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預測2025年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8.50萬億元。世界范圍內以智能化、數字化為特征的工業4.0正在進行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相關工作也在持續推進中。由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等部委分別牽頭推出了“國家級、省市級兩業融合試點項目”“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等一系列的“兩業融合”資質和資金類項目的專項支持。
從2017年至今,在國家層面上中共中央、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牽頭先后出臺了多項有關政策文件。
→《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發改產業〔2019〕1762號)中指出:到2025年,形成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深度融合發展企業、平臺和示范區,企業生產性服務投入逐步提高,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兩業融合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政法〔2020〕101號)中指出:到2025年,繼續遴選培育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項目和城市,示范引領作用全面顯現,服務型制造模式深入應用。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應用服務提供商,服務型制造發展生態體系趨于完善,服務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作用顯著增強,形成一批服務型制造跨國領先企業和產業集群,制造業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服務型制造成為制造強國建設的有力支撐。
本文圍繞工業4.0浪潮下的“兩業融合”發展,分別從概念說明、背景和必要性、發展歷程和成效、新業態新模式、重點領域發展新路徑、發展趨勢、發展存在問題、發展政策建議等8個方面做了介紹,希望對各位讀者深入了解“兩業融合”有所幫助!
什么是兩業融合?
“兩業融合”指的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 其中:先進制造業——是指擁有更高增加值和更高生產率、更能體現未來發展方向的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是指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人們的生活質量而發展起來的、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價值增值特征的服務業。 兩業深度融合——是指兩者打破傳統產業邊界,彼此相互嵌入、衍生、轉化、合成、賦能等,形成更高效率、更高價值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過程。推進這一過程,有利于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進而提高經濟社會整體運行效率,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兩業融合的背景
01
兩業融合的必要性
1.是制造業由“量變”到“質變”的必然要求
從“供給端”來看,隨著制造技術的發展,中國制造業的生產效率獲得了極大的提升,生產能力過剩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從“需求端”來看,由于市場上可選的同類產品較多,用戶更傾向于選擇那些能夠更好滿足自己個性化需求的產品。
“供給端”和“需求端”的互動,決定了當下制造業由原來單純追求生產數量的“量變”轉為更大程度上滿足用戶全方位需求的“質變”方向發展。
為了更好地適應制造業這一發展趨勢,必然要求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
2.是成為制造業強國的必由之路
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就要由單純的追求數量增加轉變到質量變化。
通過“兩業”融合,使制造業向價值鏈的高附加值兩端延伸,融入更多的科技創新要素,把制造業打造為技術、資本密集型的產業,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3.是加快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兩業融合”的客觀需要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為加速推進“兩業融合”具有立桿見影的效果,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可以覆蓋了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通過“數字化”可以生產制造與服務緊密鏈接構成閉環,并能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若干衍生業務的產業鏈,為業態模式、方法路徑等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
02
兩業融合的緊迫性
1.急需與先工業化發達國家進行國際競爭
與發達國家對比,我國服務型制造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的產出占國民經濟收入的比值偏低,制造業產業價值鏈處于低位,迫切需要通過兩業融合增強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搶占制高點。
目前,全球已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主導的產業結構變遷與經濟轉型升級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過去三十年全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當前占比已超過6成,其中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已經達到GDP的70%以上,巴西、南非、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占比也達到60%左右。
中國也已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貢獻不斷提升。2012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5.5%,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5年起保持在50%以上,2021年達53.3%,高于第二產業13.9個百分點。
由前述數據可見,中國雖然自2009年以來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距離制造業強國仍有距離,要想與先工業化發達國家進行國際競爭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兩化融合”發展。
2.急需培育一批世界級優秀跨國制造業企業
為打破當前“逆全球化”的國家間壁壘,我國迫切需要培育一批世界級優秀跨國制造業企業,以延續并提升我國的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強國的地位,并確保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后工業化國家,中國應對先工業化發達國家的世界級優秀跨國企業的發展歷程進行深入的研究,不僅要深入總結其“兩業融合”發展經驗,而且要深入研究其發展過程中的政策、經濟、社會和技術等動態變化,為中國培育世界級優秀跨國制造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參考。
03
兩業融合的可行性
1. 世界級優秀跨國制造業企業的實踐為我們樹立了標桿
