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全國各地、各種崗位的工作者交流過,福建某自來水工廠的小夏,是令我們團隊都印象深刻的一個。
這個1997年出生的男孩,用現在流行的話說,一畢業就順利“上岸”了,回老家成了一名負責黨政工作的文員。在“早中晚一天三盅茶”的福建,小夏的人生軌跡似乎已經被寫好,字里行間都應該印著兩個大字“躺平”——但,實際并不是!
2020年底,我們一群人到訪了位于南方某小城市的自來水工廠,并非技術專業出身的小夏,被臨時派來負責講解。
他說:“我小時候供水就不是很充足,三天兩頭遇上停水的情況。”小夏用自己的童年經歷,一下子讓我們這些外地人get到了水廠智能化的價值。
他說:“水廠的水從河里抽上來之后,要經過沉淀、添加濾料等一系列流程進行凈化,以前都是靠人工經驗,水質不穩定,現在通過AI算法來自動添加濾料,可以確保流入自來水管網的都是放心水。”帶我們參觀水廠各廠房,小夏對一線生產摸得門兒清。
他說:“以前我們的工人要每天在設備機房里奔走,做的都是體力活,永遠都是一身水一身泥,現在有異常會自動推送到手機app上,工作人員再去處理。”小夏在中控室一邊介紹,一邊打開自己的手機后臺,讓我們清楚地看到消息提醒頁面。
最近,很多人都擔心自己的白領工作被GPT-4取代,但AI其實早已經在產業里應用好幾年了,顯然并沒有取代小夏,反而讓他擁有了“辦公室文員+數字化技術人員+宣傳專員+媒體接待”等多重身份,職業發展有了更大空間和更多可能。
人在智能時代如何生存,小夏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側寫。他所在的水廠,也成為小城市工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縮影。
莫言小城無春到
提起AI,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硅谷、北上廣等頭部城市,以及穿梭在各種高峰論壇的極客、創業者、投資人們,炮制著“顛覆世界”“炸裂技術”“奇點臨近”之類的話題,引得全球媒體一驚一乍。
如果你接觸到小夏和他的同事們,或許能夠緩解一下“被取代焦慮癥”。
ChatGPT或許可以在上線的幾十小時內,就影響到上億寫字樓打工人,而智能技術要完整覆蓋一個水務產業鏈,往往要幾年的時間去孕育。
首先,城市水務的鏈條很長,包括原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節水等,其中每個環節有大量可被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入駐的場景,開發需求很大。
就算出現了行業大模型這樣的工具,還需要人工來進行模型精調、高質量標注、人類指令反饋優化,目前水務行業的AI人才儲備和開發效率是跟不上的。拿小夏所在的三線以下城市水廠來說,根本招不到、招不起AI算法工程師,只能靠原有的IT部門人員去學習AI,這個補課過程是比較慢的。
(數字化水廠實時管理)
其次,水務管網復雜,改造要面臨較大的歷史包袱。很多城市的自來水管網新舊并存,二次供水設備落后,導致醬油水、高層居民用水不穩定。而城市基礎設施的翻新改造,是“一把手工程”,需要非常強的主動求變意識。
小夏所在的水廠之所以在2020年就開始嘗試智能化,跟當地水務集團的自驅力有直接關系,也得益于該臨海城市對水務等環境產業升級的重視,這種“軟實力”是AI落地的前提。
此外,水務智能化是一個綜合工程,決策智能的數據規模、數據質量、數據互聯、算力軟硬件,最終具體到小夏手機里的應用程序,需要AI+IoT+網+云的全面構建。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方面,水務企業需要一個“綜合服務商”,能夠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囊括所需要的產品、硬件和服務;另一方面,這種把軟件服務變成項目、工程的商業模式,又很容易導致過度消費,讓企業為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而買了一大堆不必要的東西。
(數字化水廠需要的物聯網設備)
既要投資AI,又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小夏所在的水務企業是這么干的:
