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原因
◆在組合邏輯電路中,不同路徑的輸入信號變化傳輸到同一點門級電路時,在時間上有先有后,這種先后所形成的時間差稱為競爭(Competition)。
◆由于競爭的存在,輸出信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期望狀態,過渡時間內可能產生瞬間的錯誤輸出,例如尖峰脈沖。這種現象被稱為冒險(Hazard)。
◆競爭不一定有冒險,但冒險一定會有競爭。
例如,對于給定邏輯 F = A & A',電路如左下圖所示。
由于反相器電路的存在,信號 A' 傳遞到與門輸入端的時間相對于信號 A 會滯后,這就可能導致與門最后的輸出結果 F 會出現干擾脈沖。如右下圖所示。
其實實際硬件電路中,只要門電路各個輸入端延時不同,就有可能產生競爭與冒險。
例如一個簡單的與門,輸入信號源不一定是同一個信號變換所來,由于硬件工藝、其他延遲電路的存在,也可能產生競爭與冒險,如下圖所示。
判斷方法
◆代數法
在邏輯表達式,保持一個變量固定不動,將剩余其他變量用 0 或 1 代替,如果最后邏輯表達式能化簡成
Y = A + A' 或 Y = A · A'
的形式,則可判定此邏輯存在競爭與冒險。
例如邏輯表達式 Y = AB + A'C,在 B=C=1 的情況下,可化簡為 Y = A + A'。顯然,A 狀態的改變,勢必會造成電路存在競爭冒險。
◆卡諾圖法
有兩個相切的卡諾圈,并且相切處沒有其他卡諾圈包圍,可能會出現競爭與冒險現象。
例如左下圖所存在競爭與冒險,右下圖則沒有。
其實,卡諾圖本質上還是對邏輯表達式的一個分析,只是可以進行直觀的判斷。
例如,左上圖邏輯表達式可以簡化為 Y = A'B' + AC,當 B=0 且 C=1 時,此邏輯表達式又可以表示為 Y = A' + A。所以肯定會存在競爭與冒險。
右上圖邏輯表達式可以簡化為 Y = A'B' + AB,顯然 B 無論等于 1 還是 0,此式都不會化簡成 Y = A' + A。所以此邏輯不存在競爭與冒險。
需要注意的是,卡諾圖是首尾相臨的。如下圖所示,雖然看起來兩個卡諾圈并沒有相切,但實際上,m6 與 m4 也是相鄰的,所以下面卡諾圖所代表的數字邏輯也會產生競爭與冒險。
◆其他較為復雜的情況,可能需要采用 “計算機輔助分析 + 實驗” 的方法。
消除方法
對數字電路來說,常見的避免競爭與冒險的方法主要有4種。
1)增加濾波電容,濾除窄脈沖
此種方法需要在輸出端并聯一個小電容,將尖峰脈沖的幅度削弱至門電路閾值以下。
此方法雖然簡單,但是會增加輸出電壓的翻轉時間,易破壞波形。
2)修改邏輯,增加冗余項
利用卡諾圖,在兩個相切的圓之間,增加一個卡諾圈,并加在邏輯表達式之中。
如下圖所示,對數字邏輯 Y = A'B' + AC 增加冗余項 B'C,則此電路邏輯可以表示為 Y = A'B' + AC + B'C。此時電路就不會再存在競爭與冒險。
3)使用時鐘同步電路,利用觸發器進行打拍延遲
同步電路信號的變化都發生在時鐘邊沿。對于觸發器的 D 輸入端,只要毛刺不出現在時鐘的上升沿并且不滿足數據的建立和保持時間,就不會對系統造成危害,因此可認為 D 觸發器的 D 輸入端對毛刺不敏感。
利用此特性,在時鐘邊沿驅動下,對一個組合邏輯信號進行延遲打拍,可消除競爭冒險。
延遲一拍時鐘時,會一定概率的減少競爭冒險的出現。實驗表明,最安全的打拍延遲周期是 3 拍,可有效減少競爭冒險的出現。
當然,最終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設計需求,對信號進行合理的打拍延遲。
◆為說明對信號進行打拍延遲可以消除競爭冒險,我們建立下面的代碼模型。
module competition_hazard
(
input clk ,
input rstn ,
input en ,
input din_rvs ,
output reg flag
);
wire condition = din_rvs & en ; //combination logic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n) begin
if (!rstn) begin
flag <= 1'b0 ;
end
else begin
flag <= condition ;
end
end
endmodule
◆testbench 描述如下:
`timescale 1ns/1ns
module test ;
reg clk, rstn ;
reg en ;
reg din_rvs ;
wire flag_safe, flag_dgs ;
//clock and rstn generating
initial begin
rstn = 1'b0 ;
clk = 1'b0 ;
#5 rstn = 1'b1 ;
