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以為常的科技世界,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大模型所改變甚至重構。不想錯失機遇的科技企業,都懷揣著造AI重器的夢想,各種大模型紛至沓來。
發布大模型只是開始,如同火箭發射,升空是第一步,后續能否順利沖向太空、進入產業軌道,是一條充滿了不確定的路。
有的企業耗費大量成本開發大模型,但實用效果不佳,發布之后就啞然無聲、乏人問津,徒增了負擔;有的大模型后續推動力不足,不能像OpenAI或百度一樣,根據用戶反饋持續推動大模型的迭代升級;有的則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大模型進入產業的準確角度……
成功沖向天穹和產業軌道的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算是領銜的那個。
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5月16日,百度發布了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營收和利潤雙雙超市場預期,其中營收311億元,同比增長10%,凈利潤(non-GAAP)5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8%。
百度將這份穩健的業績答卷,歸功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語言模型為各行各業帶來的革命性潛力,以及百度及時布局大模型,文心一言開啟內測,并計劃逐步將文心一言融入百度的所有業務,圍繞文心一言在新的時代中建立新生態,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增長。
借助文心一言這個“AI火箭”,百度業績正沖向高處。
我們可以將文心一言的“動力裝置”進行拆解,理解大模型的前進動力與產業價值。
飛槳+文心一言,全速前進
對于百度的業績表現,有券商給出了這樣的評價——百度是一個有多種催化劑的首選,如生成式人工智能、云和ADAS,可以推動多重擴張。
多重動力,這一特點也體現在百度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
大模型要飛向產業軌道,光有前端的“航天器”是不夠的,還需要算力、框架、生態等多重動力,提供足夠的技術動能,來支撐整個旅程的不斷加速。
就拿文心一言來說,發布之后行業伙伴普遍反饋效果好,一個主要原因是,能夠根據用戶反饋及時迭代強化模型能力、提高模型的推理效率、優化算力利用率,從而支撐大規模、高增長、高要求的產業需求。
而文心一言的全速前進,離不開與百度自研的產業級深度學習框架飛槳的聯合優化。
文心一言+飛槳的協同,為大模型注入了多重動力:
第一,不斷提高的推理能力,性能提升近10倍
大模型在通用任務上的表現,需要根據用戶反饋,來及時強化和提高模型的推理能力。
文心一言及背后的大模型,以飛槳做支撐,結合一言的模型結構特色和量化技術,完成推理引擎優化版本儲備,從發布開始,平均保持著一星期左右完成1次迭代的速率,已經完成了4次迭代,相對第一版大模型推理服務,單機QPS已累計提升近10倍。這也意味著,文心一言的模型推理成本大幅降低,可為10倍數量的用戶提供服務,大模型有望更加普惠地“飛入尋常百姓家”,落地各行業。
簡單來說,就是文心一言的學習速度更快,變得越來越聰明。
另外,大語言模型的用戶猛增,算力成為不容忽視的瓶頸,也進一步推高了算力成本。砸錢買算力是一個需要長期高投入的“無底洞”,提高模型算力利用率或是“治本”之道。基于飛槳分布式并行策略優化和訓練精度策略調整,百度模型算力利用率將大幅度提升。
飛槳支持AI模型從訓練到推理的全流程落地,AI大模型+深度學習框架的協同,是文心一言得以一飛沖天、向產業軌道加速前進的關鍵推動力。
大模型的多級動力裝置
1909年,羅伯特·戈達德讀了《月球上的第一批人》等科幻小說,開始對火箭動力學進行了廣泛的理論研究,并提出了多級火箭的藍圖。根據動量守恒定理,火箭進入太空軌道,需要多級推進器,在航程的每個階段,持續供給燃料,才能突破地球引力圈。
大模型要突破技術落地的限制,走向產業軌道,也需要一個層層推進的多級動力裝置。
百度全棧AI技術,就組成了這樣一個 “多級動力裝置”,在大模型時代,讓文心一言呈現出差異化的能力:
一是成長快速。