1.階段性建設。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學習軟件行業的“小步快跑,試錯迭代”,水務行業的數據基礎比較薄弱,在引入智能之前,首先就需要擴充水務大數據的規模與質量,因此小夏所在的水廠,就著重建成了大數據平臺,通過傳感器、攝像頭、物聯網等設備,采集高質量的數據,先用最必要的成本,上線最基礎的數據中臺。
2.與云廠商合作。小夏所在水廠的智能化整體方案和平臺建設,是與國內某一家云廠商合作的。和傳統企業軟件集成商的打包銷售模式不同,用云可以彈性付費,有的云軟件還支持訂閱制付費,所以水務企業只需為真正有價值的AI付費,這樣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智慧供水系統截圖)
3.重點場景落地。我們到訪時,當地水務系統落地的AI,核心作用就是兩個:一是廠區安防,小夏帶我們參觀時介紹到,工廠已經用上了抽煙檢測、電子圍欄以及安全帽監測模型,來保障作業安全,及時預警,這是一線生產當前非常需要的,機器視覺技術成熟,所以投資回報比很高。
二是智慧泵房,也就是當地各個小區的二次加壓泵房,以前要靠人工調壓來保障高層用水的穩定性,改造之后借助AI算法預測,自動給出泵機、進出水壓力值的調整建議,既保證了居民的用水體驗,也減少了設備維修保養的勞動強度,這是讓居民和員工可以實實在在感受到AI價值的場景,也為后續智能化的推進建立信心。
(供水設備)
從2016年進入大眾視野,有些人會覺得AI太厲害了,下一秒就要砸掉人類的飯碗。還有些人會覺得AI沒想象中厲害,聽的最多的就是安防、質檢,智能化搞了半天還在建數據系統,既不復雜,也不炫酷。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AI的存在或許不扎眼,但屬于AI的春天,其實已經伴隨著技術向產業的滴灌,勢不可擋地來了。
云廠商的多重身份
通過云來引入AI,是這座小城市水廠的選擇,背后是云市場的風云變幻。
今天,很多人認同,ChatGPT開啟的AI 2.0 時代,AI會成為云市場的“Game Changer”,其實,早在2019年左右,各大云廠商就已經開始明確地擁抱AI了。
國內各大云廠商紛紛改名“XX云智能”“XX智能云”,谷歌和微軟這兩朵云也很強調AI能力,2019年微軟第一次投資OpenAI就給了10億美元。
傳統云市場靠賣IaaS基礎設施,是大虧特虧的,云廠商都是賠本賺吆喝,而AI應用和服務要跑在云端,可以讓云廠商賺到SaaS市場的錢,售賣AI能力和解決方案。而云市場商業模式的變化,也導致云廠商的核心能力變了。
小夏所在的水務企業,合作方就是某國內智能云廠商,在實際服務中,還會提供很多除了云資源和AI以外的能力。
比如網絡。自來水廠安裝了大量智能高清攝像頭來進行安防監控,問題來了,廠里原本的網絡帶寬有限,根本不支持高清視頻畫面的實時傳輸分析處理,一開始只能先把攝像頭都關著,等網絡升級了再說。
比如培訓。前面提到,水廠作為傳統行業,IT人員剛剛開始學習AI能力,開發基于業務的個性化算法模型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云合作方還會提供開發框架、開發工具、API、基礎模型等資源和培訓,還有針對管理人員、軟件集成合作方的定期沙龍。
咨詢服務。水廠智能化要從零開始,分階段、分步驟地進行,云廠商不僅要交付一整套軟硬件解決方案,還擔負著咨詢、研判等前期工作,確定AI落地應用的場景、節奏、規模,幫著落地調優,指導工作人員操作,提供長時間的運維服務。
對了,還有宣傳。以前,企業買幾臺云服務器,并沒有什么好宣傳的,而引入智能化解決方案,進行數字化轉型,“敢為人先”的變革者,要調動整個組織的大量資源,當然希望阻力越小越好、信心越大越好,傳統行業的宣傳能力和媒體資源是比較有限的,也會很希望得到云廠商的宣傳支持。
云市場的產業鏈關系,在AI驅動下變得更加復雜,體現在云廠商并非有了AI技術就能高枕無憂、躺著數錢,還要建立新的能力版圖。和小夏一樣,云廠商也需要多重身份,才能生存下去。而現在,這種身份又有了新的變化。
從2023開始,AI變成社會行動
AI的進步真是日新月異,ChatGPT的出現引發了2023開年的AI全民狂歡,剛剛升級的GPT-4又被證明有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這一年注定要寫入AI史冊,同時給激烈競爭中的云市場,帶來最大也是最不確定的影響因素。
憑借云與AI的緊密關系,云廠商也成為引領AI新技術的第一梯隊。微軟、谷歌、百度,這些有云業務的科技大廠已經相繼發布了大語言模型,阿里、華為、騰訊,應該也不會掉隊。
類OpenAI的產品問世,云廠商又該怎么把AI能力賣出去?如何釋放AI給云服務的增益價值?
