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總量居世界第二。如今數字中國最主要的發展挑戰,就是數字鴻溝正在從“接入鴻溝”轉向“能力鴻溝”,城鄉間、地區間、領域間、人群間的數字化發展應用差距較為明顯。
如何才能提升各個行業個性化的數字能力,彌合區域、領域之間的能力鴻溝?答案的關鍵在于感知。
我們知道,智能化的核心邏輯在于對數據的有效獲取、留存與利用,獲取數據是一切的開端。而在中國大地上,還有大量行業、領域的數據難以被有效獲取,或者數據獲取后無法有效存儲、應用。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跨越數字中國的能力鴻溝,就要從行業感知的能力建設出發。
6月7日-10日,2023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期間,華為行業感知不僅大規模參展,還參與到了一系列行業話題的討論中。尤其在6月7日舉行的第八屆優秀創新產品推薦頒獎儀式上,經過測評、媒體公示和專家評審,華為行業感知魔方2.0雙目全彩AI筒型攝像機、智能交通邊緣ITS800-E脫穎而出,分別榮獲“重大行業創新貢獻獎”和“創新產品特等獎”。
可以看到,目前各界對行業感知的價值與技術正在高度肯定。把數字中國建立在行業感知的底座上,正在成為各界共識。
作為智能底座的感知需求
目前階段,產業智能化與智能產業化的發展如火如荼,各行業都在探索自己的智能化路徑。而AI的三要素是數據、算力、算法,其中算法與算力都有標準化的商業來源,只有數據是每個行業、每個領域最獨特的東西,也是AI能夠與本地定制化需求結合的核心。因此,數據感知是一切智能化的前提條件,但在實際發展中,我們卻會發現行業感知中有一系列需求還沒有被滿足,比如說:
1. 大量數據無法感知,難以洞察。一些數據由于感知能力不足,而無法被有效捕捉。其中關鍵的一點,在于目前這一領域的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視覺層面,但有大量信息和數據,必須通過雷達感知、光感知等綜合方案來獲取。因此,從視覺感知走向綜合性、多維度的行業感知方案刻不容緩。
2.智能感知成本過高,產品不適配。作為新的智能化能力,行業感知需要一系列新技術、新解決方案以及成本適宜的產品來支撐,從而讓街頭巷陌的小場景、小需求也可以準確獲得感知能力。
3.智能感知與行業特性、行業需求不適配。社區、街道、小園區、小醫院甚至一家小店,都有自己獨特的行業特性與行業需求,這些需求無法與智能感知能力建立有效聯系,也導致了數字化鴻溝的出現。
面向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看到華為行業感知拿出了綜合性、立體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在2023安博會的展區當中,華為行業感知展臺以“感知萬物,點亮智能世界”為主題,設立了軟件定義攝像機、感知邊緣、商業方案、華為坤靈分銷業務、光纖感知、全光園區、全屋智能、開放生態等八大主題展區,全面展示了最新的產品與實踐,證明了華為產品的多樣性與協同優勢,可以帶給智能感知以新的支持。而魔方2.0雙目全彩AI筒型攝像機、智能交通邊緣ITS800-E兩款產品的獲獎,則證明了華為在智能感知領域的技術力持續領先。
感知是智能的底座。從安博會看向更遠的地方,會發現華為行業感知的技術與能力,已經在扎實推進數字中國的持續發展。
以多維感知帶來智能綻放,社區的數字進化
數字中國的發展與升級,不僅有智慧城市這樣的“大場景”,更多是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的小地方、小場景,這些領域和行業同樣需要智能感知能力。在行業感知層面,華為與普惠需求緊密聯接的代表,就在智慧社區領域。
面向智慧社區發展需求,華為行業感知的技術優勢與產品價值,已經釋放到了我們生活中的眾多場景。
(華為行業感知領域副總裁 唐本瑩)
6月8日下午,在5G+AloT智慧社區(園區)&智能家居高峰論壇上,華為行業感知領域副總裁唐本瑩帶來以“感知萬物 點亮智慧社區”為主題的演講。唐本瑩表示,感知是一切智能的基礎,智慧社區建設需要更可控的建設成本、更高效的智能、更豐富的業務應用以及更多樣化的智慧社區服務。
