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中國科學院:金屬所柔性應變傳感器的手勢識別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基于手勢識別技術的可穿戴柔性電子設備在醫療健康、機器人技術、人機交互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頗具應用前景。研制性能優異的柔性應變傳感器是實現高性能可穿戴設備應用的重要基礎。傳感器的靈敏度決定可穿戴設備的感知精度,而在過載、瞬時沖擊、多次循環彎曲/扭折等條件下的機械魯棒性將影響可穿戴設備實際應用環境條件下的長期可靠服役。目前,采用簡單方法制備兼具高靈敏度和機械魯棒性的柔性應變傳感材料頗具挑戰性。如何將基礎研究獲得的高性能柔性應變傳感器推廣應用到人機交互系統等實際應用場景中,將為此類器件的研發提供全新思路。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薄膜與微尺度材料及力學性能研究團隊,在前期柔性基體金屬薄膜力學行為研究的基礎上,基于柔性器件傳感的力學原理,提出將裂紋類傳感器的傳感機制引入高機械魯棒性蛇形曲流結構中,通過對傳感層進行巧妙的高/低電阻區調控實現高靈敏度傳感的學術思想,研制出靈敏度與裂紋類傳感器相當(GF > 1000)且機械魯棒性優異的柔性應變傳感器。該傳感器在過載、沖擊、水下浸泡、高/低溫等嚴苛環境條件的作用下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穩定響應周次達10000周。同時,該傳感器具有響應和回復時間快(< 58 ms)、滯后性低等優勢。?
該團隊將傳感器進一步集成到自主設計的無線可穿戴人機交互系統中,結合機器學習、用戶界面設計等技術實現了實時手語翻譯功能。傳感器的高靈敏度和響應速度賦予了該系統及時準確的感知能力,同時高機械魯棒性則賦予該系統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長期可靠服役的能力。該系統利用機器學習分類算法實現了對15種單一手勢手語的識別和6種組合手勢手語的識別(識別準確率分別達98.2%和98.9%)。系統整體的響應時間小于1s。成本低廉、質輕便攜且操作簡便的系統既可將手語實時翻譯成語音播放,又可通過定制的用戶界面實現信號曲線和翻譯結果的可視化。
后期可通過優化電路設計、擴展機器學習的手勢或手語數據庫,將該手勢識別技術進一步應用于人機交互、虛擬現實、手勢認證、智能傳感、醫療健康等關鍵場景。該研究為實現柔性條件下的穩定增敏機制提供了新思路,有望促進可穿戴人機交互系統的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此外,該團隊基于微小尺度材料和納米金屬層狀復合材料力學行為基礎研究工作的長期積累,研制出微機電系統(MEMS)采用超長服役壽命的納米復合材料,有望應用于航天、通訊、導航和新能源等領域的射頻MEMS上。?
傳感動態
【“三個百萬”訂單,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MEMS傳感器加速應用“上車”】
近日,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美泰科技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市場拓展再獲突破,自主研發的MEMS慣性器件與系統累計實現百萬級裝車,并獲得多家重點新能源車企50多款新能源車型定點,MEMS壓力傳感器與芯片獲得兩百萬只訂單,安全氣囊加速度傳感器完成量產定型,正在國內主流車廠開展應用驗證。
萬物互聯時代,只要需要感知的領域,都需要傳感器。MEMS慣性傳感器應用到汽車上,就化身成汽車“五官”,實時檢測和測量加速度、傾斜、旋轉和多自由度運動,精確完成“全天候”定位定向。以MEMS慣性傳感器為核心打造的慣性導航系統,能在GPS、北斗、5G等信號不佳時“挺身而出”,利用感知的道路信息和對汽車航跡的推演,提供即時定位和導航功能。
作為國內MEMS慣性器件的先行者,美泰科技搶抓MEMS慣性器件在汽車領域的發展機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產能、加強供應鏈建設,實現MEMS慣性器件與系統在自動駕駛市場的全覆蓋,加快MEMS傳感器產業化的全速發展,成功入圍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并連續多年榮獲中國半導體MEMS十強企業。
面向未來,美泰科技將聚焦核心競爭力,借助感知力量,打造極致產品,持續提高自動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不斷推動中國MEMS技術高質量發展。
【安徽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車用金屬基MEMS壓敏芯片量產線和傳感器生產項目在桐城開工】
6月12日上午,安徽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車用金屬基MEMS壓敏芯片量產線和傳感器生產項目開工儀式在桐城經開區舉行。