forever begin
#5 clk = ~clk ;
end
end
initial begin
en = 1'b0 ;
din_rvs = 1'b1 ;
#19 ; en = 1'b1 ;
#1 ; din_rvs = 1'b0 ;
end
competition_hazard u_dgs
(
.clk (clk ),
.rstn (rstn ),
.en (en ),
.din_rvs (din_rvs ),
.flag (flag_dgs ));
initial begin
forever begin
#100;
if ($time >= 1000) $finish ;
end
end
endmodule
◆仿真結果如下。
由圖可知,信號 condition 出現了一個尖峰脈沖,這是由于信號 din_rvs 與信號 en 相對于模塊內部時鐘都是異步的,所以到達內部門電路時的延時是不同的,就有可能造成競爭冒險。
雖然最后的仿真結果 flag 一直為 0,似乎是我們想要的結果。但是實際電路中,這個尖峰脈沖在時間上非常靠近時鐘邊沿,就有可能被時鐘采集到而產生錯誤結果。
◆下面我們對模型進行改進,增加打拍延時的邏輯,如下:
module clap_delay
(
input clk ,
input rstn ,
input en ,
input din_rvs ,
output reg flag
);
reg din_rvs_r ;
reg en_r ;
always @(posedge clk or !rstn) begin
if (!rstn) begin
din_rvs_r <= 1'b0 ;
en_r <= 1'b0 ;
end
else begin
din_rvs_r <= din_rvs ;
en_r <= en ;
end
end
wire condition = din_rvs_r & en_r ;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n) begin
if (!rstn) begin
flag <= 1'b0 ;
end
else begin
flag <= condition ;
end
end // always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n)
endmodule
◆將此模塊例化到上述 testbench 中,得到如下仿真結果。
由圖可知,信號 condition 沒有尖峰脈沖的干擾了,仿真結果中 flag 為 0 也如預期。
其實,輸入信號與時鐘邊沿非常接近的情況下,時鐘對輸入信號的采樣也存在不確定性,但是不會出現尖峰脈沖的現象。對輸入信號多打 2 拍,是更好的處理方式,對競爭與冒險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4)采用格雷碼計數器
遞加的多 bit 位計數器,計數值有時候會發生多個 bit 位的跳變。
例如計數器變量 counter 從 5 計數到 6 時, 對應二進制數字為 4'b101 到 4'b110 的轉換。因為各 bit 數據位的延時,counter 的變換過程可能是:4'b101 -> 4'b111 -> 4'b110。
如果有以下邏輯描述,則信號 cout 可能出現短暫的尖峰脈沖,這顯然是與設計相悖的。
cout = counter[3:0] == 4'd7 ;
而格雷碼計數器,計數時相鄰的數之間只有一個數據 bit 發生了變化,所以能有效的避免競爭冒險。
好在 Verilog 設計時,計數器大多都是同步設計。即便計數時存在多個 bit 同時翻轉的可能性,但在時鐘驅動的觸發器作用下,只要信號間滿足時序要求,就能消除掉 100% 的競爭與冒險。
◆小結
一般來說,為消除競爭冒險,增加濾波電容和邏輯冗余,都不是 Verilog 設計所考慮的。
計數采用格雷碼計數器,也大多應用在高速時鐘下減少信號翻轉率來降低功耗的場合。
利用觸發器在時鐘同步電路下對異步信號進行打拍延時,是 Verilog 設計中經常用到的方法。
Verilog 書寫規范
在編程時多注意以下幾點,也可以避免大多數的競爭與冒險問題。
- 1)時序電路建模時,用非阻塞賦值。
- 2)組合邏輯建模時,用阻塞賦值。
- 3)在同一個 always 塊中建立時序和組合邏輯模型時,用非阻塞賦值。
- 4)在同一個 always 塊中不要既使用阻塞賦值又使用非阻塞賦值。
- 5)不要在多個 always 塊中為同一個變量賦值。
- 6)避免 latch 產生。
下面,對以上注意事項逐條分析。
1)時序電路建模時,用非阻塞賦值
前面講述非阻塞賦值時就陳述過,時序電路中非阻塞賦值可以消除競爭冒險。
例如下面代碼描述,由于無法確定 a 與 b 阻塞賦值的操作順序,就有可能帶來競爭冒險。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a = b ;
