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份專欄,一開始是寫給汽車工程師看的,為了延續我們的技術風格,2023年我們會繼續通過技術論文、技術Worhshop的信息搜集,來做一些翻譯和技術點評的工作。
我把參考文件《High-capacity lithium-ion battery for ARIYA》存放在知識星球同時也在整理成文,邀請校長點評。
技術參考文件:《NISSAN TECHNICAL REVIEW》
下載鏈接地址(或點擊閱讀原文):https://t.zsxq.com/0aRVlt1i4
▲圖1.日產的技術開發回顧????
從這臺車的硬件配置來看,可以認為日本工程師他們已經很有誠意了——包括78個ECU,9500個CAN信息化定義——日產+雷諾其實已經盡力在給這臺車提供足夠多的智能化設計。但是中國消費者要么并沒有感同身受,要么并不認可。
▲圖2.日產的新一代的CMF EV產品
Part 1
電池系統設計
ARIYA的電池系統出于平臺化考慮,設計了兩個不同的電量:
●標準續航66kWh(可用63kWh),12個模組
●長續航91kWh(可用87kWh),14個模組
▲圖3. 日產的電池系統分類
在電池系統的設計特點上,首先是第一次采用了液冷設計,主要的創新在于將液冷板與底護板集成為一體——這也是在保證泄漏的最壞情況下,能夠盡可能優化的方案。液冷+液熱是目前主流的方案,但是日本的工程師更關心泄漏的可靠性問題。通過這個改進,可以讓ARIYA支持的最大快充功率約為130kW(LEAF是50kW量級的)。
▲圖4. 日產的電池設計
下圖引用的原文寫的很細致(圖5):一方面,整個電池包的邊緣留下了冷卻的接口管路;另一方面,整個包的布置還是比較傳統的。
▲圖5. 冷卻設計的一些細節方式
點評:這個電池系統的設計對標很有可能是照著Bolt來做的,所以能感覺到很多的設計還是格局沒有打開,思路受限在條條框框下面。但讓日本的設計工程師一下子快速迭代,似乎也不現實。
Part 2
電池系統和整車協同設計考慮
ARIYA是基于日產新一代電動汽車平臺CMF-EV制造的。
在整車空間利用上,一方面在軸距上給乘客艙盡可能大的布置空間;另一方面在人體工程上也通過設計來平整腳步空間。但是這里完全不清楚為什么日本的工程師還是要做個前驅車,而不是從駕駛樂趣方面考慮問題。
在整體布置上,日產的工程師還是對熱管理出手了。主要是針對前驅車下手,當然我們能看到這臺車還是比較傳統的,并沒從分布式熱管理切換到集中式的系統。
▲圖6. 整車熱管理的優化
CMF-EV通過將整車熱管理系統HVAC做了優化,使用了HAVC的潰縮性輔助前向碰撞。其次是圍繞電池包與整車的功能集成來實現整車地板的設計平順性。
▲圖7. 電池系統和車身系統固定的優化
還有就是電池系統的冷卻回路和電機的液冷回路,通過下箱體和箱體的側邊框架結構來布置,這個設計其實在電池里面已經體現過了。
▲圖8. 電池系統內部的冷卻設計
點評:我認為這里有一個認知問題:如果benchmark車型一直是和LEAF比較、和Bolt比較,你想讓日本的技術人員來有新思路并且大膽實施,這并不現實。
小結:這是我們新年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技術文章,后續我們也會繼續保持講技術的傳統。
審核編輯 :李倩
-
ecu
+關注
關注
14文章
887瀏覽量
54537 -
電池系統
+關注
關注
9文章
390瀏覽量
29935
原文標題:技術討論|日產Ariya的電池系統開發點評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