據悉,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的金屬濺射薄膜壓敏芯片IDM模式規模量產企業。
在桐投資建設的車用金屬基壓敏芯片及壓力傳感器生產線,專為汽車產業提供高端芯片和傳感器產品,項目總投資10億元,建設潔凈生產車間、電子研發中心、聯合廠房和相關配套設施,全面達產后預計年產值30億元。該項目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是桐城市鏈式招商的又一碩果,將為桐城新能源汽車產業提質升級、聚鏈成群注入新的動能。
今年以來,桐城經開區錨定“千億園區”的既定目標,圍繞“兩新一同”新興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精準發力,突出招大引強,做實安商服務,重大項目捷報頻傳,重點投資持續加碼。今年以來,共引進17個億元以上項目,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7個,為桐城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添“強引擎”,再塑“增長極”。
【因蘋果 iPhone 15 系列 CMOS 產能不足,消息稱索尼向臺積電子公司追加訂單】
6 月 13 日消息,據鉅亨網報道,消息傳索尼因自家圖像傳感器后段產能不足,向臺積電旗下的采鈺擴大彩色濾光膜訂單。另據業界消息,索尼進行此次采購之后,將在鄰近地區進行晶圓重組,并有望把重組過程交給當地產能最大的同欣電子。對此,同欣電子表示不予置評。
供應鏈表示,由于新一代蘋果 iPhone(iPhone 15 系列)將全面升級到 4800 萬像素主攝鏡頭,相比當前僅由 iPhone 14 Pro / iPhone 14 Pro Max 等高端機型搭載,其需求量自然大幅提升。再加上傳感器尺寸加大,導致索尼自家產能吃緊。因此,索尼繼去年首次將像素層訂單交給臺積電生產之后,今年有興趣進一步將后端制程擴大給外圍供應商。
據業界預測,由于索尼目前最新的手機用傳感器采用了堆疊式技術,其結構從以往的兩層提升至三層,需要更復雜的制造工藝、流程,因此索尼將采用“雙軌并進”的策略,在自身專注擴充前段產能的同時,有望擴大與臺積電的合作,由臺積電協助生產光電二極管、邏輯層,再將后端產能交給采鈺和同欣電子完成。
索尼目前最新的手機 CMOS 傳感器大多采用了堆疊式技術,結構上將光電二極管與放大電路進行堆疊,其優點在于可有效提升對光線的靈敏度、信噪比,大幅降低圖像噪點。
【重磅!2022年全球上市儀器公司營收TOP20排行榜】
2022年,受新冠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發達國家通脹高企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在“顛簸”中緩慢復蘇。反映到上市科學儀器公司的業績“晴雨表”中,有的企業不堪擾動出現下滑,也有企業穩健操盤實現主營業務昂揚增長。增長的動力源自于哪里,挑戰又有哪些?在上市儀器公司陸續發布全年財報之后,儀器信息網特別制作“2022年全球上市儀器公司營收TOP排行榜”,共探行業發展大勢。
1、賽默飛:營收首次突破400億美元
2022年,賽默飛營收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其中,生命科學業務以201.5億美元的收入連續第十年位列行業榜首,新冠三年業績雙位高增長;實驗室產品和生物制藥服務業務得益于收購合同研究機構PPD猛增51%;分析儀器業務9%的增長由電子顯微鏡以及色譜、質譜儀需求拉動。新冠嚴重時,賽默飛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業務營收暴增;回歸常態后,賽默飛的分析儀器業務又迎頭趕上。布局優質賽道、構建強大的業務矩陣、注重協同效應,構成了儀器巨頭業績猛增的“獨家秘訣”。
2、丹納赫:瘦身后更聚焦大健康領域
丹納赫近兩年的關鍵詞是“瘦身”,先是剝離了牙科業務,2022年又將原生命科學業務拆分為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構成診斷、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環境及應用解決方案四大板塊。2023年干脆將哈希等在內的環境與應用解決方案也剝離出去,全面聚焦大健康業務。丹納赫集團營收2022年首次突破3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7%,中國主導的質譜儀業務驅動增長。
3、蔡司:收入首次超過 80 億歐元
2022年蔡司收入首次突破80億歐元,半導體制造技術部門更是實現了創紀錄的收入,對半導體生產制造設備的高需求,尤其是深紫外 (DUV) 和極紫外 (EUV) 光刻系統的需求持續增長。EUV 光刻是半導體行業實現芯片進一步小型化的關鍵技術。未來,下一代 EUV,即 High-NA EUV將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強大、更節能的芯片。在工業質量與研究部門,X 射線顯微鏡、光學和電子顯微鏡以及服務業務的需求有所增加。