前面提到,模型層的文心一言,和框架層的飛槳,聯合優化、相互促進、相互成就,是大模型效率、效果提升的最根本原因。飛槳集深度學習核心框架、基礎模型庫、端到端開發套件、豐富的工具組件于一體,百度全棧自研產品,分布在百度人工智能四層架構,彼此適配度更高,可以高效協同,實現端到端優化,模型迭代開發的速度自然更快。
沒有自研深度學習框架的大模型服務商,要么從頭開始研發,要么基于TensorFlow和PyTorch等深度學習框架進行再開發,很難充分滿足大模型的訓練需求。
二是全面可靠。
大模型是當之無愧的“AI重器”,而圍繞大模型展開的博弈,或許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困擾大量行業用戶的頭疼問題。
每天與無數國人進行問答的大模型,建立在其他國家的深度學習框架上,危險系數可想而知。因此,大模型的自立自強、安全可靠,必須將核心技術掌握在中國企業受眾。
文心系列大模型,建立在百度長期部署的AI基礎設施與底層自研技術之上,能夠消除千行百業應用大模型的后顧之憂,加速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
三是可持續發展。
大模型作為一種新技術、新產品,發展模式還沒有成熟的路徑可以借鑒,需要長期投入、探索無人區、試錯迭代,摸索的過程也意味著大量的創新投入,一不小心就會掉隊,緊跟行業趨勢,補全大模型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技術,又會帶來巨大的研發工作量和成本壓力。
百度人工智能四層框架“芯片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布局完整、技術領先、應用落地,為文心一言構筑了持續競爭力。
舉個例子,大模型如何落地業務場景,在很多行業還是個未知數,而得益于百度AI生態的產業實踐和積累,文心行業大模型已經在電力、燃氣、金融、航天、傳媒、城市、影視、制造、社科等領域,展開了應用落地。
IDC發布《2022中國大模型發展白皮書》顯示,百度文心大模型處于行業第一梯隊,產品能力、應用能力、生態能力全面領先。
正如OpenAI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文心一言的“一飛沖天”,靠的并不是單一技術的炸裂,而是沒有短板的百度AI長期蓄力,最終讓文心大模型突破限制、飛向天穹。
百度AI,躍向無限可能
火箭航程的最后一階段,是讓太空船能安然步入與行星同步的軌道。大模型的終點,則是與產業接軌,百度已經走到了這一環節。
大模型的浪潮還將持續,如何將大模型嵌入到產業中去,與產業應用結合?恐怕會成為未來幾年內國產大模型的重要話題,或者說挑戰。
我們關注文心一言的意義,就在于此。
有券商報告顯示,自ERNIE Bot宣布以來,企業客戶對基于云的ERNIE Bot服務的需求強烈,其中許多是新的云客戶。此外,ERNIE Bot推出以來獲得了大量高質量銷售線索,許多已經轉化為探索AIGC應用的共同開發項目。
AI基礎設施和SaaS化服務,對云服務的直接帶動作用,在百度財報中也有較為清晰的體現。百度智能云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為42億元,同比增長8%,且在本季度實現盈利。在競爭激烈的云市場中實現盈利,是很多云巨頭面臨的難題,百度智能云則憑借AI的核心優勢,找到了自己的節奏。隨著文心一言的持續發力,百度在云市場的表現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這些實打實的產業成績單,都是大模型與產業接軌、百度AI技術成功轉化的證明。拆解百度AI的成功路徑,對于大模型和產業的后續影響,其重要性可能遠大于財報本身。
文心一言完成與產業軌道的“最后一米”對接,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路徑:首先是技術能力的自證與他證,接下來是平臺化的動力供給與工具完備,才有了文心與百度業務和行業應用的結合與落地。
文心一言與飛槳協同進化,共同組成新型AI基礎設施,這一思路也為后來的大模型創新,踏平了道路。
敢為天下先的百度AI,也在“飛槳+文心“動力引擎的轟鳴聲中,駛出了我們期待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駛向產業智能化的無限未來。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54瀏覽量
268901 -
文心一言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4瀏覽量
12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