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營耗用在不斷創歷史新高的同時,也正在遭受不少抨擊,因為它們消耗大量的電力和水、排放溫室氣體、產生垃圾填埋場的垃圾,卻不產生如汽車、房屋和鋼鐵有形的產品。其實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無論是視頻媒體、在線購物、在線社交、沉浸式視頻會議,還是工業過程和生產控制等等,都離開不數據中心的支撐。數字化世界需要相當數量的處理和存儲能力,這是數據中心呈指數級增長的動因。而如何提高數據中心的能效、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電力供應所帶來的挑戰也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議題。作為數據中心、行業關鍵應用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服務的全球領導者施耐德電氣。
每年年初都會基于深刻的行業洞察和實踐發布《看得見的未來—數據中心市場的新趨勢與新突破》以揭示新一年數據中心行業會發生哪些變化,有哪些趨勢會影響數據中心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趨勢的落地在未來有可能需要持續數年)以及這些變化和趨勢對數據中心運營商的價值和意義。以下是施耐德電氣數據中心全球科研中心對2023年的新興趨勢的預測。
趨勢一:數據中心將開始關注來自供應鏈的碳足跡
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轉向采用可再生能源,與能源消耗相關(范圍2)的碳排放占整個數據中心碳足跡的比重變得越來越小。這種情況下,來自建設和運營階段供應鏈(范圍3)的碳排放將成為數據中心碳排放的最大來源。然而,數據中心行業對于范圍3的了解與核算非常有限,這主要是由于缺乏可靠的供應商數據、缺乏量化工具以及缺少核算的方法。未來,關于范圍3的量化評估將成為數據中心行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施耐德電氣此前已經發表了與范圍3相關的白皮書和權衡工具——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計算器,通過提供有關范圍3的核算方法及量化工具,幫助數據中心行業對范圍3排放進行“洞察”,來優化決策早日實現凈零碳排放。施耐德電氣倡議供應商必須向數據中心運營商提供與數據中心使用的產品相關的范圍3的排放數據,從而進一步推動整個行業減排進程。范圍3減排方面的最佳實踐包括延長服務器的生命周期、采購高效的綠色低碳產品、全面提升從IT到物理基礎設施的利用率等。
趨勢二:數據中心的演進將加速替代備電技術的采用
作為長延時的(諸如24小時)備用電源,柴油發電機以其高可靠性一直都是數據中心的首選。然而,隨著環境問題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可以用更加可持續的方案來替代它們。但是,施耐德電氣研究發現如果從投資成本、燃料成本、碳排放、可用性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權衡,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替代方案。這些替代方案還需要進一步降低投資成本和燃料成本,來實現備用電源的經濟性。但同時,隨著電網供電穩定性和IT系統彈性的不斷提高,對備用電源時延的要求正在顯著降低(比如大多數電網的中斷時間小于2個小時)。此外,風電光伏等分布式能源的采用為數據中心與電網間的動態響應提供了更多降低能源成本和碳減排的機會。傳統的依靠柴發和UPS為關鍵負載提供高品質電能的配電架構正在演進,儲能系統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施耐德電氣最新的研究發現,以上三個數據中心的演進將使鋰電池儲能技術或氫燃料電池技術更具競爭優勢,從而促進其作為柴發替代方案被行業采用。未來,數據中心能源格局將更加多樣化,備用電源方案、電網服務以及配電架構將具有更大的想象與發展空間。
趨勢三:多接入邊緣計算(MEC)將在網絡邊緣興起
為支持數據密集型和超低時延應用,如高清流媒體、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開采和工業互聯網應用,我們必須將計算和存儲資源置于網絡邊緣,從而確保這些資源更靠近數據源或數據消費端,進而消除從集中的核心云數據中心或區域邊緣數據中心到邊緣設備的時延。此外,也需要在網絡邊緣數據中心和邊緣設備之間采用更快的網絡通信,比如5G、Wi-Fi 6。過去,電信行業和IT行業一直都沿著各自的技術路線不斷演進,比如傳統電信網絡云化,分布式云計算數據中心用作IT云的擴展。而如今我們看到分布式云和傳統電信數據中心的功能正在網絡邊緣融合為多接入邊緣計算(MEC)數據中心。未來,電信基站也可以提供軟件定義的服務(如網絡功能虛擬化);而分布式云也將具有電信控制的功能。施耐德電氣認為MEC將賦能數字化轉型(諸如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但其大規模部署也對配電、制冷、能效、管理以及維護均提出了獨特的挑戰。MEC設計在滿足韌性和性能的目標外,運營商也必須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使用、碳排放和廢棄物的產生。