b = a ;
end
而使用非阻塞賦值時,賦值操作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就不會帶來競爭冒險,如以下代碼描述。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a <= b ;
b <= a ;
end
2)組合邏輯建模時,用阻塞賦值
例如,我們想實現 C = A&B, F=C&D 的組合邏輯功能,用非阻塞賦值語句如下。
兩條賦值語句同時賦值,F <= C & D 中使用的是信號 C 的舊值,所以導致此時的邏輯是錯誤的,F 的邏輯值不等于 A&B&D。
而且,此時要求信號 C 具有存儲功能,但不是時鐘驅動,所以 C 可能會被綜合成鎖存器(latch),導致競爭冒險。
always @(*) begin
C <= A & B ;
F <= C & D ;
end
對代碼進行如下修改,F = C & D 的操作一定是在 C = A & B 之后,此時 F 的邏輯值等于 A&B&D,符合設計。
always @(*) begin
C = A & B ;
F = C & D ;
end
3)在同一個 always 塊中建立時序和組合邏輯模型時,用非阻塞賦值
雖然時序電路中可能涉及組合邏輯,但是如果賦值操作使用非阻塞賦值,仍然會導致如規范 1 中所涉及的類似問題。
例如在時鐘驅動下完成一個與門的邏輯功能,代碼參考如下。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if (!rst_n) begin
q <= 1'b0;
end
else begin
q <= a & b; //即便有組合邏輯,也不要寫成:q = a & b
end
end
4)在同一個 always 塊中不要既使用阻塞賦值又使用非阻塞賦值
◆always 涉及的組合邏輯中,既有阻塞賦值又有非阻塞賦值時,會導致意外的結果,例如下面代碼描述。
此時信號 C 阻塞賦值完畢以后,信號 F 才會被非阻塞賦值,仿真結果可能正確。
但如果 F 信號有其他的負載,F 的最新值并不能馬上傳遞出去,數據有效時間還是在下一個觸發時刻。此時要求 F 具有存儲功能,可能會被綜合成 latch,導致競爭冒險。
always @(*) begin
C = A & B ;
F <= C & D ;
end
如下代碼描述,仿真角度看,信號 C 被非阻塞賦值,下一個觸發時刻才會有效。而 F = C & D 雖然是阻塞賦值,但是信號 C 不是阻塞賦值,所以 F 邏輯中使用的還是 C 的舊值。
always @(*) begin
C <= A & B ;
F = C & D ;
end
◆下面分析假如在時序電路里既有阻塞賦值,又有非阻塞賦值會怎樣,代碼如下。
假如復位端與時鐘同步,那么由于復位導致的信號 q 為 0,是在下一個時鐘周期才有效。
而如果是信號 a 或 b 導致的 q 為 0,則在當期時鐘周期內有效。
如果 q 還有其他負載,就會導致 q 的時序特別混亂,顯然不符合設計需求。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if (!rst_n) begin //假設復位與時鐘同步
q <= 1'b0;
end
else begin
q = a & b;
end
end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編譯器都支持這么寫,上述的分析也都是建立在仿真角度上。實際中如果阻塞賦值和非阻塞賦值混合編寫,綜合后的電路時序將是錯亂的,不利于分析調試。
5)不要在多個 always 塊中為同一個變量賦值
與 C 語言有所不同,Verilog 中不允許在多個 always 塊中為同一個變量賦值。此時信號擁有多驅動端(Multiple Driver),是禁止的。當然,也不允許 assign 語句為同一個變量進行多次連線賦值。
從信號角度來講,多驅動時,同一個信號變量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多次不同的賦值結果,就有可能產生競爭冒險。
從語法來講,很多編譯器檢測到多驅動時,也會報 Error。
6)避免 latch 產生
-
濾波電容
+關注
關注
8文章
458瀏覽量
40075 -
反相器
+關注
關注
6文章
311瀏覽量
43374 -
門電路
+關注
關注
7文章
199瀏覽量
40191 -
數字電路
+關注
關注
193文章
1608瀏覽量
80677 -
觸發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000瀏覽量
612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