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協議簡單了解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它是最常用傳輸層協議,也是最穩定傳輸層協議,很多上層應用都是依賴于TCP進程傳輸數據。
TCP 屬于傳輸層協議,它為應用層提供了可靠的字節流服務。在網絡協議棧中對它的描述要比對其它協議的描述復雜的多,這也導致了lwip中很大一部分代碼都是用于描述TCP協議的。
IP包暢游在網絡中,從主機A出發,風塵仆仆趕到主機B,雖然整個過程占用時間都是以毫秒或者秒計算的,但期間風險重重啊,可能發生的情況:IP包在行進中因擁塞而被路由器、交換機拋棄,以至于IP包在傳輸期間可能會被丟掉。但主機A會希望所有的IP包都安全地抵達主機B,這需要一個機制來保障數據能穩定傳輸,于是專家們制定了TCP傳輸協議。
TCP是面向連接的技術。也就是說,基于TCP的兩臺主機,在通信之前要先建立信息交互(IP協議則沒有這種交互),主機之間的設備(路由器)和線路,都僅是只負責處理協議棧模型的下三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的工作。
TCP一旦發現傳輸出錯就會重新傳輸數據包,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送到目的地,再遞交到應用層。
- TCP屬于傳輸模型的傳輸層
- TCP采用數據流的形式傳輸
- TCP提供可靠地、面向連接和字節流的傳輸層服務
TCP協議的特性
面向連接
TCP
是一個面向連接的協議,無論哪一方向另一方發送數據之前,都必須先在雙方之間建立一個連接,否則將無法發送數據,一個TCP連接必須有雙方 IP
地址與端口號,而面向連接意味著兩個使用 TCP
的應用(通常是一個客戶端和一個服務器端)。就像打電話一樣。
正面確認
當TCP協議發出一個TCP報文段后,它啟動一個定時器,等待目的端主機 確認
收到這個報文段,如果不能及時收到一個確認,將重發這個報文段。一個完整的TCP傳輸必須有兩個端的主機進行數據的交互,接收方在接收到數據之后必須正面進行確認,向發送方報告接收的結果。
因為TCP協議依賴的是IP層的服務,IP數據報的傳輸是無連接、不可靠的,因此它要通過確認來知道接收方確實已經收到數據了。
數據分割
應用數據會被分割成TCP協議認為最適合發送的報文段,這些其實是動態調整的, TCP
協議只能是盡可能發送最大報文段(MSS)以保證數據傳輸的速率。
數據緩沖
在發送方想要發送數據的時候,由于應用程序的數據大小、類型都是不可預估的,而 TCP
提供了緩沖機制來處理這些數據,實際上TCP協議發送數據時,如果數據還未到 TCP
報文段合適的大小,這些數據可能會被臨時緩存,知道超時或者等待到數據合適到TCP報文段時才發送出去,這也是大名鼎鼎的 Nagle
算法(當然可以禁用它哈哈哈)。這樣就能保證一次傳輸數據的效率并且減少網絡中的流量。
發送方在將數據發送出去后并不會 立即
刪除數據,而是讓數據依舊保存在緩沖區中(實際上是使用鏈表維護的),因為發送出去的數據不一定能被接收方正確接收,它需要等待到接收方的確認再將數據刪除。
同樣的,在接收方也需要有同樣的緩沖機制,因為 TCP
協議是以字節流發送數據的,這些數據可能會分割成多個 TCP
報文段,而且在網絡中傳輸的各個 TCP
報文段到達目標主機的時間可能是不一樣的,這就導致數據失序,接收方需要把這些數據報組裝成完整且有序的數據,然后再遞交到應用層中,在這之前的數據都會被緩存。此外還有可能導致接收方接收到重復的數據,因為IP數據報會可能發生重復,這就必須在接收方將重復的數據剔除。
全雙工通信
在 TCP
連接建立后,任何一個主機都可以向另一個主機發送數據,數據是雙向流通的。在實際情況中,很大一部分的 TCP
的確認是通過 捎帶
的方式來實現,即接收方把確認信息放到發送給發送方的報文段中,不必單獨為確認信息申請一個報文。
當然斷開連接也是一樣的,任意一方都可以主動斷開,不過對于服務器來說,應用程序一般不會主動斷開 TCP
連接,這其實是有點 貪婪思想
