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一代拳王”說法是由中國臺灣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提出的。對芯片設計行業往往長江后浪推前浪,借助新的消費電子產品形態/功能,或者新的晶圓制造制程技術,確實存在著新出生的芯片“后發先至”的機會,并“一炮而紅”,但能不能持續則又是一回事。聯發科在山寨GSM手機芯片一舉爆紅之后,進入3G和4G時代時兩次遭遇巨大危機,幸而走出來。
全球出產的絕大部分芯片都用在消費電子設備之上(如智能手機、個人電腦、電視和全屋智能、可穿戴等),主要滿足的需求是各種娛樂。我們的心都很柔軟,都在努力尋找著幸福和快樂。
改革開放之后這些年,在中國市場做大的海量消費電子產品中,一度輝煌的電子產品有電子表、電話機、學習機(游戲機)、電子字典、VCD/DVD、復讀機、MP3/MP4、山寨GSM手機、安卓平板電腦等。
這些電子產品“紅極一時”,對應的主芯片也成為了“一代拳王”。
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奇跡般地誕生了上千家新創芯片設計公司,他們也在努力成為“一代拳王”,然后期待成為“真芯英雄”。
參考文章:打不倒的拳王你不知道的蔡明介謝富旭、林宏文 今周刊
第二章:電子表和工研院“一代拳王”
1985年讀初二時,我有了一塊電子表,是從深圳的中英街帶過來的,僅5元,這是我第一次擁有集成電路。我父母的上海牌和廣州牌手表都超過100元。
中國臺灣工研院的電子表芯片可謂是“一代拳王”。
1977年,中國臺灣工研院引進美國RCA技術,落成了第一座集成電路三英寸示范工廠。同時期,多名員工在RCA接受了訓練。
第一批產品是電子表的芯片,這也是中國臺灣制造的第一顆集成電路(IC)。一位在香港做電子表的臺商給了他們10萬顆芯片的訂單,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電子整機業(借助大陸來的人才與勞動力)非常發達。不到一年,工研院的芯片生產良率超過了RCA,成為了全球電子表芯片的大供應商之一。
圖注:雅田實業有限公司的跳字電鐘,是1971年最佳出品比賽冠軍。(圖片:香港記憶)
工研院成為了芯片設計訓練培訓中心,當年會使用電腦芯片設計工具(現在叫EDA)的人不超過100個,都集中在工研院,目標市場基本上都是五花八門的消費電子產品領域。
工研院出資產成立聯華電子(UMC,1980年成立),這是中國臺灣第一家半導體廠,歷史甚至早過1987年成立的走代工路線(foundry)的臺積電(TSMC)。李國鼎邀請張忠謀來臺灣的第一站也是擔任工研院院長。
1997年,聯華電子(UMC)決定ALL IN專業晶圓代工(foundry)道路,剝離了芯片設計事業,于是旗下各個芯片設計部門都出去拉桿子創業了,有了聯詠(Novatek)、聯陽、智原科技、聯笙電子、聯杰國際、聯發科等一批IC設計企業,聯發科在其中并不起眼。
1993年,我讀了一門課《數字邏輯電路》,課程設計是采用眾多“門電路”插出一個時鐘電路。
這樣的故事在大陸也至少有兩次。
1980年代,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有一條芯片試制線,培養出了最早一批用計算機軟件(EDA)來設計芯片的人員,如魏少軍、王國裕等人。王國裕于1988年在東南大學出版了《SPICE-II通用電路分析程序使用方法及其應用》,并于1990年底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同事們一起締造了全球首顆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這是中國人的非凡貢獻。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簡稱“上海工研院”)成立于2013年。2017年9月,旗下的“超越摩爾”8英寸研發中試線投入運營,成為國內首條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中試線,和滬上高校有深入合作。
額溫槍可免接觸測體溫,2020年春,疫情爆發后,全球的額溫槍市場瞬間暴漲。紅外熱電堆溫度傳感器一度極其稀缺,價格從一塊多漲到了100多元一顆。
上海工研院的8寸MEMS生產線于20年的2月2日緊急轉產提供大量熱電堆紅外溫度傳感器產品,服務國內眾多紅外體溫計企業,大量出口海外幫助控制疫情。這顆芯片成為了“一代拳王”,當前芯片價格重新跌破了一元。
