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只企鵝出現在了電腦屏幕上,OICQ的出現讓人們開始感受到了互聯網的魅力。2001年以后,中國正式加入WTO,經濟活力空前高漲,為互聯網發展提供了成長的土壤。
如果說抓住了互聯網的風口,成就了無數經濟大鱷量的積累,那么物聯網的到來,則會讓整個世界都產生質的飛躍。
什么是物聯網
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即萬物相連,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體與網絡相連接。物體通過信息傳播媒介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
據說物聯網的誕生源于一只咖啡壺,那是在1991年,劍橋大學特洛伊計算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在工作時,要下兩層樓梯到樓下看咖啡煮好了沒有,但平平無奇的咖啡壺并不能成精,告訴樓上科學家們咖啡的實時情況,說起來也很奇怪,為啥不能把咖啡壺直接搬到樓上呢?天才的腦回路真不是凡人可以琢磨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科學家們編寫了一套程序,在咖啡壺旁邊安裝了一個攝像頭,利用終端攝像機的圖像捕捉技術,以3幀/秒的速率傳遞到實驗室的計算機上,這樣科學家們便可隨時查看咖啡是否煮好,沒想到這項“懶人發明”成為了物聯網最早的雛形。
最終,這只著名的咖啡壺在EBay拍賣網站以7300美元的價格賣出!
2008年,首屆國際物聯網大會在瑞士蘇黎世舉行,在這一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首次超過了地球上的人口數量。
2010年,中國政府將物聯網列為關鍵技術,并宣布物聯網是其長期發展規劃的一部分。同年,Nest Labs發布了一款智能恒溫器,可以了解用戶的生活習慣,自動調節房子的溫度。Nest Labs讓“智能家居”的概念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物聯網與傳感設備
上文所述,物聯網是通過信息傳感設備進行“萬物互聯”,那么,傳感設備包括哪些呢?
傳感器作為物聯網的“感知器官”可以采集和獲取目標對象各種形態的信息,目前比較常見的包括紅外傳感器、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和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的波長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間,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同厘米波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具有體積小、易集成和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與攝像頭、紅外、激光等光學傳感器相比,毫米波雷達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抗干擾能力強,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時的特點。
幾種傳感器對比
面對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需求和新場景的出現,物聯網對傳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米波雷達在其中算是備受關注的“千里馬”,開始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安防、無人機、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農業等多個行業中。
智慧生活中的TRMK213
(智能馬桶案例)
TRMK213是全耀TTCsensor毫米波雷達系列中的“隨和先生”,適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衛浴等領域,好用又親民。它是一款通過發射和接收24GHz毫米波來感應目標距離的傳感器模塊,可以實時準確輸出探測目標的距離能量等信息數據,可以識別4m范圍內運動目標。
尺寸:3*3cm
頻率:24~24.25GHz
功耗:5V/20mA
3dB方向角:水平-15°~+13°/垂直-35°~+33°
最大人體探測距離:0.3~10m
探測精度:10cm
輸出格式:3.3V高電平或串口輸出
檢測方式:FMCW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按每人每天上廁所6~8次計算,約一年大概要上2500來次,以75歲為基礎,假設每次在馬桶上的時間為5分鐘,那么折合下來,人這一輩子在馬桶上花費的時間大約是2年。
如果將TRMK213裝在馬桶中,會有什么樣的火花呢?
現在有很多的智能馬桶用的是紅外線感應沖水裝置,但紅外線容易受到環境的干擾(例如人體溫度和環境溫度差不多時,紅外線的靈敏度會下降甚至失靈),而且穿透性比較差,人的身體被其他物體遮擋住的時候,就會不容易被探頭接受到。
而TRMK213雷達模組則是根據物體運動來感應,人來沖馬桶沖水,人走馬桶沖水,當雷達監測到人體靠近后即可喚醒控制開關,實現智能互動、節能、延長使用壽命等功能,也不存在溫度差問題。
TRMK213毫米波雷達在智能家居的人體感應運用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人體存在感應靈敏;環境靈活性高,不受溫度、亮度和濕度等周圍環境影響感應效果;可以提高產品外觀設計,隱藏在外殼里面檢測,安裝時無需在產品表面鉆孔。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04瀏覽量
374177 -
毫米波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925瀏覽量
648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