了,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主動斷開連接。
流量控制
一條 TCP
連接每一側的主機都設置了緩沖區域,很多時候可能對于接收方來說并不會立即去處理這些數據,如果發送方一直發送數據,就很可能導致接收方來不及處理,就像喂小孩子吃飯那樣,你一直給他塞飯,他根本咽不下是吧,所以 TCP
協議就提供了來了控制,消除發送方使接收方緩沖區溢出的可能,流量控制其實是一個速度匹配的服務,讓接收方的處理速度趕得上發送方的發送速度,就像小孩子,吃飯的速度趕得上你喂食的速度,但是小孩子的自身(硬件)是沒法改變的,總不能讓他有我們的吃飯速度對不對,那么只能改變我們喂食的速度了,我們慢一點,小孩子就不會被噎著。
TCP
協議通過讓維護一個接收窗口的變量來提供流量控制,它是接收方用于給發送方一個指示:我還能接收多少數據,接收方會將此窗口值放在 TCP
報文的首部中的窗口字段,然后通過確認報文發送給發送方,這個窗口的值的大小是在發送數據的時候動態調整的。
當然,如果接收窗口的大小是 0
怎么辦?能想到這個問題的人很牛逼, 留個言我給你點個贊
!
簡單來說說協議棧通信的處理無非是兩種方式觸發,要么是事件、要么是時間(定時器),事件觸發就是我在等你連接事件發生,然后我響應,時間觸發就是超時后我再處理,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回到如果接收窗口的大小是 0
怎么辦這個問題,那么接收窗口為0時,發送方應該怎么發送數據呢,總不能不發,也總不能是直接斷開吧,既然這樣子,那應該什么時候發呢?
當發送方收到接收方的報文,報文中指定接收窗口的大小為0,那么這是一個事件,發送方就會啟動一個探測定時器,來探測接收方什么時候能接收數據,而定時器就可以產生超時對吧,每次超時就發送一個字節的數據給接收方,并且記錄超時的次數并且刷新定時器,如果在超時之前收到來自接收方的報文,報文中指定接收窗口的大小不為0,這也是一個事件,那么就關閉探測定時器,然后正常發送數據。當然,如果超時次數到達極限,將終止 tcp
連接或者是 reset
。
擁塞控制
在局域網中傳輸數據的話,僅使用流量控制就能達到速度匹配的結果,這種理想情況還是非常好的,但是實際情況中,在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存在多個路由器和速率較慢的鏈路時,就有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一些中間路由器可能緩存IP數據報,并有可能耗盡存儲器的空間,這就導致這些中間路由器不再接收IP數據報并轉發,然后這些報文將被丟棄,而TCP協議發現被丟棄了又會重新發送,這種情況就導致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擁塞。就像過年時候回家的大塞車。
TCP協議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控制算法來避免這些問題,比如慢啟動算法,擁塞避免,擁塞發生,快速恢復等算法,慢啟動為發送方的TCP增加了另一個窗口:擁塞窗口。當與主機建立 TCP連接時,擁塞窗口被初始化為 1個報文段(即另一端通告的報文段大小)。每收到一個 ACK,擁塞窗口就增加一個報文段( 注意增加的不是字節而是報文段
)。
簡單來說就是:發送方開始時發送一個報文段,然后等待 ACK
。當收到該 ACK
時,擁塞窗口從 1
增加為 2
,即可以發送兩個報文段。當收到這兩個報文段的 ACK
時,擁塞窗口就增加為 4
,這是一種指數增加的關系。
當然啦,我這篇文章還是非常表面地介紹這些知識,更多詳細知識還是得看書!
-
TCP
+關注
關注
8文章
1353瀏覽量
79055 -
傳輸數據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2瀏覽量
16101 -
傳輸層協議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12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