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evenL
編輯|小沐
出品|智哪兒 zhinaer.cn
比起雷軍斥巨資獨立造車,華為的路線更討巧,直接選擇傳統車企合作。那么問題是,華為給智能電動車深度賦能,到底賦了哪些能?消費者會因為華為基因而買單嗎?「智哪兒」特約作者StevenL撰文探討。
從辟謠不造車,到誓言一把干掉BBA,華為在造車這件事上,前后180度大轉彎。商業(yè)變幻莫測,華為的野心為何再次膨脹?這可是100多年歷史的汽車賽道,是目前華為造過的最貴的消費者產品。
早在2018年,華為就明確了不造車的原則。2020年,任正非親自表態(tài),稱華為在三年內不會造車。目前,從問界M5的宣傳介紹以及余承東在發(fā)布會上的表態(tài)來看,華為基本上是在造車了。
1
華為「造車」始末
華為切入汽車業(yè)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時,華為在車聯網領域做了一些探索。此后,華為在汽車零部件產業(yè)做了大量布局,包括但不限于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激光雷達、智能座艙以及三合一動力總成。
2019年,華為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BU正式成立。這算是華為真正以事業(yè)部的名義切入汽車賽道。這個時候,華為對外的重點,依然是打造智能汽車時代的「博世」。而與小康股份的合作,讓業(yè)界的口風突變。
早在2016年,以商用車起家的小康股份在美國硅谷成立SF Motors(現更名為塞力斯),準備切入乘用車賽道。2017年,小康股份獲得新能源生產資質。兩年后,首款車型SF5接受預訂。
然而,SF5出師不利,雖然產品上做足了功課,但品牌知名度和銷售渠道的缺失,讓該車型的銷量一直處于低迷狀態(tài)。據統計,在發(fā)布后的一年多時間里,該車累計銷量竟然不足1000臺。這跟理想、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形成了慘淡的對比。
就在此時,華為找到了小康。2021年上半年,在華為的終端門店里,以華為智選SF5命名的新車到場。該車便是華為深度賦能的塞力斯SF5。這臺車不是簡單的智選,而是搭載了華為的DriveONE電動系統、HiCar智聯系統以及Huawei Sound音頻技術。
兼任汽車BU CEO的余承東,放出了年銷30萬臺的「狂言」,并在華為上千家門店大力改造推廣這臺車。
剛發(fā)布的時候,華為智選SF5據稱在兩個月內接到了3000臺訂單,但后續(xù)的表現有些虎頭蛇尾,每月只有幾百臺銷量。而同時期,價格更貴的理想ONE,每月有近萬臺的銷量。
SF5出師不利,讓華為改變策略。該車被華為從門店撤出,塞力斯品牌門店和華為門店的汽車展區(qū),也將Logo更換為ATIO問界。一時間,SF5停產的消息曝出,讓很多車主開始維權。后來,金康(小康子公司,與華為合作的實體)發(fā)布聲明,稱SF5繼續(xù)接受預定。時至今日,SF5依然處于在售狀態(tài)。
而在2022年上半年,問界M5取代了SF5的地位,成為了金康的銷量擔當。這臺車,便是華為深度參與整車設計和定義的產品。
2
華為真的會造車嗎?
華為智選SF5,除了拉高了小康股份的股價外,可以說是一場失敗的試驗。這也讓余承東背負了巨大的內部壓力。而從問界M5開始,華為的發(fā)布會等各項宣傳中,已經很少提到它的合作伙伴金康塞力斯,后者幾乎淪為代工廠。
從外界來看,問界品牌,已經成為了華為的一個汽車品牌。而事實上,這個品牌的商標應該還在金康手中。
作為華為深度參與的車型,問界M5其實還是基于SF5的整車平臺打造的,只是華為在產品層面下了定義。比如余承東提了一條建議,在正前方擋風玻璃頂部加一個攝像頭,可以讓用戶跟家人實時通話。
除此之外,這臺車的電機、操作系統、計算平臺、音頻技術、交互方式等,均由華為提供。相比SF5,對于問界M5,華為傾注了更多的集團資源來扶持。很顯然,華為更深層次的賦能,帶來了不錯的成效。問界M5月度銷量直沖3000臺。
那么問題來了,華為真的會造車嗎?這里的會,有兩個含義:一是有沒有必要造車,二是有沒有這個能力造車。
雖然外界普遍認為,問界M5的問世是華為在自己下場造車的征兆。但筆者認為,華為并不會進軍整車業(yè)務,而是依然延續(xù)汽車零部件廠的定位。
此前,華為先后在東莞建立了生產基地,在蘇州了設立了實驗室和試驗場。這兩大基礎設施均服務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而不是整車制造。對于華為來說,解決方案商的定位,比主機廠的定位更有價值。
近兩年,華為的一些列動作已經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2020年,聯手長安發(fā)布阿維塔品牌;同年,與奇瑞汽車建立戰(zhàn)略合作;2021年深度賦能小康股份;同年,與廣汽埃安聯合研發(fā)下一代智能汽車。甚至于,2022年3月份申報的比亞迪宋PlusEV,竟然搭載了華為的DriveONE電動系統!