我所知道的還有無錫芯揚微(原華晶朱大江創立)的MCU芯片和方案、深圳芯海(原海思盧國建創立)的數模轉換芯片(ADC芯片)、中興創業系國民技術等一眾企業在為全球控制疫情上獲得爆發式發展機遇。
參考文章:【香港製造】鐘錶刻帝國製造更馨香?60年代得獎鬧鐘內藏萬花筒?撰文:余思朗
科技老兵戴輝:憶香港電子業60年往事,及對內地的帶動
第三章、假裝是學習機,其實是游戲機,及背后的CPU
1974年,從摩托羅拉出走的研發人員Chuck Peddle和Bill Mensch等人在MOS科技開發MOS 6502這顆8位微處理器。當時的MOS公司成立于僅僅五年,有一家小型晶圓廠,最初為德州儀器(TI)設計計算器芯片并為雅達利(Atari)制造游戲街機。
無獨有偶,INTEL的CPU起家是在1971年用于計算器(日本Busicom)。
圖注:1984年產三洋計算器,唐建興收藏
1975年下半年,6502開始發售,售價25美元,價格只有摩托羅拉6800和英特爾8080(賣150美元)的六分之一。隨后,人們意識到這是一場革命。低廉的價格和更好的性能使得6502在CPU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久之后,MOS科技出售給Commodore公司,采用了開放授權的方式讓其他廠家生產該芯片。
圖注:隨Chuck Peddle離開摩托羅拉,加入MOS的工程師們
1976 年,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一起,基于 6502 這顆芯片開發了 Apple I,一年之后,他們又推出了經過改進的 Apple II,同樣搭載這顆 6502。同時期不少家庭電腦也采用了這顆芯片。
1981年,在成功推出街機版《大金剛》之后,山內溥委任上村雅之設計任天堂第三代家用游戲主機FC(FAMILY COMPUTER),基于MOS 6502進行設計。得到MOS授權的兼容芯片理光RP2A03G成為了主CPU。
1983年7月15日,歷史上第一臺獲得巨大成功的游戲機誕生,名為“Family Computer”。馬里奧、魂斗羅等五花八門的游戲誕生,很多玩家就是從玩FC開始接觸游戲機的,任天堂單是FC機的主機的發售收入就超過全美國的電視臺的收入總和。
圖注:任天堂游戲機有昵稱“紅白機”
中國在80年代也緊跟世界潮流,研發家庭電腦和游戲機。
1981年底由北京第一輕工業研究所研制成功型號為YQ-1型的我國第一臺自行生產的游戲機,用電視機做顯示器。1982年這種游戲機通過技術鑒定后小批量投放市場。YQ-1型屬于第一世代的游戲機,以美國通用儀器公司(General Instrument)的AY-3-8500為芯片。這個機器影響很小。
為了加速我國計算機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個部委組織,清華大學主持聯合設計,中華學習機于1986年研發成功,走的是Apple II技術路線,有十幾家工廠生產,大量發貨時采用的CPU是MOS 6502的兼容芯片(應該是聯電UA6527)。這個機器有一定影響。
1993年,位于廣東中山市的小霸王公司推出第一代學習機,看上去是一個標準AT布局的鍵盤,但其在鍵盤卡槽中可插入不同的學習卡,能夠學習中英文打字、英語、使用計算器等,也可BASIC語言編程,短短幾行代碼就能在屏幕上顯示超級瑪麗和蘑菇并輸出音樂。
更神奇的是可以“打著學習的幌子玩游戲”!坊間就可以購買到各種游戲卡,有游戲漢化之后的八合一、六十四合一的游戲卡等。
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學習機。你拍二,我拍二,學習游戲在一塊兒。成龍曾經代言過小霸王:“想當年我是用拳頭來打天下,如今這電腦時代,我兒子要用小霸王來打天下。”
小霸王學習機實際上融PC和游戲機的理念于一體,迅速壯大,類似的所謂“學習機”也跟著層出不窮、大同小異。隨即,主要走教育理念的中華學習機無奈退出江湖。
南方的這些“學習機”采用了中國臺灣聯電UA6527(兼容6502)芯片與UA6538(兼容理光RP2C02 FC圖像處理芯片),不僅可以學習BASIC編程、打字,還可以玩游戲。
聯電向各色“小霸王”們提供了以MOS 6502內核為基礎打造的游戲機主芯片,一說是3000萬顆,是名副其實的“一代拳王”。實際上,聯電還為全球各地市場的游戲機產業提供了CPU,如俄羅斯市場的Dendy。
我弟弟戴斌1992年財務中專畢業才18歲就到鄉鎮工作,業余時間用學習機玩游戲上癮,從此開始對計算機感興趣。95年離職學習,于1998年考過了難度頗高的計算機高級程序員水平考試。“游戲少年”成功轉型為金蝶ERP的實施顧問。