這時候,已經先跑一步的微軟,展現出了和AI技術迭代一樣迅猛的生態擴張速度,包括:
1. 應用合作層面,進入2023年,微軟Azure云服務的動作,也隨著AI大躍進,不斷整合OpenAI推出的最新AI技術和能力,包括ChatGPT、DALL-E2、GPT-4,與AI算力廠商英偉達合作,將Omniverse Cloud引入Azure云服務和365企業套件。在全球版Azure服務中正式上線了Azure OpenAI服務,讓云平臺變成一個足夠豐富的AI應用超市。
2. 開源社區層面,為開發者提供更趁手的工具,提升AI開發的生產效率,同時將更多開發者更緊密地與自己的框架和開發生態綁定。前不久,微軟宣布開源了SK(語義內核)框架,幫助開發人員輕松將GPT-4等大語言模型功能集成在產品中,以簡化開發AI應用程序難度,而SK支持Azure OpenAI 服務。
3. 企業生態層面,利用獨家新技術,強化企業客戶對云服務的關注度。支持軟件服務集成商開發基于PaaS的定制方案。又投入數十億美元增強Azure基礎設施的AI模型訓練能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舉社會之力。動員整個社會體系,從個人到企業,從開發者到軟件商,都去擁抱AI,從基層釋放創造力。云廠商又多了一重身份:智能社會動員者,用互聯網黑化來說,就是生態孵化。
這會帶來什么影響呢?比如,小夏這樣不懂技術的自來水廠文員,可能很快又會多一個新身份——AI開發者。
兩年前,小夏是告訴別人AI在廠里怎么用、怎么改變危重崗位。現在,小夏可以用AI生成報告,生成媒體接待文案,生成可傳播的視頻,生成網站頁面和代碼,都只需要一句prompt提示。
這種感覺,就像你以為人生已經達到了頂峰,突然發現原來還有一個超出想象的巨大空間可以探索,十分令人期待。
開年以來,對于“AI會不會取代人類”的恐懼,對于“產業智能化會不會讓人類失業”的顧慮,又成了媒體熱愛的“科技鬼故事”,宣揚焦慮也總能戳中大眾的避險偏好。每次看到這種標題,我總會想到小夏,想到那座小城里的水廠。
讓AI融入工作,融入人生,他的選擇映照的是希望,而非恐懼。云服務帶來了一種低門檻使用AI的方式,這是個人的絕好機會,應該是毫無疑問的。與其擔心AI取代你,不如先將AI變成自己的另一個新身份。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35瀏覽量
137482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992瀏覽量
26927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66瀏覽量
61845 -
IOT
+關注
關注
187文章
4214瀏覽量
196930 -
ChatGPT
+關注
關注
29文章
1563瀏覽量
77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