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隨著5G、物聯網、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路燈也被賦予了更多可能,從簡單的照明工具逐步發展為智慧城市的新入口。近日,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顯示,我國智慧燈桿產業的首個國家級標準《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桿服務功能與運行管理規范》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早在去年11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就發布了《2021年第14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確定了該標準將于今年3月實施。該標準發布的意義在于,既滿足了產業發展需求,統一了智慧燈桿的應用和運行規范,也為后期管理整合、多桿合一等提供了有效依據。
據悉,該標準適用于城市道路、公路、高速路、廣場、公園、庭院等公共設施的多功能桿,規定了桿體分類、一般要求、設計要求、布局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以及運營服務要求等,填補了多功能桿在國家標準方面的空白,將進一步推動“多桿合一、一桿多用”,促進多功能桿行業發展,為構建物聯感知網絡、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數字底座提供重要支撐。
智慧燈桿是未來智慧城市的“毛細血管”
1417年時,世界上的第一盞路燈被點亮,1879年時,我國的第一盞電路燈正式啟用。在路燈長達百年的發展歷史中,一直是被用作簡單的照明工具,直到最近幾年,路燈才被賦予了“智能”的意義。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智慧燈桿的發展和技術的發展趨勢是密切相關的。隨著通信技術從2G發展到了5G,智慧燈桿也在通過各種不同的連接方式對外延伸,其中就包括光纖、2G/3G/4G/5G、NB-IoT、Wi-Fi、PLC、ZigBee等。
同時,單就5G來說,宏基站的建設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未來將會繼續發展微基站的建設,而智慧燈桿也能有效的集成微基站模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某些信號覆蓋困難的區域進行有效的補充。
除了滿足基本的照明需求之外,智慧燈桿通過掛載交通信號燈、5G基站、數據采集器、安防、充電樁、LED信息屏等設備,能夠對外提供更多的服務,如:公共WIFI、無線基站、物聯網、邊緣計算等。因此,現在的智慧燈桿更像是一種平臺化的解決方案,它也并不是簡單地將多種設備部署在同一根燈桿上,而是相互之間進行關聯,起到網狀的集成效果。
同時,由于智慧燈桿覆蓋區域廣、距離被連接的物體近,很適合作為承載物聯網系統的基礎設施,將無處不在的智能終端連接起來并統一管理,就能夠隨時隨地接收、整合和傳遞來自城市各個區域的各種數據信息,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成為打造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智慧燈桿的發展歷程中,國內外的起步時間基本上是一致的。
2015年,美國AT&T和通用電氣公司為加州圣地亞哥市的3200個路燈安裝了攝像頭、麥克風和傳感器等,使之具備尋找停車位和偵測槍聲的功能;洛杉磯市則為路燈引入了聲學傳感器和環境噪音監測傳感器,偵測到車輛碰撞后可以直接通知應急部門。
而我國最早的智慧燈桿試驗則是在深圳進行的。2016年時,中興通訊在深圳工業園試點了首個Blue Pillar智慧燈桿;同年4月,陜西省政府還聯合了鐵塔公司和中興通訊試點了智慧燈桿。
經過了數年的發展,截至2021年10月底,深圳已經累計建設多功能智慧燈桿近1.5萬根,這些建設經驗為國家標準起草提供了重要參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還是幾個省份智慧燈桿規劃落地的最后一年:
《四川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積極推動電力塔桿、路燈桿等掛高資源開放共享和數字化改造,鼓勵一體化、多功能智能塔桿建設;
《關于山東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2年年底,全省新建智慧桿柱3萬個以上;
《浙江省加快5G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各地要推動公共場所的新建桿塔按照相關標準規范統一建設,對存量桿塔分批進行改造;
由此看來,整個智慧燈桿行業有望在政策的推動下迎來快速發展期。
智慧燈桿行業背后的巨大市場
去年9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科技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再次明確了物聯網的“新基建”屬性,而智慧城市作為物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在這份《行動計劃》里,就提出要推動智慧管廊、智慧表計、智慧燈桿等感知終端的建設和規模化應用部署,實現城市全要素數字化和虛擬化,構建城市公共治理新模式。
而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以NB-IoT和LoRa為代表的LPWAN市場已經出現了數個千萬級甚至億級連接規模的應用場景,包括燃氣表、水表等。這些場景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可以提前預測智慧燈桿行業的未來發展。
智慧路燈產業生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道路照明燈數量已由2010年的1774萬盞增長到了2020年的3049萬盞,通過疊加新建道路安裝路燈和原有道路的路燈更換需求,預計未來每年智慧燈桿的部署將達到非常可觀的數量:2014年到2018年,智慧燈桿在每年新增城市照明路燈中,滲透率從0.0022%增長到0.0475%,預計2021年智慧燈桿總量達到15.07萬根。除此之外,還有幾家研究機構也對未來的智能燈桿市場進行了預測:CTIA預測,2021年我國以智慧燈桿為入口的各種硬件及服務的市場規模或為3.7萬億元,占智慧城市市場總規模的20%,并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呈現大幅增長;Technavio發布的“2020年~2024年全球智能桿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智能燈桿市場規模為57.5億美元左右;2020年~2024年,全球智能桿市場規模將增長79.7億美元,達到137.2億美元左右,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
寫在最后
起初,智慧燈桿的目的只是為了合理、有序使用城市空間,美化道路環境,將各種桿進行整合,對政府部門來說是一種降本增效的手段。而隨著國家加快部署新基建的建設,智慧燈桿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從具體公司來看,華體科技近年來專注于智慧路燈領域的技術研發和制造,在冬奧會核心賽區周邊部署接入了2539盞“智慧樹”;愛克股份以智慧路燈云控平臺以智慧照明功能為基礎,供智慧路燈日常運行的智慧化管理和應用;名家匯在智慧照明方面形成了智慧照明工程施工、智慧路燈系統云平臺、智慧路燈大數據運營三大細分業務;方大智控研發了基于智慧燈桿的城市物聯網信息系統管理平臺FondaCity,將智慧燈桿通過掛載在桿體前端的智能設施與后端數字管控平臺聯動,實現了全路段的智能化管理。
除了這些智慧燈桿的垂直企業之外,華為、中興等公司也一直在這個領域進行持續研發:2016年時,華為在CeBIT 2016(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發布了業界首個多級智能控制照明物聯網解決方案;中興通訊的BluePillar在業內率先推出將基站、燈桿以及充電樁融為一體,可以實現一次性快速部署。
當路燈搭配上“智能”的時刻起,就已經不再是普通的路燈,可以應用在各種場景中,也會涉及龐大的產業鏈條。隨著智能燈桿的持續落地,未來必將會繼續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帶動全新的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62瀏覽量
97289 -
智慧燈桿
+關注
關注
1文章
810瀏覽量
1171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