圖注:電影《像素大戰》的IP來自當年紅火的8bit像素游戲
1995年,段永平帶領著陳明永、沈煒和金志江等人離開了小霸王,在東莞創立步步高,開始了傳奇故事。1997年,我的鄉黨劉立榮離開了小霸王來到了東莞金正進入VCD行業,2002年創立金立手機,則演繹了悲情故事。
在西方,專用游戲機市場一直持續到今天,如Xbox、PS2、WII等。深圳的周耕告訴我,他們一直在制造(ODM)游戲掌機。亞馬遜中幾十美元的掌機就可以玩很多游戲。
參考資料:
-
一塊帶給無數人年少歡樂的CPU 出處:游戲研究社作者:夜語
- 從學習機到編程課:中國教育游戲的卅五載追夢歷程 作者:鄧劍 出處:澎湃
- 臺灣主機山寨史 作者:箱子 出處:游戲時光VGtime
千禧年前后,電子詞典風靡于國內校園。雖主打教育,巴掌大小的軀殼下卻也隱藏著鮮為家長所知的游戲功能,在主機游戲尚未解禁的當時,不少中國的孩子將電子詞典視作游戲機,他們當著父母的面下載學習軟件,私底下與同學結伴去學校附近的門店,排著隊下載最新發布的游戲。
好記星、快譯通、步步高、文曲星等一眾品牌在商場的玻璃柜里爭相閃著銀光,機器內置的游戲也成了他們競爭的籌碼。
1993年,中國臺灣商人周至元創辦了北京金遠見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文曲星是旗下一系列電子詞典產品的品牌。采用的處理器也是上述兼容MOS6502的聯電CPU。
1995年10月,第一款文曲星產品CC100型號上市,外觀類似一個小巧的卡片式計算器,大小和普通銀行卡差不多。僅具有英漢詞典,時間日期等功能,但因其具有便攜、翻譯功能便利等優點,在市場上大受好評。
圖注:文曲星第一款電子字典CC100
在20多年間,文曲星共推出100多款產品型號,新產品上也陸續加入了語音發聲(讀單詞)、GVBASIC語言編程、彩色屏幕等功能。2003年,文曲星系列產品累計銷量超過2000萬臺。
文曲星不僅是用來查單詞的,不少同學就把它當成一臺掌上游戲機,而且不僅是玩貪吃蛇、華容道和俄羅斯方塊那種益智小游戲,還有許多文曲星獨家推出的武俠RPG:英雄壇說系列游戲、神州、魔塔、仙境奇緣等。2000年,CC800型號上市,支持GVBASIC語言編程并能直接在機器上運行。產品內置用GVBASIC編寫的游戲《GMUD之英雄壇說》,主打自由度和重玩價值,助力文曲星進入了自己的巔峰期。14歲左右的少年們紛紛為此癡狂。這是一款劃時代意義的機器,意味著國產游戲的輝煌時代到來。
圖注:游戲《英雄壇說》
步步高和文曲星兩家廠商大力的鼓勵開發者去開發更多能在自家電子詞典上運行的游戲。
步步高電子字典上的《伏魔記》游戲用足夠長的完整的線性的劇情填充大家的課余時間,后又有了《金庸群俠傳》、《三國霸業》、《俠客行》等中國文化風游戲。
那時候,我們有夢,夢里白馬長劍,大漠孤煙。那時候,半杯酒就醉,一個眼神就生死相隨。
當前,國內的游戲內容創作在手游、頁游、端游上全面發力,上海出品的《原神》(GENSHIN)二次元游戲享譽全球!
參考文章:回憶《英雄壇說》與《魔塔》:你還記得那些在電子詞典上運行的游戲嗎?
百度百科:英雄壇說
第五章、VCD /DVD播放器和聯發科的大發展
1、VCD在中國市場誕生,戰勝了錄像機和LD
1992-94年左右,家庭影音產業的三條技術路線都在中國市場激烈角力,爭奪用戶。1993年中國市場上組合音響的銷售量是142萬臺,錄像機的銷售量是170余萬臺,LD影碟機100 萬臺,CD激光唱機是160余萬臺。VCD剛誕生。
1992年,鄧小平南巡深圳,去先科激光公司參觀。先科引進了荷蘭飛利浦公司的先進生產技術,是當時我國惟一的生產激光唱片(CD,年產500萬張)、激光視盤(LD,年產150萬張)、激光視盤播放機和激光唱盤播放機(年產各5萬臺)的公司。
圖注:美國主持人提到激光視盤(LD)技術最終輸給了DVD
1992年,美籍華人孫燕生創立的美國C-CUBE公司推出了圖像解壓縮芯片,實現MPEG-1硬解碼,實現了對視頻數據的壓縮。孫燕生1981年起先后創辦了Weitek、C-Cube和DVS等多家硅谷非常知名的多媒體技術公司,被DVD Forum授予唯一終身成就獎和被稱為“MPEG之父”。
1993年,VCD的標準由索尼、飛利浦、JVC、松下等電器生產廠商制定,盤片直徑和CD一樣,都是5英寸流通很方便,可以播放74分鐘全屏幕、全動態的影像和立體聲音樂,采用了MPEG-1視頻壓縮標準。一部電影有兩張碟,通常一個半小時的片長再加上花絮和預告片。
VCD標準的光碟走入大街小巷,用于臺式機的電影卡和獨立播放的VCD機也應運而生。錄像廳鋪滿更多大街小巷,帶來很多歡樂記憶:老板,換碟!
