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晶體具備良好的儲存穩定性,新藥配方一般采用結晶化合物。碰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藥物會以多種結晶形式,也就是多晶型。多晶型的每種晶型的物理性質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控制結晶的形式和含量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般采用多種加熱速率檢測結晶藥物的多晶型。
上海和晟HS-DSC-101差示掃描量熱儀根據GB/T19466標準,晶體物質的熔點與DSC曲線上的外推起始溫度相關。對于利巴韋林,DSC曲線顯示兩種晶型,熔點分別為141.8℃和157.1。
DSC測試條件如下:
曲線1:
重量:4.5mg
升溫速率:20℃/min
氣氛:氮氣
坩堝類型:敞口鋁坩堝
曲線2:
重量:3.1mg
升溫速率:10℃/min
氣氛:氮氣
坩堝類型:敞口鋁坩堝
測試圖譜
DSC是進行結晶藥物表征的最好手段。特別是使用多種升溫速率檢測多晶型的轉變。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上海和晟儀器2024慕尼黑生化展掠影
N1-N5&E6-E7館盛大揭幕。上海和晟儀器作為參展商的一員(N3.3103),攜帶我司差示掃描量熱儀、熱重分析儀、同步熱分析儀、導熱系數測試儀、炭黑含量測試儀等儀器設
多晶硅柵工藝的制造流程
與亞微米工藝類似,多晶硅柵工藝是指形成 MOS器件的多晶硅柵極,柵極的作用是控制器件的關閉或者導通。淀積的多晶硅是未摻雜的,它是通過后續的源漏離子注入進行摻雜,PMOS 的柵是p型摻雜
DSC差示掃描量熱儀測塑料熔點的方法
?DSC(差示掃描量熱儀)是一種用于測量塑料熔點的儀器,主要是基于樣品和參比物之間的溫度差隨時間或溫度變化的原理來工作。那么,什么是熔點呢?它是表示物質從固態轉變液體的溫度點,當物質達到其熔點的時候
N型母頭的熔點是多少
德索工程師說道N型母頭的殼體通常采用不銹鋼、鋁合金或黃銅等金屬材料制成。這些金屬材料的熔點相對較高,一般在幾百到上千攝氏度之間。例如,不銹鋼的熔點通常在1400-1500℃左右,而鋁合金的熔點
和晟儀器誠邀共襄盛會—202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在科學儀器與分析生化領域,每一場行業盛會都是技術的碰撞與智慧的交融。2024年,和晟儀器,誠摯邀請您共赴一場科技的盛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和晟儀器誠邀共襄盛會—2024慕尼黑上海
上海和晟儀器近期成交案例匯總
近期,上海和晟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交成果,展現了其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技術實力。在高等教育領域,和晟儀器成功中標上海海事大學高低溫復合鹽霧試驗箱,相繼與北京化工大學、
上海和晟儀器喜獲2024年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
近日,上海和晟儀器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影響力,榮獲2024年上海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稱號。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和晟儀器在儀器儀表制造加工領域長期深耕與努力的肯定,更
科普知識丨熔點是什么?
熔點,這一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是指物質從固態轉變為液態時的溫度。它是物質的一種固有屬性,與物質的化學組成緊密相關。熔點的測定不僅是材料科學中的重要實驗手段,也是理解物質性質的關鍵指標。上海和晟
吉時利2400源表怎么改測試范圍
吉時利2400源表作為一款高性能的電源和測量儀器,在電子測試和科研實驗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測試需求的多樣化,有時我們需要調整其測試范圍以適應不同的實驗場景。那么,吉時
上海和晟 HS-TH-3500 炭黑含量測試儀校準證書
炭黑含量測試儀適用于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塑料中炭黑含量的測定。炭黑的測試是通過試樣在氮氣保護下,高溫分解后的重量分析得到的。上海和晟HS-TH-3500炭黑含量
特斯拉動力總成及能源業務高級副總裁德魯·巴格利諾宣布離職
4月15日消息,特斯拉動力總成及能源業務高管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在社交媒體平臺X發布聲明,宣布昨日已決定離開特斯拉。
上海颶晟科技完成天使輪融資,聯和投資獨家投資
颶晟科技作為一家專攻神經圖形生成和渲染ASIC的企業,致力于研發出基于AI的神經渲染性能卓越的定制化處理器核心。獨特的創始團隊組建自上海科技大學及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名師與博士學者。
晶晟微納發布N800超大規模AI算力芯片測試探針卡
近日,上海韜盛科技旗下的蘇州晶晟微納宣布推出其最新研發的N800超大規模AI算力芯片測試探針卡。這款高性能探針卡采用了前沿的嵌入式合金納米堆疊技術,旨在滿足當前超大規模AI算力芯片的高精度測試
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孵化,安富利與上海臨港科技創業中心深化戰略合作
創總經理屈林攜長域協同辦公室出席本次簽約儀式。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在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支持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等領域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助力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科技和產業的創新協同發展與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安富利與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