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奇績論壇創始人陸奇今年的演講《新范式、新時代、新機會》感觸良多,智愿君決定寫一點兒心得體會。
陸奇開篇就談到了以OpenAI為代表的大模型標志著新范式的到來:“模型”知識無處不在。并預測下個范式會是“行動”無所不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范式(Paradigm)?
我之前在很多場合聽到過所謂的第四范式,第五范式,而且指代的內容和范圍都不甚相同,甚至差之千里,確實容易引起困惑。智愿君算是一個有20多年開發經驗的老程序員了,在編程領域,聽到過幾個經典的第一范式(以C語言為代表的過程式編程)、第二范式(以C++為代表的面向對象編程(OOP))和第三范式(以Prolog語言為代表的邏輯式編程)。但顯然,陸奇在這里談的范式,和這個八竿子打不著關系。
直到聽到陸奇后面在介紹新范式的社會影響之后,才開始恍然大悟,原來這里的范式概念,要更加寬泛,是以人類文明的尺度來思考的。
如果要相對精準地對應這個概念的出處和這段演講涵義的匹配,我覺得還要在美國物理學家、科學史學家和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1962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中尋找答案。也正是這本書讓范式(paradigm )這個詞匯變成當代最泛用的詞匯之一。范式為科學研究中的基本理論和實踐規范,它是科學家群體共同遵循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共同的基本理論、觀念和方法; (2)共同的信念;(3)某種自然觀(包括形而上學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則可以在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層次表現出來,分別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實性問題、知者與被知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論體系問題。這些理論和原則對特定的科學家共同體起規范的作用,協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們的行為方式。
庫恩認為,科學的發展不是線性的、漸進的,而是以范式為基礎的演進過程。范式能夠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法和范疇,同時也限制了科學家的思維和研究方向。所以必須要發生范式的改變,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概念,就是“范式轉移”(Paradigm shift)。庫恩認為,科學重大變革的發生并不是由于對舊范式的累積和修正,而是通過范式轉移來實現的。范式轉移指的是在科學領域中,基本理論和假設的根本改變,從而導致科學觀念和實踐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僅是理論上的修正,而是對整個科學體系的重構。而新范式的出現一定是伴隨著一種新的科學革命的爆發性增長。所以“范式轉移”(Paradigm shift)一開始增長很快,后面會減緩,直至被新的范式取代。仿佛海浪一樣,一浪蓋過一浪。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對牛頓經典力學理論體系的范式轉移,而量子力學又是對相對論理論的范式轉移。
如果形象一點兒表述,人類的科學發展是終極目標,在向這個目前前進的過程中,一開始是走路,然后開始遷移到騎馬,后來又遷移為汽車,再之后躍遷為直升飛機,有些范式是速度的變化,有些范式是從二維向三維空間的躍遷。
而陸奇演講中的范式,顯然已經跳脫了科學的范疇,融合了科學、科技和經濟,上升到整個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范式變化。人類的文明發展體系是技術驅動的。技術的本質是用科學可解釋的原理,用能力去改變自然現象。最開始的農耕文明,就是人意識到了種子和人工栽培的重要性,然后開始從游牧和狩獵范式轉移為相對更容易解決溫飽的農業經濟,當然,這種轉移后,也帶來了農耕文明的漸進式的發展,比如灌溉技術,冶煉技術、運輸技術的改良等等。工業革命和商品經濟的誕生是相互促進的,或者說是商業經濟的迅猛增長刺激了機械化生產的范式轉移。至此之后,從蒸汽,到石油,到電力,再到機械自動化甚至后來的工業4.0,本質上都是在工業化這個范式上不停進行迭代。這種范式的本質,就是盡量將可規模化的生產方式通過機器來實現,最大程度減少體力勞動,但是腦力勞動還基本上依賴于人類。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革命,讓信息無處不在,而個人電腦,特別是智能手機,讓信息獲取的成本更低,這就產生了新的“范式轉移”,也就是互聯網范式。在這個范式中,很多產業都進行了“互聯網+”的升級。這種范式變化也強化了服務經濟。我們最為典型的外賣和快遞經濟,就是在這種信息經濟范式下誕生的新的工作形態。
