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制造企業搞數字化轉型時,從“兩流一態”的內涵提要求、做規劃,效果往往更好。反之,如果數字化轉型工作沒有伴隨生產流程的改造、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效果往往不會太顯著。
文章信息
本文作者郭朝暉老師,優也首席科學家,前寶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工業智能領域權威專家,公號蟈蟈創新隨筆。
前些天看到有一篇文章,探討了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文章的作者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打通業務的信息流。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卻更多地是從數字化技術本身找答案,視野有些窄了。4月份,孟晚舟有過一個發言,認為成功的數字化轉型都是(業務)戰略驅動的。在我看來,這個觀點更有道理一些,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到的。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把數字化轉型分成五個層次:
? 第一個層次購買或利用數字化工具;
?第二個層次自主開發一些數字化技術(如工業APP);
?第三個層次通過促進多方協同、資源共享、知識復用,用于提質、降本、提效率,本質上是優化現有的業務;
?第四個層次業務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市場或者進行生產方式的變革;
?最高層次是通過技術創新開創全新的商業或生產模式。
在這5個層次中,前面兩個層次基本上是技術或者戰術問題,技術人員可以解決。達到后面的三個層次,則需要企業家、甚至優秀的企業家才能解決。其中,最后兩個層次,屬于典型的戰略驅動。一般來說,層次越高,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空間就越大。低層次往往只能小打小鬧,高層次才有可能大干一場。從這個角度看,孟晚舟的觀點是有道理的。但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只能做有條件做的事情。
把數字化轉型看做“打通業務的信息流”,主要針對的是第三層次;而用(業務)戰略驅動數字化轉型,則是第四、第五個層次。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字化技術是手段、甚至是重要手段。但在進行高層次的轉型時,需要進行復雜的資源配置,數字化資源未必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手段。
殷瑞鈺院士喜歡用CPS的概念描述智能化。殷院士經常強調:智能化要有物理側的基礎。比如,生產流程要順、工序之間的接口要靈活,信息側的智能化才便于發揮作用。脫離物理側的數字化轉型,能做的事情往往不多。
前面談到,有人認為數字化轉型的根本在于信息流的打通。換句話說,要消除信息的斷點。但是,如果生產流程對接不順,物理上就會有斷點。單純的信息流打通有用嗎?即便有用,最終的效果一定不理想。另外,在生產過程中,人往往是業務活動中的斷點。如果能更多地采用自動化設備,就易于消除物理側產生的斷點,也易于收集數據、打通信息流的斷點。
所以,對許多企業來說,重構并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自動化水平,往往能夠為數字化轉型奠定比較好的基礎。單純談數字化的打通,效果是有限的。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了這個道理。
殷瑞鈺院士經常談到三流一態:物質流、信息流、能量流和設備狀態。在鋼鐵行業,能量是個耗散的過程,能量流順暢意味著生產過程的順暢;設備狀態的良好,意味著物理側的健康。對多數離散制造業,能量流的重要性可能會差一點,但至少應該是“兩流一態”。 制造企業搞數字化轉型時,從“兩流一態”的內涵提要求、做規劃,效果往往更好。反之,如果數字化轉型工作沒有伴隨生產流程的改造、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效果往往不會太顯著。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869瀏覽量
55343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08瀏覽量
61728
原文標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打通信息流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數字化企業,微信公眾號:數字化企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