來自中國安徽的姜萬勐與C-CUBE創始人孫燕生合作,1993年3月18日,共同投資1700萬美元,成立了萬燕公司,后在合肥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VCD影碟機,采用了C-CUBE的解碼芯片和類似CD播放機的機芯(含讀取光盤信息的激光頭),做成了象錄像機/LD機/CD機那樣的家電,兩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為“萬燕”,并在北京國際廣播電視展上亮相。姜萬勐認為:這是20世紀消費電子領域里中國可能領先的唯一機會。
第一個推出商用VCD機的為什么不是日本?當時,西方國家的錄像機已經廣泛普及到家庭,日本就是最大的供應商,錄像帶的租賃事業也非常發達。從利益上看,日本廠商希望中國繼續走錄像機路線。從技術上看,相比錄像帶,VCD對質量的改善有限,在西方國家難以推廣。
眾多國產品牌紛紛涌向市場,中國市場“井噴”。走LD路線的先科也調轉槍口殺入VCD戰團。技術差別不大,都用飛利浦的激光頭(和CD/LD差不多)來讀取光盤信息。新科、愛多、金正、步步高、先科、萬利達、東鵬等數百家家電子廠商先后上馬VCD,乃至于后來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焦點訪談》欄目等黃金廣告時段一度被VCD擠爆。
中國的VCD市場銷量從1995年的60萬臺猛增至1996年600多萬臺,1997年銷售達到1000萬臺,幾乎都是國產品牌。在家里看VCD取代錄像廳,成為逃避壓力的好辦法。那些年我們實在是閱盡群碟啊。
96年我在廣州,正值愛多VCD通過在中央臺高價投放廣告而異軍突起的時候,成龍代言的巨幅廣告高高豎起。眼見著他起高樓,又眼見著他樓塌了(1999年)。
與此同時,PC機經歷了從硬解碼到軟解碼的時代。1996年全國多媒體會議在中山大學進行,英特爾的人告訴我,以后電腦再也不需要電影卡了!96年底,英特爾發布了多能奔騰(Pentium MMX),就可以直接用CPU處理音視頻編解碼了。于是電影卡跟漢卡一樣,都被英特爾的CPU給鯨吞了。
更有甚至,一些VCD播放器上也可以玩游戲!
生產CD/LD/VCD/DVD的知名企業深圳先科孵化了深圳最早的獨立芯片公司——1993年成立的深圳先科機電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并成為國家集成電路908和909工程配套的設計企業。DVD產業衰落后,深圳先科破產,該芯片公司遂改制成為深圳國微,衍生出多家芯片公司。
圖注:黃學良先生講述國微集團(SMIT)的歷史
2、接班者DVD助推寶島聯發科獲得成功
1995年9月14日,東芝、索尼兩大巨頭經過激烈的博弈后,統一了DVD(digital video disc數字視頻碟)的規格,其中采用了MPEG-2音視頻壓縮國際標準。從1994年下半年提出DVD的規格,到1996年年初DVD樣機的出現,前后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其發展速度可謂非常之快。
國內也曾提出自己的標準SVCD(超級VCD)作為VCD的升級,但最終不敵DVD。我父母還買過一臺兼容VCD和SVCD的影碟機。
DVD在中國大發展,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2001年9月,正值中國加入WTO之際,新科電子推出了一款售價僅798元的單碟DVD機,引爆了中國DVD市場。2002年,中國DVD產量達到了3500萬臺。主要品牌是新科、先科、金正、廈新、步步高、萬利達、華錄、杰科等幾家內資,以及飛利浦、先鋒、松下、雅馬哈等國際品牌。
消費者瘋狂追捧,巨大的產業引來眾多芯片玩家。C-cube和ESS兩家硅谷公司在VCD(MPEG-1編解碼標準)上大賺特賺,因此后續率先研發出了DVD編解碼芯片(MPEG-2編解碼標準)。
不過,來自寶島臺灣的聯發科異軍突起,一度達到超過70%的市場份額。下面介紹一下聯發科的崛起歷程。
1997年,蔡明介與他帶領的多媒體芯片設計部門脫離聯電,成立了聯發科(MediaTek)。聯發科以“三流價格、一流質量”,成功在電腦光驅芯片、電腦CD-RW(可擦寫光盤)芯片市場上找到了生存之道,這些都是PC的外設。1999年,其在全球光碟芯片組市占率達到50%,從SONY、東芝、OAK(橡樹)虎口奪食物,第一次獲得了成功。
