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論分析
在移動通信中,我們經常需要多頻段信號傳輸。那么收發系統中的關鍵一環——多通帶濾波器的設計,成為了現在設計的關鍵。
雙通帶濾波器的設計一般有多種方法,常見的有帶通濾波器與帶阻濾波器串聯形成雙通帶、雙模式諧振,構造雙通帶函數以及四分之波長開路短截線法等[1]。
本文采用開路短截線的方法。在一個寬頻帶上采用四分之一開路短截線,將寬頻帶上的傳輸信號阻斷,構造一個帶阻濾波器來實現雙頻帶的濾波器設計。
2、設計建模
1、設計指標:
一通帶范圍2.4GHz-3GHz,二通帶范圍5.1GHz-5.8GHz;通帶內VSWR<2;通帶內插入損耗小于3dB;帶外抑制小于20dB。
2、帶通濾波器建模
如上圖所示為寬帶四分之一短截線微帶帶通濾波器模型。縱向條帶均為四分之一波長lambda=c/(4*f)=15mm左右。(由于寬頻帶,我們f采用5GHz作為初值)在條帶終端我們設置通孔(via)將條帶接地,構成微帶短截線。同時各縱向條帶間的間距也為四分之波長。
板材采用Rogers5880,介電常數2.2,板材厚度0.508。使用此值為高頻常用板材,Q值低,帶寬大。
圖形建模采用參數化建模,同時將模型分為左右兩部分只構建左邊模型,接著采用mirror鏡像即可。如下圖所示
建模完成后,我們設置求解過程。
(1)Freuency:0-7GHz
(2)Boundaries:
Y,Z方向:open(add space)
X方向:open
(3)Solver:Time Domain
(4)waveguide Port:直接選擇x方向的Positive和Negative即可。
具體設置過程請查看往期CST詳細使用過程。
(5)結果分析:
如上圖所示為仿真后的結果。3dB通帶范圍為2.6GHz-5.9GHz。右邊帶達到設計要求,左邊帶未達到設計要求。不要擔心,這只是設計過程,基本達標即可,下面我們還要進行優化。
3、帶通濾波器設計
設計模型如下圖所示,以上文同樣的方法采用mirror鏡像將下面的帶阻部分建模。即四條四分之波長傳輸線。注:此時不是短截線。
模型設計好以后,我們跑一次發現,根本達不到設計要求(注:筆者此時的四分之波長微帶線均為優化好的長度,所以略有偏差。),于是我們采用CST的優化方法,將濾波器進行優化,得到我我們需要的參數指標。讀者也若對濾波器有一定理論基礎,也可以采用Par.Sweep的方法手動調整參數,提高效率。注意調節順序為上面五個調整帶通,下面4個調整帶阻即可。本文才用傻瓜式的優化形式。
CST的優化方法如下圖所示,打開Optimizer。如下圖所示。
在Settings界面,我們選擇最基本的Trust Region Framework的優化模式。接著選擇全部的影響濾波器的參數。即各條傳輸線的寬度w1-w9;上下各條傳輸線的長度L_1-L_9。選擇10%的初始值波動范圍。
在goals頁面,我們設定目標函數
(1)設定S21參數,即通帶內2.4-3GHz內S21的幅度(Mag/dB)>-3dB。同理我們設置第二頻段。
(2)設定S11參數。即通帶內2.4-3GHz內S11的幅度(Mag/dB)>-10dB。同理我們設置第二頻段。(注:S11小于-10dB的意思為VSWR小于2,與題目對應。具體計算過程參考微波技術基礎中反射系數Γ,S11,VSWR的關系)。
(3)點擊Start開始求解。完成后,我們得到結果如下:
1/通帶插入損耗與帶外抑制:
讀下圖我們發現,通帶內插損2.4-3GHz、5.1-5.8GHz均小于-3dB;圖中mark3,帶外抑制達到-20dB。
2/電壓駐波比VSWR
讀下圖我們發現,設計指標內2.4-3GHz、5.1-5.8GHz基本達到小于2的設計要求。
最后,我們通過Monitors觀察濾波器上的場分布,如下所示。我們采用通帶內的2.7GHz和5.5GHz,我們發現四分之一波長傳輸線上右明顯的一個駐波的電壓分布,即達到了四分之波長的設計要求。
同時本文的仿真環節,也可以采用ADS優化,采用CST驗證的方式。
-
VSWR
+關注
關注
0文章
60瀏覽量
15982 -
帶阻濾波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31瀏覽量
10046 -
電壓駐波比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瀏覽量
7631 -
CST
+關注
關注
7文章
63瀏覽量
177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