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就在今年3月份,從湖北開始打響的汽車降價浪潮開始席卷全國,但與大多數人預料所不同的是,盡管各大4S店因為降價讓客流有了大幅增長,但成交量卻顯著下降。部分消費者開始持幣待購、等待降價補貼政策。對于部分汽車企業而言,這輪寒冬才剛剛到來。
聲勢浩大,銷量慘淡
在經歷了2021年的需求大爆發,以及消費電子萎靡但汽車市場仍然堅挺的2022年,步入今年,卻發現汽車市場也顯露出后勁不足的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1-2月新車產量同比下降14.5%。
銷量不振之下,也讓各地催生出繁多的汽車促銷補貼政策。這種大規模的降價,不僅是新能源車,還包括傳統的燃油車,降價幅度之大,在市場中可謂前所未有。這種刺激之下,讓許多汽車4S店迎來了如潮水般的人流,也著實刺激了一波銷量。
但在對3月份的數據進行統計后卻發現,形勢并沒有扭轉。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3月份汽車消費指數為72.5,低于上月。其中需求分指數為68.2,低于上月。
不僅銷量在各地的政策刺激下反而低于二月份,并且在庫存上也有所上升。數據顯示,3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2.4%,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環比上升4.3個百分點。
從行業角度來看,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在近期的經銷商調研中,有51%的經銷商表示3月份成交率在下降,36.5%的經銷商認為成交率基本持平,僅有12.5%的經銷商表示成交率在增長。
此外,從各家新能源車廠3月份的汽車交付量可見一斑,3月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一的為理想汽車,交付量達20823輛,同比增長88.7%,一季度累計交付52584輛,同比增長65.8%。盡管漲勢喜人,但這一目標只達到了其自定的交付指引下限。
排名第二的蔚來3月份交付量為10378輛,同比小幅上漲3.9%,但環比下跌了14.6%,也是唯一一家環比下跌的造車新勢力;哪吒汽車交付量為10087輛,同比下跌16.12%;小鵬汽車更是同比下跌了54.57%。
相比之下,傳統車企所孵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交付量反而有了大幅增長,如廣汽埃安3月份銷量達到40016輛,同比增長97%,環比增長33%;長安深藍環比增長108.8%、嵐圖環比增長173%;極氪汽車同比增長271%。
更別提比亞迪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207080輛,同比增長97.4%,一季度銷量達到了552076輛。這個數據有多驚人,如果按照3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排行榜來算,前十名除了比亞迪自己,剩下的9家企業銷量加在一起也就與比亞迪相當,這還要算特斯拉的88860輛的銷量成績。
在傳統車企的一騎絕塵之下,造成新勢力顯得有些步履維艱。過去幾年,賽麟、奇點、自游家等新能源汽車甚至沒有熬到量產便黯然出局,而近期威馬、天際等玩家的遺憾退場,也揭露了這個市場的殘酷。顯然,在經歷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群雄并起的亂局之后,隨著老牌車企的快速跟進,市場也將陷入到洗牌階段。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開始
就在新能源車高速增長的當下,可能誰也沒有預料到,市場的淘汰賽來的這么猛烈。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超過了15%,而到了今年3月份,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5.2%。中汽協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900萬輛,同比上漲35%。
但在這個繁榮背景下,市場淘汰賽也正式拉開序幕。一個明顯的數據是頭部的五家企業市場占有率在不斷上漲,今年1月份合計占有率為62%,2月份便來到了67%,而3月份合計預計超過70%。
有專家表示,過去3年,新能源車已經倒下75個品牌,預計3-5年后還將有60%-70%的品牌面臨關停并轉。
在淘汰賽階段,一個非常關鍵的要點在于盈利問題。當資本不再被這些企業的“故事”所打動,靠“燒錢”搶占市場的階段也已經過去,盈利能力便成為企業能否度過這一階段的決定性因素。
但問題在于,目前國內除了比亞迪和特斯拉中國,其他的新能源車企幾乎都處于虧損中,如何降本增效以及持續經營,都成為大家競爭的關鍵。
以蔚來為例,2022年凈利潤為-145.59億元,利潤率為-29.55%,再結合去年12.2萬輛的銷售數據可以算出,每賣出一輛車,蔚來便虧損近12萬元。
相比之下,特斯拉2022年的凈利潤約為868億人民幣,利潤率達到15.4%,按照全年售出131.4萬輛車來算,每輛車的利潤達到6.6萬元,也是目前上市車企中單車利潤最高的一家。
在進入到2023年以后,隨著國補、購置稅減半等措施的告終,加上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不斷降價的巨大壓力,如果無法盈利,僅僅想要靠補貼或者網約車市場來分一杯羹的汽車將更加脆弱。
當然,特斯拉的盈利有其特殊性,不僅在于其規模效應壓低了供應鏈成本,同時還兼具一體化制造技術、自研的4680電池以及自研的自動駕駛技術等,讓特斯拉有足夠降價空間的同時,還能有巨大的利潤。甚至在前不久的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上,特斯拉還宣布未來將有望實現制造成本下降50%。
如此一來,對于許多還未實現盈利的國內新能源車企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尤其在無法實現規模效應減低供應鏈成本的前提下,如何成功突圍成為當下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相比之下,傳統車企則更具優勢。在向新能源轉型的階段中,可以依靠過去的底蘊來過渡這段不盈利階段。并且在供應鏈、銷售市場中會更加平衡支出與盈利,2022年數據顯示,現代汽車的單車利潤達到1.06萬元,大眾汽車單車利潤為1.39萬元,寶馬單車利潤更是高達5.67萬元。這些傳統車企在盈利上,比造車新勢力更有經驗。
對于這些造車新勢力而言,或許未來的出路只有兩條,要么走向高端,做豪車品牌,通過豐厚的利潤來覆蓋昂貴的成本,如蔚來、高合、嵐圖等。要么就被其他企業收購,背靠大樹,渡過淘汰賽階段。
報團取暖,強者恒強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近期公開表示,新能源汽車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新舊事物迭代迎來歷史性臨界點,我國汽車全面電動化的時間表在提前,進程在加速,比想象中還要快。
也就在這幾天,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功率半導體分會宣布成立。由曾任北京汽車總經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的董揚擔任理事長,副理事長單位包括湖南三安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嘉興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些企業的加入,如比亞迪等車企,未來供應鏈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對其他車企而言,也意味著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局勢也將變得更加艱難。不過對于企業而言,或許只有真正的渡過這道難關,才能最終破繭成蝶。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19瀏覽量
99414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01瀏覽量
541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