縱觀過去,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就大力推動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價值鏈延伸,服務收入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制造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的重要來源。
目前市場上世界級的“兩業融合”標桿企業有英國勞斯萊斯航空發動機公司( Rolls Royce:初創“制造業服務化”,以卓越范例走向現代服務業)、德國博世公司(Bosche:軟件創新方法)、西門子公司(SIEMENS:兩業融合的先進制造、服務化以及數據資產的價值創造)、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為中小企業創新服務,滿足其兩業深度融合的需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公司:制造服務化的先行探索)、約翰·迪爾(John Deere:從制造業到制造服務業的商業模式)等,這些標桿企業的成長歷程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學習。
2. 工業4.0下我國數字化技術變革加速“兩業融合”
工業4.0(Industry 4.0)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領先機。
它基于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作出的劃分。按照共識,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工業4.0則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能化/數字化時代。
據哈佛大學貝爾弗中心2021年12月7日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技術方面領先美國,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將在多個科技領域領先美國。由此可見我國在工業4.0時代居于技術領先國家行列。
在我國,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數字產業化(作為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的相關信息產業在地區與行業等不同維度上的布局)與產業數字化(通過信息化賦能的方式,實現傳統經濟模式下各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以此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主要內容的數字經濟,正逐步成為推進“兩業”協同融合、加快經濟發展轉型的新引擎。
實現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雙輪聯合驅動,是數字經濟推動“兩業”協同融合發展的重要發力點。
兩業融合發展歷程和成效
01
兩業融合發展歷程
01
兩業融合試點成效
“兩業融合”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為推動兩業深度融合,2020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后組織開展了兩批兩業融合試點,確定40個區域和80家企業作為試點單位,鼓勵開展融合實踐。試點以來,取得的顯著成效包括:示范引領融合發展起勢見效;重點行業領域取得突出進展;融合發展政策環境持續完善。
1.示范引領融合發展起勢見效
(1)試點整體成效
試點發揮了“制造+服務”疊加優勢,形成了“融合+創新”組合效應,促進兩業相融相長,持續激發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具體講包括3個方面: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技術賦能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嵌入促進產業基礎再造提升。
(2)“兩業融合”試點作用
試點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
①各地生動繪就融合發展“路線圖”
通過開展試點工作,引導地方高度認識兩業融合對于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多地將兩業融合作為重點工作納入地方“十四五”規劃體系。江蘇、浙江等16省市制定出臺了推動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工作要點,山東、福建等地圍繞加快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培育龍頭企業等方面出臺專項配套政策。
②國家、省市協同培育新局面初步形成
通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立足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積極開展試點示范,提升兩業融合影響力和輻射度。目前,河北、湖北、安徽等14省、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已開展省級層面試點工作,確定了710個省市級兩業融合試點單位。
2.重點行業領域取得突出進展
原材料工業、消費品工業、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重點行業領域融合發展取得突出進展。
(1)業態模式路徑的突出進展
①在原材料工業方面,加強早期研發介入,加速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
②在消費品工業方面,探索發展個性化定制、工業文化旅游等新業態模式
③在裝備制造業方面,探索總集成總承包、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業態模式
④在汽車制造業方面,推動傳統出行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動空間升級
(2)多元主體積極融合創新
①鏈主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鏈貫通延伸
②平臺型組織發揮資源技術優勢,促進要素精準連接
③產業集群發揮集聚效應,提升協同集成能力
3.融合發展政策環境持續完善
(1)在土地供給方面,鼓勵創新用地供給,探索功能適度混合的產業用地模式
(2)項目支撐方面,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優質項目培育
(3)金融支持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優化服務機制,提升金融支撐水平
(4)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融合發展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研究
兩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
1.推進建設智能工廠
大力發展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應用,實現數據跨系統 采集、傳輸、分析、應用,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效率和質量。
2.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以建設網絡基礎設施、發展應用平臺體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為支撐,推動制造業 全要素、全產業鏈連接,完善協同應用生態,建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和服務體系。
3.推廣柔性化定制
通過體驗互動、在線設計等方式,增強定制設計能力,加強零件標準化、配件精細化、部件模塊化管理,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靈活生產。
4.發展共享生產平臺
