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光纖傳感器已成為推動MRI最新功能套件升級和新MRI設備設計背后的關鍵技術。將患者的某些活動與MRI成像系統同步是越來越受重視的需求。磁場強度隨著每一代的發展而增大(3.0T是當今最高的標準),因此,組件的電磁透明度在每一代和新應用中變得更加重要。光學傳感器固有的無源性和電磁抗擾性,加上光纖的全絕緣性,對于傳感器設計和MRI套件的Zone 4區(MRI掃描儀位置)內外的光信號傳輸都是理想的。設計能夠在MRI設備中的極端電磁場中工作的設備是極具挑戰性的。MRI套件不允許使用由鐵基材料、鎳合金和大多數不銹鋼材料制成的常規部件和結構,包括電子設備、電動機和工業常用的其他電氣和機電設備。磁性吸引的金屬,無論大小,都可能成為有害的拋射物,損壞機器或影響患者/操作員的安全。此外,不合適的材料會產生偽影或扭曲,影響成像結果的質量。我們的核心重點是開發和應用MRI兼容光纖傳感器,這是閉合環路所必需的,特別是用于測量位置、速度和極限。
光纖&光纖傳感器
光纖并不脆弱
雖然是由玻璃制成,但光纖并不脆弱! 光纖和電纜被設計成堅固,并能抵抗物理虐待,特別是過度彎曲和高拉伸負荷。軍方在最嚴格的應用中使用光纖,包括飛機、導彈、衛星和最惡劣的環境--從沙漠到北極,從海底到太空。它本質上只是另一種金屬絲——玻璃絲。
什么是光纖傳感器?
如圖1所示,光纖傳感器是一種將傳入設備的物理信號轉變為光信號的設備。從這個意義上說,光纖傳感器不是一個真正的傳感器--它不把一種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而是一個傳感元件,它改變注入傳感器的光的特征參數。 因此,一個典型的光纖傳感器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光纖耦合的無源光學傳感器、有源詢問器或系統接口,以及連接它們的光纖光路或鏈接。由于其低損耗和長距離無干擾傳輸的能力,光纖鏈路提供了將主動詢問器/系統接口置于MRI掃描器(4區)區域之外的方法。
光纖傳感器是如何工作的?
通常,光功率被發送到傳感器,其中光的振幅、波長、偏振等被改變。其他傳感器測量光的飛行時間,而物理特性改變光路長度。光纖傳感器的最簡單形式是光學限位開關,其中必須確定光路中是否存在物體。在這種情況下,評估光的開/關狀態是足夠的,并且工作可靠。不幸的是,對于光纖設計者來說,光纖鏈路內的光學振幅不穩定,無法依靠其進行絕對測量。長期光源退化、光纖彎曲和光纖連接器不可重復性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光的傳輸,環境因素嚴重影響測量精度。光纖通信鏈路是可靠的,因為它們傳輸數字信息,并且所有接收器都包含自動增益控制(AGC)放大器。因此,依賴于光幅度調制的位置傳感器被證明是不穩定、不準確和不可靠的。基于光譜的技術更可靠,因為它們不受光強度的影響。無論光水平是低還是高,光纖中的光譜光分布都保持不變。例如,光纖布拉格光柵就是這樣一種技術,它會改變光譜行為,但會受到溫度的影響,從而導致位置傳感器變差。Micronor MR330系列MRI位置傳感器的關鍵光學創新在于,位置信息嵌入到光譜中,并提供準確、高分辨率的位置信息,不受光纖鏈路中變化損耗或退化的影響。利用光譜而不是振幅作為信息載體,即使在光纖鏈路安裝退化的情況下,也能確保可靠的精度。
如圖3所示,詢問器/控制器通過輸入光纖向傳感器發送寬帶光脈沖。基于旋轉碼盤的位置,內部光學器件被動地將該光脈沖源轉換為通過輸出光纖傳輸的返回信號,其中光譜圖案基本上是旋轉編碼器角度位置的唯一二進制表示。在內部,詢問器的功能類似于光譜分析系統,在該系統中,光學返回信號被成像到CCD上,所得光譜特征被分析并轉換為角位置碼。
MR338 MRI安全位置傳感器的第二個創新點是由非金屬材料制成,從而完全射頻透明。與最初的MR332“金屬”工業傳感器設計相比,這不是一種簡單的非金屬材料替代品。由于所需的精度,材料必須在溫度、濕度和時間上極其穩定。在內部,傳感器精確解析到4μm,因此材料的任何移動都會導致位置讀數錯誤。有許多塑料材料具有合適的低溫系數,然而,正如塑料的典型情況一樣,它們具有吸濕性,這意味著它們根據水分含量改變尺寸。合適的陶瓷類材料用于尺寸關鍵光學器件的對準。該零件使用高精度立體光刻制造技術制造。由此產生的MR338 MRI位置傳感器系統提供13位(8192計數或0.044°)單圈分辨率和12位(4096計數)多圈跟蹤。同樣的光學技術也應用于光纖線性位置傳感系統。
未完待續
關于我們 虹科傳感器技術
我們致力于更加精確簡單的測量方案,與全球領先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傳感器廠家進行技術合作,為客戶提供全球先進的測量方案,包括激光測距、粘密度測量、光纖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機電傳感器等。通過提供各種不同的技術進行關鍵測量,消除了在惡劣嚴苛環境中對傳感的限制,使客戶能夠得到最理想的結果。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0文章
51035瀏覽量
753076 -
光纖傳感器
+關注
關注
16文章
309瀏覽量
34720 -
核磁共振
+關注
關注
2文章
73瀏覽量
247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