4、安捷倫:制藥需求驅動,收購動作頻頻
安捷倫2022年總營收68.5億美元,同比增長8%。近兩年收購動作頻頻,包括一家可以將AI技術集成到GC/MS平臺的企業Virtual Control、聚合物表征領域解決方案供應商Polymer Standards、專注于創新電子捕獲解離技術的初創公司e-MSion。需求強勁的終端市場依舊是制藥,光譜、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細胞分析、液相質譜產品放量拉動增長。
5、阿美特克:業績好到上調全年預期
阿美特克電子儀器集團銷售額為42.3億美元,同比增長12.4%,運營利潤為10.9億美元。機電設備集團銷售額為19.2億美元,同比增長7.8%,運營利潤為5.04億美元。強勁的需求還帶動了2023年一季度訂單穩健增長以及積壓訂單。鑒于此,阿美特將上調全年銷售額及收益指導。
6、賽萊默:強勁需求和積壓訂單帶來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通貨膨脹、戰略投資和芯片短缺的影響超過了價格實現和生產力節約的收益。但賽萊默第四季度取得的業績遠超預期,強勁的需求和積壓訂單增長帶來了強勁的兩位數收入增長以及利潤率大幅上漲。為應對全球日益加劇的水資源挑戰,1月23日賽萊默宣布以75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Evoqua,從而創造了一個變革性平臺。
7、Illumina:44.04億美元的凈利虧損
Illumina2022年報告收入為 45.84億美元,同比上一年基本持平,但錄得44.0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9億元)的凈利虧損,與Illumina不惜硬剛反壟斷法都要收購的GRAIL有關。屋漏偏逢連夜雨,2022年第四季度Illumina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同比下降22%,既有自身產品換代的問題,也有外部競爭加劇的原因。面對股價下跌、利潤下行、高管爭奪代理權等諸多問題,Illumina近兩年的日子不太好過。
8、賽多利斯:連續三年雙位數高速增長
在經歷了因新冠大流行而異常強勁的兩年之后,在需求正常化和新冠相關業務大幅下降的2022年,賽多利斯訂單量同比下降至40.07億歐元,但“生物工藝解決方案”和“實驗室產品及服務”兩大業務還是支撐起了全年15%的增長,且業務的85%都專注于生命科學領域。賽多利斯的三個業務區域中,美洲地區漲幅最大,疫情在中國造成的影響以及俄羅斯業務的大幅減少對增長的影響相對較小。
9、梅特勒-托利多:終端市場+數字工具“組合拳”
梅特勒-托利多總營收39.2億美元,同比增長5%,其中實驗室業務營收22.3億美元,同比增長7%。利用Spinnaker項目瞄準生物制藥、鋰電池、半導體、可持續材料等熱門領域的增長機會。鑒于客戶對自動化、數字化、安全的需求增加,通過使用eDemos、數字圖書館、價值銷售指南和電子學習等數字工具和資源組合,促進銷售團隊與客戶互動。
10、島津:液相色譜銷量逐年攀升
2022財年島津總營收4822億日元(約35.5億美元),增長13%,主要由液相色譜儀和質譜儀系統等關鍵業務的強勁銷售,驅動了整體營收。分析計測事業部總營收3146億日元(約23.2億美元),該部門在中國營收741億日元(約5.3億美元)。隨著全球藥物研發、生產的迅速發展,以藥物為中心的液相色譜儀的銷售量也在逐年攀升。同時,北美的環境監管和歐洲的臨床監管對質譜儀的需求在迅速增長,中國市場因下半年政府預算釋放促進了學術領域的增長。
11、珀金埃爾默:拆分剝離,新冠檢測紅利不再
2022年,珀金埃爾默將其分析和企業服務業務與生命科學與診斷業務分拆,前者保留PerkinElmer的企業名稱和品牌,后者以Revvity作為全新名稱、品牌運營。整個財年珀金埃爾默收入同比下降14%,主要受診斷業績下滑拖累,但發現和分析解決方案的持續運營收入為12.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4%。珀金埃爾默在中國的免疫診斷業務受新冠影響較大,公司預計業務將在2023年下半年恢復正常。
12、沃特世:液相色譜、質譜兩位數增長
沃特世2022年營收總額29.7億美元,同比增長7%,終端市場受美洲持續增長勢頭的帶動上漲了14%,工業終端市場增長15%,儀器銷售額增長了16%,液相色譜、質譜和TA系統實現兩位數增長,經常性收入增長了9%。2023年2月,沃特世宣布計劃以13.6億美元現金收購光散射和場流分離公司Wyatt Technology,該收購預計將于第二季度完成,幫助沃特世建立生物分析表征業務。
13、伯樂:新冠相關產品銷售額下降
伯樂2022全年銷售額為28億美元,同比下降約4%,與疫情相關產品的銷售額下降有關。生命科學部門營收13.5億美元,同比下降3.6%,主要由色譜、抗體產品的強勁增長所驅動,部分被新冠關需求下降導致的qPCR產品銷售下降所抵消。2022全年充滿了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通貨膨脹壓力和供應鏈的限制,伯樂繼續推進許多運營轉型舉措,包括將部分歐洲制造業轉移到亞洲、啟動新的電子商務計劃等,以最終實現可衡量的運營效果。