趨勢四:數據中心對電能利用與質量的測量將更加全面精準
隨著強制性能效標準GB40879-2021《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的生效與實施,這一全國統一的數據中心能效評價標準、技術準則和分析方法將對數據中心的建設、運行和維護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未來,針對新建及改擴建的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需要滿足規范所規定的三個等級能效指標要求,并進行實時的在線監測。監測應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測量儀器儀表(比如:1級電能計量儀表、0.5級電流互感器、0.5級功率表等)對測算期內數據中心的IT設備、空調系統、供配電系統和其他輔助設施耗電量進行計量。此外,更多可再生能源采用對電能質量產生的影響也會導致數據中心電力系統面臨挑戰。對于托管型服務提供商來說,如何進行責任界定與故障根源分析變得尤為關鍵,這時就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儀器儀表對電能質量進行實時的在線監控與分析。施耐德電氣認為高精度的儀器儀表和電能質量管理數字化工具將受到數據中心運營商的青睞,一方面可以滿足監管部門對PUE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對電能質量進行監測與分析,實現預測性維護,同時也是進行責任界定與故障根源洞察的有效工具。
趨勢五:新型電力系統對配電網穩定性的影響引關注
隨著更多分布式清潔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等)的應用,數據中心在享受用能成本優化和碳足跡降低的同時,也面臨間歇性能源對傳統電網穩定性的影響。一些數據中心由于電壓波動較大或者電能質量不過關(超出UPS控制能力范圍)而出現宕機事故,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源網荷儲”一體化能源系統管理的微網技術將成為保障供電可靠性、連續性和穩定性的關鍵。數據中心需要在設計和運維階段分別采用數字化工具來實現微網系統的設計與管理,以確保電能質量符合要求。微網配電架構需要同時支持并網和離網兩種運行模式,對負荷和儲能進行控制,可以自適應調整繼電保護定值,同時實現新能源發電的預測和運維。施耐德電氣認為需要借助數字化工具,對電網的系統穩態、暫態穩定性、潮流方向、弧閃、短路分析、過流保護的選擇性和配網過電壓等方面進行模擬計算,從而確保設計的合理性,進而實現數據中心供電的可靠性、連續性與穩定性。
趨勢六:增容數據中心設計方案將受到青睞
為了實現對關鍵負載的支持,數據中心通常采用2N冗余設計,并預留較大的安全裕量。這導致了物理基礎設施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形成了大量擱淺的容量,也造成投資成本和市電容量的嚴重浪費。數據中心行業過去一直在探討如何通過架構的優化,比如用分布式冗余(DR)或者共享冗余(BR)替代2N冗余來釋放擱淺容量,提升系統的帶載率。也就是說在相同的市電容量下支持更多的IT負載,同時提高供配電系統的能效。但新的架構對運維人員的更高要求一直阻礙這一進展。尤其在市電容量申請日益困難的情況下,數據中心運營商希望能通過創新的設計方案來釋放擱淺的物理基礎設施容量,在相同的市電容量下最大化產出IT容量或機柜數量,同時還需要確保系統的可用性不受影響。施耐德電氣推出的增容創新設計方案,采用UPS的扛峰功能(通過市電和電池進行聯合供電),并充分利用閑置的柴油發電機和蓄冷罐儲冷來保障一次故障下數據中心對配電系統和制冷系統可用性的要求。研究發現,創新的增容方案在相同市電容量下,可以實現35% IT容量的增加,同時實現每ITkW投資成本16%的降低。該參考設計可以為數據中心運營商解決市電擴容申請困難和投資浪費等痛點,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
趨勢七:數據中心在持續創新的同時更關注設備的安全可靠
能效與容量等規格參數一直作為數據中心行業進行設備選擇的主要參考依據,在過去這些年推動行業不斷取得進步。但隨著這些設備參數提升到較高水平之后,繼續優化為用戶所帶來邊際效益將變得越來越小。同時,UPS、電網與柴發的轉換開關以及柴發故障是導致電力系統故障的主要來源,給數據中心運營商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因此,設備的安全可靠將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設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很難像能效那樣進行量化,而主要依賴設備廠家在設計階段對設備進行充分的失效模式影響分析(FMEA)實驗,以及在生產制造階段嚴格把控產品品質。同時,采用更多的數字化技術、模塊化設計理念以及在線插拔技術來提高設備的可靠性與可維護性,還可以實現“邊成長邊部署”,從而降低設備的初期投資。施耐德電氣認為行業在創新的同時,要始終堅持產品安全可靠方面高標準與高要求。數據中心運營商在設備選型時,最好選擇由第三方獨立的權威認證機構(諸如UL、TüV、泰爾)認證過的設備。以確保設備的可靠運行,同時在使用和維護的過程中不會對運維人員帶來安全隱患。
