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器和人類都會產生熱量,不過,這些熱量通常會作為垃圾能量“泄漏”到環境中。熱電發電機將溫差轉換為電能,是一種把浪費的熱量利用起來用于發電的方法。
研究人員現在已經制造出一種熱電發電機(TEG),它柔軟且有彈性,在暴露于環境中時可以完全生物降解。與傳統的剛性熱電器件不同,《科學進展》雜志報道的這種熱電器件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到織物中,從而允許使用身體熱量驅動的可穿戴傳感器或溫度檢測的一次性面罩。
在TEG中,熱區和冷區之間的電荷流動產生電壓差,從而產生電。熱電發電機使用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制造。它們通常由保持冷的一側組成,而另一側與發熱部件接觸,無論是電機還是身體。
由于TEG是固態設備,沒有移動部件,因此維護成本低,壽命長。到目前為止,他們依賴于昂貴或有毒的半導體材料,如碲化鉍和碲化鉛,主要用于航天器和衛星等利基應用。
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TEG的效率。最近,一個團隊設計了一種創造熱電的方法,將太陽的溫暖與空間的寒冷相結合,將一種向外層空間輻射熱量的材料放在一種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熱量的材料上。
然而,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Young Min Song表示,迄今為止用于制造TEG的材料和設計“可能會導致一種復雜而低效的TEG,體積龐大,難以與其他部件配合”。
Song和同事決定放棄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堆疊方法。相反,他們使用斑馬條紋的圖案,在表面上創建彼此相鄰的冷熱區域,以產生足夠大的面內溫差,從而產生電力。
他們從一種白色的薄片開始,該薄片由一種可拉伸且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制成,稱為己內酯(caprolactone),通常用于外科植入物和藥物輸送裝置。這種材料反射太陽光,是強烈的紅外熱發射器。研究人員在這張紙上涂上規則間隔的黑色聚合物條,這種聚合物吸收陽光并反射紅外輻射。黑白相間的條紋在可拉伸材料上形成冷熱區域。
研究人員將條紋片放在他們所稱的硅納米膜上。這種納米級薄膜是由數根n和p摻雜的硅線組成的陣列,研究人員在硅片上以蛇形圖案生長,然后轉移到由己內酯酯制成的薄片上。這些電線的波浪形結構有助于它們伸展而不斷裂。
當研究人員將該設備放置在室外進行測試時,白色部分的溫度比環境溫度低8°C,而黑色部分的溫度則比環境空氣高14°C,從而產生22°C的最大溫差。硅導線將這種溫差轉換為電能,產生的最大功率約為每平方米6微瓦(μW/m2)。
Song表示,這足以用來操作低功耗傳感器,但他也承認這低于商業應用的理想值。使用更具熱電效率的材料,如碲化鉍,將提高功率輸出,但這里的優勢是該設備成本低、可拉伸且完全可生物降解。Song說:“即使樣品拉伸了約1.3倍,發電性能仍保持不變。”
在實驗室中,當將裝置置于鹽水溶液中時,它在35天內完全溶解成無害的副產物。Song說,該過程在自然環境中需要更長的時間。
審核編輯 :李倩
-
發射器
+關注
關注
6文章
849瀏覽量
53504 -
電壓
+關注
關注
45文章
5613瀏覽量
115921 -
發電機
+關注
關注
26文章
1645瀏覽量
67720
原文標題:可穿戴裝置 可直接將人體熱量轉化為電能
文章出處:【微信號:IEEE_China,微信公眾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