在所有的這些合作關系中,華為均是特定項目的智能駕駛和電驅系統供應商,而且華為迄今為止沒有入股或控股任何一家新能源車企,自己更沒有成為專門的汽車公司。
頻繁且密集地接觸主機廠,說明華為正是在為汽車零部件業(yè)務鋪路。而前期高調賦能、聯手打造一些產品,看上去是在造車,但實際上是在做市場背書?,F階段,華為既沒有走代工路線,也沒有作為單純的零部件企業(yè)參與主機廠的業(yè)務。而是借助華為技術和品牌杠桿,與傳統主機廠實現共贏。
華為不會進軍整車業(yè)務的另一個原因,筆者認為,是華為暫時沒有這個能力造車。雖然電動車降低了制造門檻,但難度依然很高。三大件中,發(fā)動機、變速箱不用了,可整車平臺依然是難點。
雖然電動車設計更簡單了,但制造工藝、質量控制、售后體系是城墻。更重要的是,新勢力沒有傳統品牌對上游的議價能力。汽車行業(yè),是主機廠主導的。而對于新勢力來說,他們卻要討好上游產業(yè)。
比如汽車中的MCU,中國大陸自給率不到5%,大量依賴進口。而車軌MCU的供應商無非就是那么幾家。萬一你在汽車MCU芯片上也被制裁了怎么辦?面對一個等級森嚴、極度規(guī)范、包容性差的工業(yè)體系,你想憑借自己在通信領域的自信來挑戰(zhàn)巨人,難度非常大。
汽車工業(yè)是值得敬畏的,并不是有錢就能解決問題。有的李姓老板200億建廠,財大氣粗,玩互聯網思維尚未盈利;有的賈姓老板400億扔出去,至今車還沒量產,自己還被監(jiān)管機構約談;有的許姓老板豪言壯志,想用錢解決一切,結果自身難保。
如果華為要造車,那么華為要做的第一件事,應該是研發(fā)整車平臺,而不是到處賦能。未來華為到底會不會自己造車,也不能說絕了。但筆者認為,以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切入汽車零部件,要比自己造車更有意義。當所有人都去淘金的時候,你去賣水。別人金子不一定淘得到,但你的水肯定賣爆了。言外之意,如果華為真的下場造車,就等于給自己設了個套。
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思路問題。給華為一定的時間,它也能學會造車,問題是值不值得。一方面特斯拉的成功并不是隨便可以復制的,另一方面?zhèn)鹘y車企的技術儲備也不是你短時間能超越的。
對于蔚小理這些頭部新勢力,鉚足了勁年銷10萬才只是個開始。而寶馬2021年僅在中國大陸就賣了84萬輛車,并且開始快速布局電動車產業(yè)。如果你想靠互聯網思維、更懂中國消費者、極高的性價比來占據市場,那么想得太簡單了。
3
華為汽車業(yè)務的正確姿勢
目前,華為跟主機廠合作,無非是兩個套路。一個是智選模式,即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在產品造型、內外飾設計及品牌營銷方面形成合作;二是HuaweiInside模式,由華為提供ICT、電驅、智能駕駛等方案。
這兩種模式殊途同歸,都是在為華為的汽車解決方案做背書。華為真正想挑戰(zhàn)的并不是BBA,而是大陸、博世、采埃孚、德爾福、電裝、偉世通等Tier 1的地位。原因很簡單,在智能汽車時代,華為這類公司,更懂軟件、更懂算法、更懂AIoT。
為什么英偉達會去做Nvidia Drive解決方案,因為它懂計算。這件事傳統Tier1干不了,它們干的是研發(fā)一個更高級的ABS,而不是一個7nm的芯片。
與華為思路類似的還有索尼。同樣是擁有基礎科技技術和消費電子產業(yè)鏈,索尼通過跟傳統車企合作Vision-S概念車,來打響自己在汽車解決方案中的第一槍。相比華為的高舉高打,索尼更專注于人工智能、視聽技術與汽車設計的融合。不過,索尼合作的對象就是一家Tier 1:麥格納。
華為的姿勢更激進,它要取代Tier1。因此它甚至連電驅動系統都做了出來。這是筆者感到意外的。華為的mPower方案已經涉及了電驅動系統、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器、車載充電系統和直流快充模塊。如果它再出一個電池組我們也不會感到意外。
華為涉獵如此之深,可能跟其在半導體領域的積淀有關。華為具備芯片的設計和研發(fā)能力,而智能電動車要用到各種MCU、CPU,以及IGBT、MOSFET部件。后兩者是電動車逆變器和電控系統的必要組成元素。
至于電機本身,應該是為了實現集成化的解決方案而順帶做的,因為電機技術的門檻較低。當然,從搭載華為電機的車型來看,這個順帶一做的電機也是下了十足的功夫,從效率和轉速等幾個維度看,屬于高性能產品。
比亞迪這次搭載華為電機,已經說明華為DriveONE的應用實力。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華為的電機就是領先世界的產品。
長遠來看,華為在汽車行業(yè)會持續(xù)扮演Tier1的角色,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會是其最好的敲門磚。這對于華為的發(fā)展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
小結
做Tier1還是主機廠,對于華為來說不難選。任正非不斷強調華為不造車這件事,已經說明問題。對于一個有芯片研發(fā)能力,掌握通信技術和計算平臺的公司來說,自己下場獨立造車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智能電動車不同于傳統汽油車,最大的區(qū)別看似是動力形式,其實是計算需求。華為很顯然更想做新時代的英特爾,做HuaweiInside。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7瀏覽量
251530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844瀏覽量
10725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