基于在AI領域多年的技術能力積累與沉淀,華為通過一系列獨有的技術能力加持,以AI Turbo、超級編碼、SDC OS等核心技術,為社區場景量身打造了智慧綜合安防解決方案。
比如說,對于社區、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來說,視頻的有效存儲與長時間留存往往至關重要,但同時也會消耗極大的成本。為此,華為提供加持SuperCoding超級編碼技術的前端及后端產品,能夠降低50%以上存儲空間,且畫質不損失、智能不下降,對應社區的數字化建設來說具有極高的性價比。
社區對周界、目標、車輛的智能管理需求已經成為剛需,這要求感知設備必須具備前端的智能算力,且需要具備足夠的準確率與性價比。通過華為AI Turbo根技術加持,可以實現產品在同等算力下性能提升一倍,性價比提升60%。面臨周界檢測、目標檢測與抓拍等場景化需求,識別距離與準確率穩定提升,比如在周界檢測場景下,檢測距離可以從30米提升至40米,識別準確率從92%提升至95%。在算法層面,基于好望AI框架+端邊云協同能力,可以實現算法的快速迭代,端邊云靈活部署、推理高效運行。
面向具有個性化的社區智能化需求,華為堅持 “平臺+生態”的合作模式,以開放的AI架構和專家團隊,助力伙伴打造電瓶車進入電梯檢測、煙火檢測、人員跌倒檢測等30+智能算法,匹配社區業務的多樣化需求,從而讓多維感知的數字化能力真正落地社區,扎根社區,為煙火人間添加一道智能守護。
以立體協作推動產業發展,多個市場的協同突破
除了智慧社區場景外,華為行業感知還在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和發展。
比如在智慧城市領域,華為行業感知推出了普惠全結構化小筒攝像機,以及AI超微光3.0電警卡口攝像機等一系列先進產品,可以有效破解智能成本高、城市光污染等難題,實現智能感知能力覆蓋城市每個角落。
在商業與分銷市場上,華為行業感知也持續發力。不久前,華為發布了面向分銷市場的華為坤靈品牌,通過整合政策、產品、解決方案、服務和數字化工具平臺,全面覆蓋中小企業數字化的業務需求。華為坤靈通過提供適銷的D系列攝像機、NVR800及其他配套設備,為社區、小園區、小醫院、小工廠、連鎖商超、連鎖餐飲等典型場景構建綜合安防解決方案。在過去4年中,華為已經在智慧園區、智慧校園、智慧醫院、智慧小區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
通過發揮多技術融合優勢,華為在感知領域推出了具備“極易集成”“極好銷售”“極快交付”“極簡運維”“極優體驗”的“5極”產品,例如面向商業市場打造的“全智能、惠智能、輕智能”系列攝像機,推出了10+細分場景和70+產品組合方案;面向教育、醫療、制造、中小企業等重點行業將推出30+小而美方案和60+適銷新品。
行業感知,順勢且篤定
整體而言,我們可以看到華為行業感知在2023安博會的表現非常出色,既深度展示了感知這個關鍵詞所代表的產業價值,也拿出了一系列具有說服力的產品與行業案例。
在這背后,是華為對感知技術長期的積累,以及在行業感知的商業賽道上順勢而為,應時而變。
2023年初,華為正式將“機器視覺”升級為“行業感知”。其原因在于,華為看到了視覺感知、光纖感知、雷達感知等多技術融合的必要性與龐大需求,于是通過業務升級,來更好地發揮端、邊、云、網等多產品組合優勢,構筑差異化的行業感知解決方案。這種順勢而變的背后,是華為看到了感知作為智能世界底座的價值,于是明確提出了要將“感知”作為行業數字化的核心能力長期投入。
順著數字化浪潮,篤定智能化趨勢。在2023安博會的舞臺上,可以看到行業感知作為數字中國底座的確定性未來;看到華為發力這一領域,積極探索千行百業智能化的持續飛躍。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7瀏覽量
251516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1文章
4369瀏覽量
120287 -
數字中國
+關注
關注
0文章
60瀏覽量
8200 -
智慧社區
+關注
關注
2文章
204瀏覽量
16316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53瀏覽量
182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