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臨近五一假期,近日乘聯會公布了4月狹義乘用車(轎車、MPV、SUV)市場的零售量預測,預計4月乘用車零售市場最后一周會有較大零售增長,全月零售量將達到157萬輛,環比下跌1.8%,同比大漲49%。當然去年4月是受到疫情影響,導致汽車市場有較大萎縮,基數較低,因此同比漲幅較大是情理之中。
如果與2021年4月相比,那么今年4月的乘用車零售預測數據就是下跌2.3個百分點。而新能源方面,乘聯會推算4月受到出口影響季節性波動,零售數據將在50萬輛左右,環比下降8.4%、滲透率約31.8%,穩定保持在30%+的水平。
顯然,汽車市場的寒冬并未結束。
去庫存仍是主旋律,新能源滲透率穩定30%以上
今年以來,汽車市場就開始展現衰退跡象,以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汽車產銷累計完成 621 萬輛和 607.6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 4.3% 和 6.7%。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26.2萬輛和513.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3%和7.3%。
銷量不振,車企開始減產,終端層面則加大力度去庫存。3月份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輪大規模的降價潮,各地通過補貼以及車企或經銷商自身的促銷活動,部分車型比如東風雪鐵龍C6降價幅度超過40%,幾乎帶來了中國汽車市場史上最大的一輪價格戰。
然而價格戰并沒有帶來明顯的銷量增長,乘聯會3月份的數據顯示,當月狹義乘用車的零售量為159.1萬輛,基本持平去年同期。聲勢浩大的價格戰沒有帶來實質上的零售數據增長,那么只有兩種可能,一是短期大范圍降價令消費者傾向持幣觀望,爭取更大優惠;二是通過促銷才勉強保持住去年同期的銷售水平。
在庫存數據上,一般可以以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來進行更直觀地展示,它的統計方式是,期末整車庫存(數量或金額)÷當期銷售整車(數量或金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的3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78,環比下降7.8%,同比上升1.7%,盡管相比1月2月有所好轉,但庫存水位仍處于1.5的警戒線之上。
新能源市場上,按照過往4月份新能源汽車產能一部分傾向出口,所以乘聯會預測本月新能源汽車零售會環比下降8.4%。從整體新能源滲透率來看,在去年11月補貼退坡的影響下,新能源零售量滲透率創紀錄地達到整體乘用車市場的36.4%之后,今年三月這個數字再次達到了34.3%的歷史第二高位,證明新能源市場如今已經不依賴于補貼推動。
所以在4月的預測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量環比下降幅度不小,但依然能保持31.8%的滲透率,未來新能源汽車30%以上滲透率將成為市場常態。
新能源一超多強格局已定
綜合今年一季度的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零售數據,比亞迪零售量高達50.9萬輛,占新能源市場份額高達38.7%。而排名第二的特斯拉零售量和市場份額分別是13.7萬輛和10.4%,廣汽埃安排名第三,零售量為8萬輛,占6.1%的市場份額。
毫不夸張地說,當前本土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形成比亞迪“一超”,其他新老造車勢力“多強”的局面。
實際上放眼整個乘用車市場,比亞迪也已經占到11.9%的市場份額,領先南北大眾以及長安、吉利等品牌。新能源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帶來的就是傳統燃油車份額的快速萎縮,盡管基數巨大,但今年三月傳統燃油車的零售銷量同比下跌多達28%,跌至113萬的水平,而今年第一季度的零售銷量也同比下跌18.4%。
當然,包括南北大眾、長安、吉利等傳統車企,同樣在進行電動化轉型,包括大眾的ID.系列,長安和吉利分別推出多個新能源品牌比如阿維塔、極氪等。但作為后來者,他們要面臨的不僅是來自比亞迪的市場統治地位,還有其他新勢力車企的競爭。
造車新勢力進入三年淘汰賽,面臨海外合資電動車挑戰?
造車新勢力在去年也發生了新的陣型變化,理想汽車成功突破月交付2萬大關,在造車新勢力中遙遙領先;而蔚來則在月交付1萬左右徘徊,被寄予厚望的ET5上市后并沒有馬上成為爆款,交付量陷入瓶頸期;小鵬則經歷了管理層大換血的陣痛期,交付量仍沒有太大起色。
與此同時,在22年上半年表現突出的零跑以及哪吒,卻似乎只是曇花一現。零跑從去年4月到9月連續月交付破萬之后,銷量突然斷崖式下降,在今年前三個月僅交付1.2萬輛。哪吒汽車表現稍好,在經歷了今年1月的萎靡后,3月交付重新破萬,今年前三個月交付2.6萬輛。
在造車新勢力經過多年的市場廝殺后,能否保持增速會是對車企發展空間的重要考量。從月交付1萬到2萬,對車企形成規模效應持續提升效率來說意義重大,畢竟目前新勢力車企基本還處于大幅虧損的階段。
理想汽車CEO李想在近期表示,2023年-2025年是智能電動車的三年淘汰賽,在中國市場,2025年的CR5大概率就是2030年的CR5,只不過CR5的市場份額還會不斷擴大。
這意味著在新能源市場上,也同樣會出現強者恒強的現象,在比亞迪強大統治力之下,造車新勢力要面對的更多是來自傳統車企的競爭。近年來歐美日等傳統車企都加大了對電動汽車的投入,未來幾年內會有更多的電動汽車新品涌入市場。
比如近期現代集團開始將旗下捷尼賽思、起亞等品牌的純電車型帶入中國市場。而值得關注的是,現代汽車今年第一季度獲得公司史上最高營業利潤,高達26.8億美元,首次超過三星電子,營業利潤為9.5%。同時現代汽車一季度在全球范圍內賣出了6.6萬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達到48%。
盡管目前來看現代汽車由于在中國市場長時間的低迷,其電動汽車產品不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太大影響,然而對于大眾、通用等扎根中國大陸的合資車企而言,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在今年上海車展上已經開始嶄露頭角。造車新勢力未來在面對這些傳統車企的產品,如何保持自身的競爭力,跟隨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滲透率占領市場高地,是未來三年內國內新勢力需要謹慎對待的話題。
小結
盡管目前的數據來看,4月的汽車市場并沒有展現出明顯的復蘇態勢,不過從4月上海車展的關注度來看,汽車需求依然存在。但按照以往的經驗,5到8月會是汽車銷售的淡季,而旺季一般是從九月份開始,至于汽車市場何時才有復蘇跡象,還需要繼續觀察。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447瀏覽量
1074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