趨勢八: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將貫穿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
過去,數字化軟件主要被用在數據中心的運行維護階段,以實現數據中心的高效運營。隨著數據中心能源供給的多元化,對可持續發展和高可用性的訴求,迫使數據中心從設計、建造到運行維護都需要數字化軟件的加持。在設計階段,數字化工具(諸如BIM、ETAP、CFD)可以優化數據中心空間設計,通過模擬來確保電氣和制冷系統的性能。在建造階段,數字化工具(諸如數字孿生、MTWO)可以幫助建設方選擇低碳環保的建筑材料和低碳設備。在運行維護階段,數字化工具(諸如Resource Advisor、Microgrid Advisor)可視化數據中心的能源與資源的使用,可以實現運營的持續改善,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可持續性。施耐德電氣認為新一代的數據中心管理工具需要實現監控、測量、管理、控制、規劃與模擬等功能,可以實現定制化的解決方案與系統集成,更多地借助AI的仿真調優以及大數據智能化分析手段,賦能數據中心實現韌性、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趨勢九:預制模塊化解決方案將進一步在全球推進
隨著數字化轉型與升級的快速推進,我們對算力的需求變得更多與更快。實現數據中心的快速部署已成為互聯網巨頭與數據中心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數據中心預制模塊化解決方案經過預先定制化與標準化設計,并在工廠環境中進行預組裝、集成和測試,以縮短部署周期,提高性能、質量與成本的可預測性。預制模塊化實現現場安裝的去工程化,以邊成長邊部署來優化投資成本,同時減少建筑過程中廢棄物的產生。尤其是最近幾年突出的供應鏈短缺,預制模塊化還可以解決跨地域/國家長途運輸等問題,從而解決當地供應鏈短缺所帶來的挑戰。施耐德電氣認為行業在享受預制化所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需要特別關注系統設計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尤其對于供配電系統。由于高度集成縮短了中低壓和末端配電之間的路徑和空間,容易造成短路電流升高、散熱不均勻等不利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嚴格校驗系統短路故障水平、開關/柜體的分斷/耐受水平,以及上下游開關/其它保護元件的選擇性配合,來避免電氣系統故障對整個數據中心可用性的影響。
趨勢十:再生設計理念開始融入更多數據中心
再生數據中心是一個開創性的概念,它意味著數據中心可以實現資源的自給自足。比如在現場生產自用的可再生能源,收集雨水和廢水作為其所消耗的所有水資源,對其建筑材料、供配電和制冷系統的所有硬件實現再循環。數據中心必須在干旱、無風和黑天的時候運行,因此需要多種形式的現場可再生能源或大量的現場能源存儲。從價格和性能的角度來看,電化學儲能正變得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如果風能、太陽能或水力發電的可再生能源容量過剩,這些能源可以儲存在電池中或制成綠氫。燃料電池將是實現綠氫轉化為電能的最佳選擇。在工廠建造并運輸到現場的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SMR)也已經開始獲得監管部門的設計批準,但仍需要經過嚴格的測試。它們似乎更適合支持再生數據中心,但第一代要到2030年之后才能建成。施耐德電氣認為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再生數據中心的一個重要起點,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最終的目標不應該只是控制碳排放,最小化水資源的使用和廢棄物的產生。而是最終能夠實現一個自給自足的數據中心,特征是現場可再生發電、水資源獨立甚至正效益和采用100%循環材料來消除廢棄物的產生。
進入2023年,數據中心行業的重點仍然是可持續發展與安全可靠,通過采用數字化工具、提高能效、實現供應鏈脫碳等手段來驅動可持續發展,提高數據中心的可用性。數據中心供電和制冷系統也將向著可持續發展和軟件定義的方向不斷演進。(施耐德)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761瀏覽量
72035 -
邊緣計算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084瀏覽量
48894
原文標題:2023看得見的未來:數據中心行業十大發展趨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CPSABPSA,微信公眾號:中國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