聯發科伴隨著大陸的DVD機產業,迅速成長了起來。聯發科DVD單芯片解決方案集成了模擬信號前端處理、光盤伺服控制、音視頻解碼、CPU等,成為了一顆系統級芯片(SoC),整機成本因此大大下降。做SoC的并不止一家,所以聯發科還提供系統軟件以形成軟硬件整體解決(turnkey solution)方案以超越對手,在2003年前后曾在內地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70%。
千萬珠三角山寨廠商是代表中國市場力量的螞蟻雄兵。
頗值得一提的是,聯發科盡管脫胎于聯電,但卻是和臺積電是戰略合作伙伴,原因是后者在先進制程上更為超前。
DVD的專利費是個熱點話題,繳納的知識產權費用達到每臺幾個美元。出現過成貨柜的DVD機因缺交專利費而在外國海關扣留的情況。
2005年之后,各大芯片公司價格跳水對抗聯發科,DVD價格也加速下滑,美國出了個奇葩企業APEX。這個華人創業的DVD品牌全部采用中國制造,在美國的大超市像家用百貨一樣銷售,價格一路下降,從100多美元到50多美元,08年最低只有30美元,只相當于三張碟片錢。顧客在沃爾瑪買肉買菜時,就隨手拿一臺DVD放在購物車上。APEX一躍成為美國銷量最大的DVD品牌。
聯發科一號陸干楊承晉介紹,步步高DVD最初用聯發科芯片的用量不大,但是技術水平高,有創新,所以聯發科也很耐心地陪著玩。
頗值得一提的是,聯發科盡管脫胎于聯電,但卻是和臺積電是戰略合作伙伴,原因是后者在先進制程上更為超前。
2002年,DVD新一代技術標準啟動,HD-DVD和藍光(blu-ray)兩個路線,經歷了漫長的激烈博弈,在2007年達到高潮。2008年,東芝宣布停止HD-DVD的推廣,藍光也終于成功走入了我們的視野,發展到今天,4K的超高清UHD blu-ray也走入市場,采用H.265編碼。
不過,隨之數字電影院、數字電視、機頂盒和網絡視頻普及,門外來了野蠻人!藍光陣營未像DVD時代那樣火爆。聯發科在藍光芯片上投入巨大,也沒怎么賺到錢。
目前,藍光DVD在國內難以看到,但是在海外還有一定的長尾市場,最大的供應商是深圳愛商科技(ASA,宋理創立),其藍光DVD機芯在全球貼牌銷售。
由中國發起的國際音視頻編解碼標準AVS也正是走入科技舞臺,我寫過一篇文章,有相關內容:50年觀影史,有阿凡達,有中國芯與標準,還有錄像廳午夜場
第六章:電話機和深圳天訊龍、匯頂科技
1970年代,香港的電話機產業發展,遠銷歐美發達國家。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廣東的電話機產業隨之迅猛發展。
普通電話機可以不需要芯片,主叫識別電話機需要采用MCU(含LCD驅動)以及FSK/DTMF解碼器芯片。早期的供應商有美日韓系(愛普生、飛思卡爾、東芝、三星等),臺系(義隆EMC、凌陽等)。義隆一度居于領導地位,然而,1999年的921大地震使得其供貨能力急劇下降,優先保證大廠需求,眾多小電話機廠則“一片難求”。
深圳有一批嵌入式軟件開發和方案設計公司,如天訊龍和成電(匯頂科技前身),主要為眾多小廠做方案。天訊龍響應需求,在MCU上采用軟件替代了了硬件解碼器,并逐步替代了義隆的方案。通過在晶圓廠(如華晶)采用掩膜(MASK)的方式寫到MCU內置的存儲器(ROM)里,便形成了具有來電顯示電話機功能的芯片。
珠三角因此涌現了上百家白牌電話機公司,并稱為了白牌手機(山寨機)的前身。國產電話機發展到具有很多功能:支持多達八種不同語言的語音報號、和弦音樂鈴聲、真人原唱(錄鈴聲如“爸爸,來電話啦”)、動畫圖案(如小貓蕩秋千)、時鐘和鬧鐘報時、計算器、萬年歷和電子臺歷、智能省電、鎖長途和全鎖、自動IP、彩燈、電子號碼簿等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功能。電話機造型也豐富多彩,不再是“千機一面”。
下面這塊小小電話機電路板綜合采用了SMT、COB、穿孔焊接三種PCB安裝工藝,我顧問的明銳理想可以提供綜合PCBA自動視覺檢測功能。
圖注:SMT China頒發“中華成就大獎”予明銳理想
實際上,除了電話機芯片之外,本文講述的復讀機主控芯片、MP3主控芯片,智能手機的觸控芯片,額溫槍的主控芯片都是基于MCU發展而來的。
參考文章:第一顆銷往全球的爆款“中國芯”,締造者居然是“史上最牛散戶劉芳”?
