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不需要建立一個數據中心,但很可能會參與設計用于數據中心的芯片;或者在關注數據中心的 IP;或者擔心先進節點設計工具的某些方面,其中大部分會發生在數據中心。因此,很有必要簡單了解現代數據中心的組成。
幾十年來,設計芯片的最大變化之一是從低速并行接口轉到高速串行接口。對于長距離的廣域網 (WAN),我們一直使用串行接口,因為在全國或全世界范圍內鋪設大量電線是十分昂貴的。這些接口通常通過電信公司提供的 56kbps 或 64kbps 的線路運行;或者如果預算充足,可以使用 1.5Mb/s 的 T1 線路。如今,長途信令幾乎都是用光纖完成的,數據速率越來越高。有時是點對點傳輸,數據中心所有者擁有自己的光纖;或者可能只是通過一個互聯網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節點,訪問公共網絡,或者搭上互聯網主干網絡,從 A 傳輸到 B。
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局域網 (LAN) 開始普及,使用以太網或各種環形技術(阿波羅飛船和劍橋大學都使用過令牌環 (Token Ring))。但電路板上的芯片使用了大量的引腳,有時為了降低成本而進行多路復用。這些信號速度相對較慢。事實上,它們實在太慢了,以至于當速度變快時,我們竟然需要擔心封裝引腳的電感。但是,即使發明了具有更多引腳的球柵陣列 (BGA),引腳仍然不夠用,特別是當總線從 16 位發展到 32 位,再到 64 位,甚至更寬時。解決辦法是在單個(或幾個)引腳上運行每個數據流,這就是被稱為 SerDes(串行器-解串器)的超快速串行接口。信號在芯片上是并行的,但串行器將作為一個串行比特流傳輸,在信號的另一端,解串器將進行復雜的均衡,以恢復時鐘和數據,然后將其并行化。
從通信的角度來看,數據中心信號中最重要的兩項技術是 PCI Express (PCIe) 和以太網。還有 CXL (Compute eXpress Link),以及 CCIX(發音同 "see six"),即用于 Xccelerators(加速器)的 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但由于這些都是基于 PCIe 作為底層物理傳輸技術,并不需要特別關注。
PCIe 和以太網都是串行通信技術。這兩種網絡技術在長達數年的發展過程中都推出了各種版本。
我們現在處于 PCIe 5.0 時代,PCIe 6.0 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標準化,詳情請參見文章《行業洞察 I PCIe 發展史:PCIe 6.0 時代即將來臨》。目前的 5.0 版本和即將到來的 6.0 版本之間的最大變化是將 NZR 信號(每個時鐘周期一個比特)切換到 PAM4(每個時鐘周期兩個比特),這與 112G SerDes 中使用的技術相同。
以太網起源于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 (PARC),最初的速率是 3Mb/s。第一個商業以太網標準達到 10Mb/s。我認為人們如今實際使用的最慢的以太網是 10G(所以是 10Gb/s),但最快的是 400G,而 800G 未來可期。關于以太網的歷史,請閱讀文章《行業洞察 I 一文了解車載以太網及其設計》。
這兩種技術都使用多個串行信號,從芯片傳輸到網絡。PCIe 可以在一個 PCIe 插槽中使用 1、4、8 或 16 條通道。使用高速光纖的超過 100G 的高性能以太網需要多個串行信號。即將推出的PCIe 6.0和當前及未來版本的 100+G 以太網都需要 112G SerDes 接口來連接硅片。224G 接口已有傳聞并正在開發中,但還沒有上市。
在數據中心內,信號越來越多地使用光學技術在服務器、路由器、附加存儲和其他“盒子”之間傳輸。在每個盒子里,信號在傳統的印刷電路板走線、連接器和電纜上傳輸。
散熱
數據中心的另一個重大挑戰是散熱。在一個數據中心的生命周期內,運營開支加起來就超過了購買數據中心所需的資本開支。運營開支有兩個大頭:所有設備的電力開支,以及所有為了讓熱量再次排出的空調的電力開支。這需要對數據中心內部的氣流進行專門設計,但也需要盡可能降低芯片的功耗,以便它們不會產生多余的熱量,而且能通過風扇、散熱器、散熱管——甚至有時要通過水冷進行充分冷卻。
為此,Cadence 提供了專門用于電氣系統熱分析的工具——Celsius Thermal Solver。Celsius Thermal Solver是 Cadence推出的業內首款用于完整電熱協同仿真系統分析的熱求解器,經過生產驗證,大規模并行架構可在不犧牲精度的前提下,提供比傳統解決方案加快10倍的性能。基于此架構,Celsius Thermal Solver能夠與Cadence IC、封裝和PCB設計實現平臺無縫集成,不僅使新的系統分析和設計預測成為可能,而且還幫助電子設計團隊在設計早期發現并解決熱設計問題,縮短電子系統的開發迭代周期。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75瀏覽量
891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