鼓勵資源富集企業面向社會開放產品開發、制造、物流配送等資源,提供研發設計、優化控制、設備管理、質量監控等服務,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價值共享。
5.提升總集成總承包水平
支持設計、制造、施工等領域骨干企業整合資源、延伸鏈條,發展咨詢設計、制造采購、施工安裝、系統集成、運維管理等一攬子服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6.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
引導企業通過建立監測系統、應答中心、追溯體系等方式,提供遠程運維、狀態預警、故障診斷等在線服務,發展產品再制造、再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價值最大化。
7.優化供應鏈管理
提升信息、物料、資金、產品等配置流通效率,推動設計、采購、制造、銷售、消費信息交互和流程再造,形成高效協同、彈性安全、綠色可持續的智慧供應鏈網絡。
8.發展服務衍生制造
鼓勵電商、研發設計、文化旅游等服務企業,發揮大數據、技術、渠道、創意等要素優勢,通過委托制造、品牌授權等方式向制造環節拓展。
9.發展工業文化旅游
支持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企業、園區、基地等,挖掘歷史文化底蘊,開發集生產展示、觀光體驗、教育科普等于一體的旅游產品,厚植工業文化,弘揚工匠精神。
10.培育其他新業態新模式
深化研發、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關聯,加快業態模式創新升級,有效防范數據安全、道德風險,實現制造先進精準、服務豐富優質、流程靈活高效、模式互惠多元,提升全產業鏈價值。
重點行業領域兩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一)加快原材料工業和服務業融合步伐
加快原材料企業向產品和專業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加強早期研發介入合作,提供定向開發服務,縮短產品研發周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提供社會化能源管理、安全環保、信息化等服務。推動具備區位、技術等優勢的鋼鐵、水泥等企業發展廢棄物協同處置、資源循環利用、污水處理、熱力供應等服務。
(二)推動消費品工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
注重差異化、品質化、綠色化消費需求,推動消費品工業服務化升級。以服裝、家居等為重點,發展規模化、個性化定制。以智能手機、家電、新型終端等為重點,發展“產品+內容+生態”全鏈式智能生態服務。以家電、消費電子等為重點,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健全廢舊產品回收拆解體系,促進更新消費。
(三)提升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水平
推動裝備制造企業向系統集成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支持市場化兼并重組,培育具有總承包能力的大型綜合性裝備企業。發展輔助設計、系統仿真、智能控制等高端工業軟件,建設鑄造、鍛造、表面處理、熱處理等基礎工藝中心。用好強大國內市場資源,加快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帶動配套、專業服務等產業協同發展。
(四)完善汽車制造和服務全鏈條體系
加快汽車由傳統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動空間升級。推動汽車智能化發展,加快構建產業生態體系。加強車況、出行、充放電等數據挖掘應用,為汽車制造、城市建設、電網改造等提供支撐。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布局,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探索發展換電和電池租賃服務,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規范發展汽車租賃、改裝、二手車交易、維修保養等后市場。
(五)深化制造業服務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互聯網+”,激發發展活力和潛力,營造融合發展新生態。突破工業機理建模、數字孿生、信息物理系統等關鍵技術。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加快構建標識解析、安全保障體系,發展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推廣一批行業系統解決方案,推動企業內外網升級改造。加快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服務企業的創新應用,逐步實現深度優化和智能決策。
(六)促進現代物流和制造業高效融合
鼓勵物流、快遞企業融入制造業采購、生產、倉儲、分銷、配送等環節,持續推進降本增效。優化節點布局,完善配套設施,加強物流資源配置共享。鼓勵物流外包,發展零庫存管理、生產線邊物流等新型業務。推進智能化改造和上下游標準銜接,推廣標準化裝載單元,發展單元化物流。鼓勵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協同“走出去”,提供安全可靠服務。
(七)強化研發設計服務和制造業有機融合
瞄準轉型升級關鍵環節和突出短板,推動研發設計服務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互促共進。引導研發設計企業與制造企業嵌入式合作,提供需求分析、創新試驗、原型開發等服務。開展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促進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型。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和中介服務體系,推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八)加強新能源生產使用和制造業綠色融合
順應分布式、智能化發展趨勢,推進新能源生產服務與設備制造協同發展。推廣智能發電、智慧用能設備系統,推動能源高效管理和交易。發展分布式儲能服務,實現儲能設施混合配置、高效管理、友好并網。加強工業設備、智能家電等用電大數據分析,優化設計,降低能耗。推動氫能產業創新、集聚發展,完善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等設施和服務。
(九)推進消費服務重點領域和制造業創新融合
滿足重點領域消費升級需求,推動智能設備產業創新發展。重點發展手術機器人、醫學影像、遠程診療等高端醫療設備,可穿戴監測、運動、嬰幼兒監護、適老化健康養老等智能設備,開展健康管理、運動向導、精準照護等增值服務,逐步實現設備智能化、生活智慧化。鼓勵增強/虛擬現實等技術在購物、廣電等場景中的應用。
(十)提高金融服務制造業轉型升級質效
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產品和服務,有效防范風險,規范產融結合。依托產業鏈龍頭企業資金、客戶、數據、信用等優勢,發展基于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應收賬款、存貨、預付款項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服務。鼓勵發展裝備融資租賃業務。
審核編輯 :李倩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44瀏覽量
53648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1瀏覽量
25760 -
工業4.0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015瀏覽量
118683
原文標題:工業4.0浪潮下的“兩業融合”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IOT,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前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