第七章、復讀機“單曲循環”和福州瑞芯微
1990年我去南京讀大學,在新街口百貨買了一臺京華磁帶“隨身聽”,本意是學英語,結果都聽歌去了。
喜歡一首歌時,如情網、夢駝鈴、right here waiting、sailing等,就一遍一遍地重復聽(現在叫單曲循環)。按快退鍵,再按PLAY,熟練之后,每次都可精準地快退到歌曲開始的地方。
1、復讀機發明者放棄專利
復讀機由中國機電專家鐘道隆少將在南京擔任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今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副院長期間發明。
1979年,鐘道隆出訪德國和法國,學俄語出身的鐘道隆寸步不離翻譯。回國后,45歲的他開始自學英語。工作日每天學5到7個小時,禮拜天學14小時英語,用學京劇的方法,一句句的反復聽英語,14個月聽壞了17部收錄機,翻壞了兩部字典,終于學有所成,并且創造“英語學習逆向法”。數年后,鐘道隆再次出國,成為了中國代表團的正式翻譯。
1991年春天:經過自掏腰包報廢了無數臺機器后,鐘道隆完成“語言學習機”。1991年7月29日:57歲的鐘道隆向江蘇專利局申請“電子式言語學習機電腦語言學習機”專利。他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外語電化教學》雜志上發布了復讀機的工作原理,放棄了個人的專利所有權,以方便復讀機技術的推廣,他在CCTV《實話實說》節目中對崔永元說:“如果不放棄,就不能盡快轉化為生產力。”栽桃育李之心溢于言表,高風亮節實屬難能可貴。
復讀機在“隨身聽”的基礎上,增加了微處理芯片、數字存儲芯片,實現了對一段聲音的“無限循環”聽。
2、復讀機產業走向輝煌
1996年-1997年,上海永華復讀機,深圳教育企業公司的“教育之星”語言電腦復讀機,深圳奧晶公司的“神奇鸚鵡”復讀機。這還是試用階段。因為我這個時期在中山大學讀研究生,正在猛練口語,我也看到了神奇鸚鵡的廣告。
自1999年國家教委正式宣布:今后我國大、中、小學生的外語教學和考試將側重于學生的口語、聽力綜合水平后,復讀機市場被國家政策迅速孵化為一個容量上千萬臺的成熟市場。據統計,中國市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復讀機的銷量分別為50萬臺、300萬臺和800萬臺,2001年復讀機的銷量超過1000萬臺,2002年達到1300萬臺,2003年將增加到1500萬臺。05年開始迅速衰落。
1998年:步步高推出第一款復讀機BK680,第二年BK898。
圖注:周星馳代言步步高復讀機
2002年暑期,步步高推出了以五級變速復讀為核心功能的“變速王”系列復讀機、引領了復讀機行業的一次技術革命,去年又推出功能更為強大和完善的“全能變速王”系列復讀機,再一次成為復讀機行業技術發展的排頭兵,眾多二、三流品牌也都相繼跟風推出類似功能的機型。一年間,“全能變速王”已經成為了新一代復讀機的代名詞。
步步高、智能達、索科、金正、萬信等廠家開始價格大戰。眾多復讀機廠家紛紛砸錢邀請明星代言。周星馳代言步步高、李亞鵬代言萬信、趙薇代言愛得樂,甚至連米盧都參與進來代言起了金正。
復讀機大多支持120 秒的復讀,后來普遍升級到了240 秒,差不多就是一首歌的長度。
2002年:國內復讀機銷量1300萬臺,全國復讀機廠商超過200多家。
參考資料:IT歷史連載47-中國學習機之2000年前后的復讀機的那些事
3、瑞芯微從復讀機進入市場
1994年初夏,勵民邀請到福聯科技同事浙大師弟黃旭,兩人籌集到10萬元,共同發起成立了福州市瑞科電子有限公司,經營目標鎖定為電話答錄機。
2001年瑞芯微12個人開始做復讀機的方案,寫嵌入式軟件(匯編)灌入MCU上,并獲得了為步步高服務的機會。當年同樣做復讀機方案并參與了競爭的郭揚告訴我,浙大校友關系是瑞芯微和步步高合作成功的最重要原因,王宏杰和當時在步步高的賀向陽兩位浙大校友也在中間做了不少工作。
2002年,結合步步高的需求,瑞芯微做了“變速不變調”的方案,并通過在MCU的掩碼(MASK)做成芯片而出貨了400萬片,瑞芯微一年之內就賺到了數千萬的凈利潤,凈利率高達60%,而當時公司只有不過13個人。一舉超越臺灣芯片設計公司排名第四的凌陽科技(Sunplus),取得語言復讀機主控芯片市場占用率第一。
