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產業大熱帶火了一堆新材料,硅基負極材料就是其中最熱門“選手”之一,尤其是當初特斯拉宣布會將其應用在4680動力電池上后引起全球熱議,結果榮耀在今年初發布的Magic5上用到了硅碳負極電池技術,搶先特斯拉成為全球首個用戶,并且越來越多企業也正在跑步入局。
【DT新材料】獲悉,近日,鋰電硅負材料公司格龍新材料(GruEnergy)完成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由星航資本(小鵬汽車戰略出資)領投,五源資本、百度風投、毅園資本共同投資。
GruEnergy于2017年創立于美國硅谷,在中國常州設有辦公室和量產工廠。目前公司的硅碳負極產品已通過了電動汽車主流電芯廠的嚴苛測試,即將大規模量產交付,純硅負極產品性能也已獲得歐美客戶的認可。
公司硅負極技術,可以幫助電動汽車電池從0充電至80%的時間縮短至8分鐘之內,循環達到3000次,首循環效率達到92%,無需昂貴的預鋰化,能量密度高達到1000-2500mAh/g(純硅),大幅度減少電池的尺寸和重量,減少鎳、鈷和鋰等昂貴材料的使用,從而降低成本。
圖片來源:格龍新材料
純硅材料理論克容量約為石墨的10倍,這就意味著,電池硅含量越高,能量密度就越大,同等容量下體積就越小。目前國內純硅碳克容量達1800mAh/g,循環性能超1000次以上,全電池體系首效超90%。
國外參與的企業包括美國安普瑞斯和3M、日本昭和電工、信越化學、日本化成以及韓國大洲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安普瑞斯,創始大佬實在太牛。
國內主要參與企業包括貝特瑞、上海杉杉、索理德新材料、石大勝華、天目先導、昱瓴新能源等,2022年規劃產能超20萬噸/年,其中有5家已經大規模出貨。
據GGII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硅基負極復合后出貨量為1.6萬噸,預計2023年有望超2.7萬噸,未來3年內復合增長率有望超60%,其中最大的驅動力是圓柱電池,因為這類電池對材料膨脹容忍度高(>10%),能夠彌補硅基負極最大的不足。
但這不是長久之計,還得從硅碳復合、硅氧復合、硅納米化及硅合金等復合技術方面著手,徹底解決能量密度和穩定性的矛盾問題,技術還在不斷迭代中,所以目前仍沒有進行大規模應用。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據第三方數據,萬噸硅碳負極投資額10億元以上,遠高于人造石墨單萬噸投資( 2億左右)。
END
★平臺聲明
部分素材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目的僅為行業信息傳遞與交流,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證實其真實性與否。如有不適,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歡迎參與投稿分享!
審核編輯黃宇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450瀏覽量
107414 -
百度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68瀏覽量
90363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563瀏覽量
129480 -
小鵬
+關注
關注
0文章
46瀏覽量
10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