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蘋果公司發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蘋果本財季營收為1171.5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這也是蘋果自2019年以來,營收首次同比下滑。凈利潤方面,蘋果本季度凈利潤為299.98億美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13%。每股收益1.88 美元,同比下降 10.9%。
財報顯示iPhone手機、Mac電腦等硬件產品拖累了業績。其中本財季iPhone業務凈銷售額為657.7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8%。蘋果方面指出,供應鏈問題是營收下滑的重要原因,如果沒有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供應鏈的問題,iPhone的營收應當能同比上升。
好消息是蘋果服務的訂閱人數從9億上升到9.35億。服務收入創下20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在去年第四季度,蘋果活躍設備數量超過了20億臺。
近年來蘋果除了為全球供應鏈安全進行重構,希望能把超過九成產能集中在中國內地的后加工部分,能實現轉移到遠離中美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的第三方經濟體,其中越南和印度由于有著與中國內地前二十年相似的勞動力市場結構,以及與中國內地產業鏈緊密的技術輻射關系,成為蘋果復制產能的第一批轉移目的地。
在2020年以前,有超過95%的iPhone、近100%的AirPods、ipad和Mac都在中國生產。而隨著地緣政治的原因,蘋果被迫向東南亞和印度轉移供應商產線。但以iPhone為例,大陸以外的產能多是前代的產品。而在2022年,印度終于下線了蘋果最先進的旗艦機型——盡管這些設備的零件很多依然來自于中國大陸。
而據蘋果方面的最新說法,在2025年時他們將爭取生產超過25%的iPhone份額。此外,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也將陸續推出,印度將和越南等地共同競爭AirPods等工廠的產能份額。而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其預計2025后印產iPhone可以占到50%以上。
然而這種產能轉移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加上疫情疊加的原因,蘋果供應鏈的動態在線與在庫庫存出現了不同尋常的波動。一些供應鏈企業把一些認為蘋果能夠用得上的產品進行了“標準品”庫存生產,而蘋果也擔心供應鏈安全出現政治因素的“異常波動”,默認了部分企業的這種前置庫存生產行為。
同時在產能轉移過程中,蘋果也出現了對供應商技術支持下降的現象,包括不再提供技術更新的生產設備,或對原有產線進行升級,同時駐廠工程師數量也有所減少。
這也導致了部分中國內地的蘋果供應商只能生產舊款的蘋果產品零組件,或者容易出現工藝與品質管控失真的現象,導致蘋果的新產品零組件供應在某些中國內地供應商工廠中,出現產品工藝異常,產品無法生產,或產品品質異常,產品大面積報廢停工。兩種情況都導致了部分企業只能停止安排新的蘋果產品訂單。
然而蘋果的供應鏈庫存數據的失真和零組件供應風險的妥協,讓蘋果積累了大量的“舊零組件”,蘋果為了消化這些產品,或者自認為自己不可替代,開始了給舊款型號的零組件進行混搭組裝,然后升級型號字母的游戲。
在今年的新品發布會后,行業人士不得不調侃蘋果,“庫克發布了iPhone14pro,接著重新發布了iPhone13。”由于iPhone14與14plus大致沿用了iPhone13的造型與配置,導致iPhone14pro的歡迎度遠超傳統的主力機型14與14plus。但14pro定價較高、產能較低,進而又拖累了整體的出貨量。
蘋果這種游戲還出現在了蘋果的其它產品上,如iPad10在用料上就遭遇了口碑滑鐵盧,只支持第一代Apple Pencil、相當于USB2.0接口速度、屏幕質量妥脅,但價格依然保持了35K+的水平。用戶如果想要更好的體驗,則要加錢去購買iPad air、甚至iPad pro。
蘋果這種玩法,可以繼續沿用前面五年甚至十年的顯示屏、機殼量產模具,以及原有的組裝生產線來生產新“型號”的產品,有些產品蘋果升級了一下主控芯片,而有些產品甚至蘋果只是更改了一下模具的尺寸就成了“新品”,而iPhone13則直接更換名字成了iPhone14標準版。
蘋果雖然通過這種方向改善了在線和在庫庫存情況,把升級產線節約下來的資金用在了轉移產能上,同時還利用舊款物料更低的采購價格來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讓蘋果在財務數據上更為“平衡”一些,但由于上市產品結構被打亂,仍然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擔憂。
2022年初,受惠于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以及2021年秋季發布會后樂觀情緒的延續,蘋果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突破了3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如果以GDP來計算,蘋果的市值超越了英國、僅次于德國,相當于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但隨著下半年負面消息頻出,蘋果股價進入了一波下降通道。其全年下跌幅度接近30%,股價一度跌破了2萬億美元。半年跌去萬億市值,相當于跌掉了一個2018年時候的蘋果。
去年底由于中國內地疫情防控政策導致蘋果生產大面積停擺的事件,終于上全
球的蘋果供應商真正認清了什么是風險,從而出現了上百家企業前往蘋果總部請愿的風波,蘋果為了平息這些供應商的擔憂,不得不與一直合作不太愉快的印度政府溝通,接受印度政府安排的妥脅方案,降低蘋果自己對供應鏈的管控力度,由印度企業來主導蘋果供應鏈的產能落地。
事實上為了迎合這種趁勢,蘋果從iPhone14開始重新對產品進行了一些生產工藝優化,對于嚴重依賴人力的組裝與測試部分進行了工藝簡化,讓對電子消費品行業不太熟悉的印度和越南工人能夠更快上手同時,盡可能讓這些轉移的產能能在產品良率和生產效率上,接近有過二十年行業洗禮的中國內地。
蘋果無疑是正在經歷其新的重大歷史轉折點,一方面是供應鏈安全,一方面是產品創新放緩,再加上生產工藝調整,以及新技術在中國內地的供應商工廠內無法落地的“斷代”現象,蘋果不得不在未來的幾年內繼續妥脅,除了不依賴中國內地工程師紅利的自研核心技術部分外,其它的一些零組件加工工藝與技術,仍然需要蘋果一一去新的產能承接地重新布局與優化。
在推進效率上不如成熟的中國內地市場下,蘋果未來幾年的產品創新節奏只有比現在更加緩慢,如果蘋果不能在新技術應用領域,如智能汽車和智能穿戴產品領域領先市場,蘋果目前的產品護城河終裝被其它品牌模仿和填埋,最終平庸化后,只能接受類似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在手機市場上的命運。
審核編輯 :李倩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83瀏覽量
38987 -
蘋果公司
+關注
關注
2文章
447瀏覽量
22617
原文標題:半年蒸發萬億美元市值,蘋果持續為妥脅付出代價
文章出處:【微信號:AIOT大數據,微信公眾號:AIOT大數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