2003年,瑞芯微完成了一片8bit MCU(3 Stage Pipeline MCU)芯片的研發工作,采用8英寸0.35微米數模混合工藝制程,開始從嵌入式軟件的開發方案公司轉型成為芯片設計公司。全盛時期,瑞芯微這款復讀機芯片的市場占比達到了80%。
復古情緒下,有了一句話: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歷史總是不斷地重復自己。
第八章、MP3/MP4和珠海矩力
MP3是音頻的壓縮標準,全稱是MP3 (MPEG-1 Audio Layer-3),上面提到的 VCD采用的是MPEG-1音視頻壓縮標準,對應的音頻就是MP3了。
1987 年,德國的 Fraunhofer IIS 開始音樂壓縮格式的開發,他們花了 4 年時間,來進行算法改進和音質提升,終于在 1993 年開發出這個在當時非常先進的有損壓縮音頻格式,并確定了擴展名 .mp3。
MP3一度是紅遍全球啊,基于磁帶和CD的WALKMAN就越來越式微了。
1998年,韓國人MOON在世韓(SEAHAN)公司搞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的MP3播放器--MPMan F10,采用了當時還極為昂貴的閃存。
1999年5月,深圳朗科科技公司成立,推出了"U盤“以替代軟盤,體積輕便只有鑰匙大小,不需要任何驅動,這一產品推出,直接把當時市場所有的存儲工具吊打了一番。研發過程之中,他們就是從MP3之中拆取閃存芯片的。毀掉了無數MP3之后,造出了容量為8MB的U盤。
2000年1月,音頻硬件領域的老大哥創新(新加坡沈望傅,聲霸卡發明者)推出了世界第一臺硬盤MP3——NOMAD Jukebox,采用了2.5英寸硬盤作為存儲介質,可以存儲相當于100多張CD的MP3音樂。
蘋果公司是靠MP3重回王者地位的。第一代 iPod 于 2001 年 10 月推出,擁有 5GB 存儲空間的1.8英寸(?)微硬盤驅動器可以存儲 1000 首歌曲(平均一個MP3文件是5MB,售價 399 美元。
美國矽瑪特Sigmatel是蘋果iPod數碼播放器的主控供應商。
微硬盤曾被認為是一個發展方向,但閃存(flash memory)發展太快了。因為摩爾定律是有效的,大概18-24個月,芯片的性能會提高一倍(即更多的晶體管使其更快),但價格不變。2005年開始,蘋果的iPOD全面轉向采用三星的閃存芯片而不再使用微硬盤。
國產品牌的MP3在2001年這個時間進入市場。在珠江三角洲,不少的廠家投入,以低廉的價格出現在市場上。
矩力在“中國MP3之父”趙廣民“帶領下,一度占領全球MP3的50%以上主控市場,主要服務中低端市場。
2001年,珠海亞力全班人馬轉移到注冊于開曼群島的珠海炬力,作為共同創辦人之一,趙廣民任公司總經理,并和團隊成員一起共同持有少量的股份。2003年有深圳京華電子、中山科藝電子、深圳朗科、深圳世紀東唐和深圳鴻天泰等少數MP3廠商采用炬力的芯片,每個月也就是幾千片的出貨量,到2004年第二季度,炬力MP3芯片累計出貨量突破100萬片,05年第一季度突破1,000萬片,06年第三季度突破1億片。
這是中國大陸IC設計公司第一次在全球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確立、掌握并大規模提供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產品,中國大陸也成為了全球MP3產品的主要輸出基地。
2005年底,瑞芯微研發出MP3芯片樣品。2006年入場,和炬力、韓國Telechips、凌陽Sunplus、飛利浦等公司來同臺競技。
MP3真的很火。我從肯尼亞回國,鄰座是黑人兄弟,就是來中國采購MP3再倒騰回國的。還有幾個阿根廷的朋友告訴我他家族在阿根廷建立了一個品牌,他在深圳蹲點采購MP3和音響產品。
越來越多手機集成MP3功能之后,MP3就到了生命末期了。華強北的山寨機大量帶有音樂播放功能,小街小巷里,很多小攤可以幫助拷貝大量的歌曲。XpressMusic是諾基亞于2006年推出的音樂手機品牌。2007 年 12 月 1 日,韓國女星宋慧喬正式代言步步高音樂手機。
MP4帶了一個小屏幕,可以放音樂視頻MTV,我也買了一個。廣州安凱微一直在做AP(多媒體應用處理器),進入了這個市場。
車載的MP3播放器至今廣泛用在汽車上,歌曲通過車載FM收音機播放出來。
參考文章:激情的十年!從經典產品看MP3行業的發展史
第九章:山寨手機帶來眾多“一代拳王”,上海崛起!