當然陸奇最希望強調的,還是OpenAI激發的這一波新的范式。前幾波范式不管怎么折騰,都是對人體力的節省。農業經濟,節省到處找食物的體力。工業經濟,節省了傳統手工作坊的體力,而信息化時代,節省的是查閱資料,查閱信息的體力。但是大模型這個范式,開始替代一部分腦力勞動了,也就是節省了腦力,它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人們在思考怎么做一件事情之前,通過自然語言交互,讓AI大模型先給一個參考答案,參考方案,參考建議,幫我們做歸納,做推理,做演繹。這是什么,這就是思考模型的范式。這一次,范式的變革真正地入腦,所以影響更廣、更深、更全面,才會讓這次范式遷移變得如此驚世駭俗。
為了強化這個概念,陸奇引用了信息論的概念。信息論是研究信息的產生、傳輸、存儲和處理的科學領域。它涉及到信息的度量、編碼、壓縮、傳輸和解碼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執行。在這種分類方式中,信息采集涉及到從外部環境或數據源中獲取信息的過程。這可以包括傳感器、設備、網絡等用于收集數據和獲取信息的手段。信息分析涉及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解讀和推理,以提取有用的知識、模式和結論。這包括數據挖掘、統計分析、機器學習等方法。而信息執行則指根據分析的結果采取相應的行動或決策。這可以涉及自動化系統、控制系統、智能代理等,以實現信息的有效利用和應用。
在這個演講里,陸奇把這個概念泛化為將復雜體系分為信息系統、模型系統和行動系統的三位一體結構演化模式的觀點。
-
信息系統:指的是復雜體系中的信息流動和處理系統,包括數據收集、存儲、處理和傳遞的組成部分。信息系統負責收集和處理來自外部環境和內部系統的信息,并為模型系統提供輸入數據。
-
模型系統:指的是復雜體系中的模型和分析系統,用于分析和理解信息系統所提供的數據。模型系統可以使用各種數學模型、計算模型或分析工具來描述和解釋復雜體系的行為、關系和模式。
-
而行動系統:指的是復雜體系中的決策和行動系統,用于基于信息系統和模型系統的分析結果做出決策,并將決策轉化為實際行動。行動系統負責將模型系統的結果應用于復雜體系中的實際問題,并實施相應的行動。
而三個系統的范式變遷,陸奇分別對應了三次技術變革:互聯網信息范式轉移、人工智能大模型范式轉移和以通用機器人為代表的“行動”范式轉移。
對于第三種范式躍遷,我還有一些疑慮,因為在工業化時代,“行動”范式的轉移就一直存在,并隨著機器人技能的提升,也有越來越多的工作由機器人承擔。但是“模型”機器人可以在很多專有領域接近或者趕超人類,但是無法做到類似人類的通用性機器人。也就是未來的機器人所面對的不是整潔有序的工廠和流水線,而是廣袤無際未知的自然界和人類世界。這種復雜現實環境中里,不可避免地需要靈巧地穿過陡峭的巖石小徑、泥濘的沼澤、光滑的冰面、拐來拐去的樓梯、狹窄雜亂的過道、擁擠的人流車流、五花八門各種類型的門,以及可能遭遇很多外在環境的突然改變,甚至是意圖不明的冒犯者。機器人最終是否會像人和動物一樣移動以及反應,保持那種在復雜運動中保持平衡快速應對的特質,能夠將自己的運動能力發揮到極致的一種優雅和栩栩如生。我們知道波士頓動力的Atlas和Spot已經走了很遠,但還遠遠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所以第三種范式躍遷的形態是什么,還值得商榷。
在這里,我覺得陸奇提到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中的四個核心的維度:涌現Emergence)、代理(Agency)、功能可見性(affordance)和具身(embodiment)。后者的具身可能會以我們當前不太容易能預測到的方式來實現。比如,不排除和腦機接口有關,也無法排除生化人賽博格(Cyborg)的可能。
歸納總結相對容易,但是預測和演繹很困難,何況是預測范式遷移這樣的重大改變呢。很多人都預測過人工智能的發展走向,但遺憾的是,誰也沒想到人工智能會以“大模型”的范式改變整個世界,不是嗎?直到ChatGPT發布了,我們才開始總結這次范式的躍遷,而這恰恰也說明了預測有多么地困難。但不管怎樣,陸奇還是帶給了我們一個非常符合邏輯的預測方式,作為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深耕的布道者,他給我們打開了未來大門的一條縫,讓我們窺見到一絲線索。
陸奇的演講很長,也絕對不是“范式轉移”這一個話題,所以,智愿君下次還會繼續和大家一起探討和學習他演講中的精華,讓我們下次再見!
-
開源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9瀏覽量
7928 -
OpenHarmony
+關注
關注
25文章
3716瀏覽量
16268
原文標題:河套IT TALK 86:(原創)談談對陸奇演講中“范式”遷移的理解
文章出處:【微信號:開源技術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共熵服務中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