14、布魯克:專注生命科學領域,四大業務全線增長
布魯克BSI BioSpin營收7億美元,增長0.8%,主要由臨床前成像業務增長和生物制藥過程分析技術所貢獻,被不利的貨幣影響所抵消。BSI CALID營收8.2億美元,增長0.3%,主要隨質譜業務、蛋白質組學需求增長所驅動。BSI Nano營收7.9億美元,增長13%,增長主要由工業市場和半導體客戶的強勁需求推動。BEST營收2.4億美元,增長6%,增長主要由磁共振成像設備制造商對超導體的強勁需求驅動。
15、凱杰:PCR及核酸擴增產品收入下降6%
在樣品技術領域,凱杰2022年收入7.97億美元,2021年8.51億美元同比下降1%。診斷解決方案產品收入6.61億美元,同比2021年6.39億美元增長9%。PCR及核酸擴增產品收入3.91億美元,同比2021年4.34億美元下降6%。基因組及NGS產品收入2.25億美元,同比2021年2.45億美元下降3%。
16、HORIBA:拉曼、粒度、X射線熒光分析儀銷量攀升
盡管面臨全球通貨膨脹和復雜國際局勢的影響,HORIBA在2022年還是實現了20%的強勁增長,營收達2701億日元(約19.4億美元)。科學儀器事業部各個市場對用于開發和制造過程的測量和分析設備需求都很旺盛,半導體生產設備制造商對光學元件的強勁需求帶來了銷售額的增長,拉曼光譜儀、粒度分布分析儀、X射線熒光分析儀和其他設備在先進材料和生命科學相關市場的銷售額增加。
17、思百吉:馬爾文帕納科所在部門增長24%
思百吉將馬爾文帕納科與PMS整合為思百吉科學部門,該部門2022年的營收達到6.58億英鎊(約8.19億美元),同比增長24%,訂單量增加了12%。思百吉科技超過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制藥,在快速增長的半導體和先進材料市場以及原材料和先進研究領域持續強勁。從地域看,亞洲對的產品需求特別旺盛。
18、艾本德:生物工藝業務銷售額首超1億歐元
2022年艾本德收入增長至12.3億歐元,同比增長12%。生物工藝業務部門尤其成功,2022年銷售額首次超過1億歐元;分離與儀表業務部門也表現良好,銷售額較上年增長14%,液體處理業務也增長14%。中國市場的銷售額比前一年增長了28%,美洲和亞太/非洲(APA)的銷售額分別增長了26%和10%。在受俄烏沖突影響特別嚴重的歐洲市場地區,銷售額下降了5.7%。
19、帝肯:喜提11億瑞士法郎營收
2021財年帝肯的營收為9.65億瑞士法郎,2022財年直接跨越11億大關,實現21%的跨越式增長。新冠大流行重塑了許多實驗室流程,帶來研究、制藥和診斷實驗室對自動化的強勁需求,帝肯在擅長的OEM領域收獲了更多生命科學合作伙伴。帝肯對醫療和生命科學儀器OEM開發商Paramit的整合接近尾聲,智能自動化控件、尖端用戶界面、智能組件、基于云的應用程序支持和服務數字化等數字化產品將帶來持續性增長。
20、JEOL:電子顯微鏡的需求正在增加
日本電子2022財年營收1627億日元(約11.7億美元),同比增長18%,銷售額、營業利潤刷新最高紀錄,訂單和積壓訂單也創下歷史新高。JEOL關注不斷增長的半導體、藥物發現、電池等市場。在半導體領域,東亞/中國等地區的TEM詢問需求仍然很強烈。由于產品的小型化和復雜性,對電子顯微鏡(TEM、SEM)的需求也正在增加。
【中國占比超三分之二,去年全球蜂窩物聯網設備突破 27 億臺】
6 月 13 日消息,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報告,2022 年全球具備蜂窩網絡連接的物聯網設備達到 27 億臺,同比增長 29%。
報告認為蜂窩物聯網設備將以 10.8%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估在 2030 年會突破 60 億臺。
報告中指出 2022 年,中國在蜂窩物聯網設備中的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其次是歐洲和北美市場。
蜂窩物聯網連接在提高生產力、簡化操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停機時間、自動化流程和為行業節省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 年年底前安裝的蜂窩物聯網設備中,將近 90% 都采用 4G 和 NB-IoT。4G 物聯網設備在 2016 年超過 2G 和 3G 之后,目前已經成為蜂窩物聯網連接的首選技術。
在中國主要推廣使用 NB-IoT,而在日本、澳大利亞和北美則更喜歡 LTE-M 技術用于低端應用;歐洲市場則組合使用了 NB-IoT 和 LTE-M。
審核編輯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0文章
51035瀏覽量
753068 -
手勢識別
+關注
關注
8文章
225瀏覽量
477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