2006年開始,山寨GSM手機爆發,衍生出了好幾個“一代拳王”,有:泰景(硅谷)的手機模擬電視芯片、銳迪科的FM收音機芯片和GSM PA(功放)、展訊的基帶芯片、安凱微的AP(應用處理器)、格科微的30萬像素CMOS、艾為的音頻功放芯片和多卡多待芯片等。值得一提的是,ODM廠家(華勤等)在導入***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實際上,“山寨之王”聯發科在為山寨GSM手機提供主芯片而成為”當紅炸子雞”之后,高通在3G智能手機上推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QRD),聯發科一度陷入低潮,幾經努力才走出泥沼。
在2004-05年,通信業界都認為3G會干掉2G,就像2G的GSM風卷殘云干掉1G大哥大一樣。科技老兵戴輝卻認為價格低廉的GSM充分滿足了全球老百姓的通話、照相、音樂需求,因此孤身拓展出世界級標桿項目,成功改變全球通信技術走向。
參考文章:
第十章、安卓平板電腦與珠海全志
年輕時候,我也熱愛數碼,我買過PDA,當時有句話叫“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我也買了上網本(NETBOOK),還專門去了一趟香港旺角花園街的電子市場。這兩個產品我都沒有怎么多用就扔一邊了。
2010年1月,蘋果發布iPad,開創了平板電腦潮流。盡管生產地就在我家邊上,但我還是不得不費勁心思從大洋彼岸搞來一臺。驚奇的事情來了,家里才一歲的孩子和七十歲的老娘,都可以無師自通,熟練地操作平板電腦,劃來劃去玩游戲。
蘋果iPad引領潮流之后,Android產業鏈緊隨其后大發展。平板電腦一度是深圳中小制造企業繼MP3/MP4、山寨手機之后找到的一個香餑餑。后裝的汽車導航儀曾經是一個普及性產品,硬件往往采用的是基于電阻屏、裁剪LINUX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產品。
我曾參觀深圳京華電子的產線,其平板出貨量就一度很大。
2012年,平板電腦達到了高潮,2014年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而迅速下滑。
坊間傳說,全志不僅是做了主芯片,還將主要的周邊器件(攝像頭、存儲、電源管理芯片等)都拉通形成完整的方案,確保平板電腦的價格不超過XX元。
福州的瑞芯微、聯發科(晨星)、晶晨等公司也不甘示弱。超高性價比的本土芯片,讓中國平板電腦市場迅速上量。
在學習上,平板是個好產品,美名其曰“學習電腦”。步步高、文曲星、諾亞舟三家較有名,我曾參觀過位于福田車公廟的諾亞舟公司。
2011-15年曾任泰國首相的英拉提出了“每個學生一個電腦”的口號,就是從中國采購的平板電腦。
平板還演繹出了智能早教機、兒童機器人、陪護機器人等家庭服務產品。坊間有傳說:所謂家庭服務機器人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平板。
結束語:電子整機產業很重要
蘋果2007年重新定義的智能手機本質上是美中聯合創造,正如在上海臨港設立超級工廠的特斯拉。很多工藝難題是中國工程師來解決的。
不少功能是中國手機廠家發展起來,比如智能手機的全面屏(包括屏下指紋芯片)、“充電五分鐘打電話兩小時”的快充和閃充(后演繹出電動車快充)、多攝和AI美容、多卡多待等特性都需要芯片支持,小視頻是4G殺手應用,以及5G手機。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融合了很多功能:電話、手機/對講機、錄音電話、收音機/廣播、錄放音機/錄音設備/復讀機、MP3/MP4、照相機/DV、游戲機、導航儀、手表鬧鐘秒表、計算器、電子字典、手電筒、上網本、PDA、磁盤和U盤等。它甚至提供了個人電腦、電視、遙控器(如遙控汽車空調)、智能鎖和車鑰匙的能力。大家更少買筆記本、筆、鏡子、報紙雜志書籍、化妝品(拍照美顏)了。
很多新類型芯片得到應用,如重力傳感器帶來的計步功能讓無數人堅持走路,如面部識別要用到VCSEL芯片,近場支付和門禁開門使用了NFC芯片。
很多新的智能硬件在中國做大,如智能家居IoT(掃地機器人、智能音箱、大屏電視、體脂稱、智能插座、家庭服務機器人等);可穿戴產品如智能手表/手環(有計步、心跳和血氧檢測功能)/TWS耳機、游戲手機(強化游戲能力,采用獨立ISP)等。
汽車越來越象一個大號電子產品,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很多新的功能都要用到傳感和控制芯片,如防前撞、偏道告警、駕駛員疲勞檢測和飲酒檢測等。
科技老兵戴輝認為:中國在消費電子整機的設計和制造上已經有了很強的能力,并帶動了芯片的發展。我們守住電子產業,不自亂陣腳,就不用擔心被“繞過去”。
原文標題:中國芯片往事之“一代拳王” | 科技老兵戴輝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最牛博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75瀏覽量
425870 -
消費電子
+關注
關注
10文章
1096瀏覽量
7219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