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躍亭未履行總金額達87億 總金額近105億
賈躍亭未履行總金額達87億元,如果按照200萬一輛的FF91來計算的話怕是要賣5000輛FF91才能還清欠款。
而且賈躍亭目前仍關聯4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22億。
算下來目前賈躍亭關聯多條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令及終本案件信息,執行標的總金額近105億元,其中未履行總金額超87億元。財務狀況并不樂觀。
5月31日法拉第未來發布FF 91汽車,其Futurist Alliance全球限量300臺,售價為30.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9.5萬元),Futurist售價為24.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6.9萬元)。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賈躍亭
+關注
關注
1文章
300瀏覽量
305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保隆科技獲得國內頭部車企環視攝像頭項目定點
近期,保隆科技獲得國內自主品牌頭部車企的環視攝像頭定點,預計生命周期5年,生命周期總金額1.68億元,計劃于2025年6月量產。
2024年中國光電顯示產業投資金額約2230億元
“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含臺灣)光電顯示產業投資金額約2,230億元,同比下降27.3%。”
2024年13類主要半導體設備中國大陸進口金額同比增加8.5%
2025年1月20日,海關統計數據在線查詢平臺公布了2024年13類主要半導體設備進口29367臺,同比增加4.6%,進口金額196.12億美元,同比增長8.5%。 2024年,化學氣相沉積設備
成都華微獲1億元系統級芯片銷售合同
近日,成都華微發布公告,宣布與某客戶成功簽訂了一份系統級芯片(光纖陀螺SIP)產品銷售合同。據悉,該合同的總金額高達人民幣1億元(含稅),協議期限自2025年5月1日至2026年2月28日,采購方為客戶T。
字節跳動2025年AI基礎設施投入超120億美元
據報道,字節跳動計劃在2025年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投資,總金額預計將超過120億美元。這一戰略決策顯示出字節跳動對AI技術的深度押注,期望借此推動公司的持續增長和創新。
四方光電車載業務高速發展 月內連獲兩個定點金額超2億
人民幣9642.22萬元(未稅)。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1月還未過半,四方光電今年已披露兩份項目定點通知書,總金額合計超過2億元(未稅)。 經過多年布局發展,四方光電車載業務已進入放量期。隨著定點項目的不斷增加以及已有定點的逐步落地,為公司帶來持續
面板大廠群創4.5億元出售南京工廠
中國臺灣面板大廠群創近日發布公告,宣布其子公司南京群志光電已成功出售位于南京市江寧區的不動產及使用權資產。此次交易的總金額約為4.5億元人民幣,預計為群創帶來約3.2億元的處分利益。
網思科技完成A+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億元
近日,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企業網思科技宣布成功完成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范式基金獨家投資,融資金額未公開透露,但據業內人士透露,此輪融資使得網思科技的累計融資金額超過了億元大關。這一融資成果不僅標志著網思科技在資本市場上的強勁
芯必達完成近億元新一輪融資
近日,武漢芯必達微電子有限公司(簡稱“芯必達”)正式對外宣布,公司已順利完成A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新微資本領投,同時吸引了光谷金控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共同參與。據悉,此次融資金額接近億
日海通服一周連續中標金額近億元
日海通服一周連續中標廣東鐵塔和新疆鐵塔項目,合計中標金額高達近億元人民幣。此次連續中標,不僅彰顯了日海通服在通信服務領域的專業實力,同時也為其在5G建設及未來通信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TCL中環備戰收購Maxeon,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此項總金額高達1.975億美元的交易包括TCL中環對Maxeon的控股收購以及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的過程。完成交易后,TCL中環對Maxeon的持股比例將大幅提升,達到至少50.1%。
深藍航天B輪、B1輪融資落地,成功研制回收復用火箭
5 月 28 日,深藍航天宣布成功完成兩輪融資,總金額達數億人民幣。本次投資由方正和生、濟鋼東泰基金等聯合進行,資金將主要投向回收復用技術研發、星云-1 回收復用火箭生產、團隊建設與人才招募等方面。
FF股價暴漲近370%,賈躍亭稱考慮共同出任聯席CEO,但遭公司否認
該公司表示,這表明賈躍亭正積極開展的“FF 上市資格保衛戰”取得重要勝利,尤其是股價大幅上漲近 370%,極大地提振了資本市場及公司內部信心。
賈躍亭個人IP商業化,償債造車并補貼
賈躍亭解釋道,法拉第未來已于 5 月 1 日向納斯達克交易所遞交申請,爭取以遵守法規的方式保留其上市地位。對于該事件詳細經過,他稱“資金問題的產生,直接成為了此次危機的導火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