多的社區,可以提供充足的支持,可以說是最省時省力的一種選擇。
但這些架構也并非沒有缺點,對于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航空航天產業來說,能夠實現獨立自主是至關重要的,這些主流ISA往往只擁有單一IP供應商,且不允許做任何修改。它們雖說軟件生態系統雖然成熟,但在航空航天領域上并非如此。
那么已經沿用這么多年的SPARC又出現了什么問題呢?首先,在商用市場,SPARC基本已經被淘汰,不僅缺乏社區支持。此外,SPARC也不再擁有任何開發工具的更新和修復,比如編譯器等,開發者數量逐年減少,可以說仍在堅持SPARC處理器設計的公司已經寥寥無幾了。
RISC-V走向航天航空
所以ESA將目光拋向了RISC-V,RISC-V和SPARC一樣作為開放的ISA,但前者有著積極的標準化開發,整個生態也在飛速發展。就IP的選擇來看,無論是商用IP、開源IP應有盡有。而且RISC-V ISA可擴展性高,從低端到高性能應用都有覆蓋,還順帶解決了SPARC在架構上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開發生態上,RISC-V也在急速擴張,產學研的結合使得RISC-V在各個層面上都擁有了活躍的開發者社區。ESA其實早在2021年之前就有對RISC-V進行探索,但這些多數是一些小型研究,投入金額不超過百萬歐元,甚至內部有的人連RISC-V都不知道怎么念。
GR765的雙模式架構 / Cobham Gaisler
到了2021和2022這兩年,ESA就開始加大對于RISC-V的投入了,比如開始基于RISC-V設計16核的GR7xV高性能航天處理器,甚至計劃用上7nm這種尚未出現在航空應用中的工藝,撥款也高達450萬歐元以上。又或是借助GR765這樣的SoC,讓RISC-V先搭上SPARC的車,只復制CPU核心,緩存之類的資源共享,從而減少額外的開發成本。要知道,原本GR765和前幾任LEON核心的SoC一樣,是完全基于SPARC架構開發的。
但RISC-V ISA并非沒有缺點,比如某些特定的IP依然缺乏成熟度。其次新的擴張獲得批準的過程較長,也無法確定是否所有擴展都能存活到最后,而定制化擴展如果沒有完善的軟件支持,則對于航天航空處理器來說存在一定風險。
不過如今越來越多的開發工具開始支持RISC-V,也將這份支持延續到了航空航天領域,比如IAR Systems即將發布的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RISC-V 新版本就將支持NOEL-V這一RISC-V核心。
小結
除了ESA以外,NASA也開始選用SiFive的X280作為下一代高性能太空計算機(HPSC)項目的處理器,這些都說明了RISC-V在航天航空領域進展喜人。盡管都說打入服務器和汽車市場需要很多年的積累,但為了可靠性多年未曾改變架構的宇航電子市場明顯更為“固執”,由此來看,RISC-V的切入速度已經很快了。
聲明: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更多熱點文章閱讀
原文標題:歐空局為何從SPARC換成了RISC-V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電子發燒友網
+關注
關注
1010文章
544瀏覽量
164518
原文標題:歐空局為何從SPARC換成了RISC-V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