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全稱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也就是電子設計自動化,是一種軟件工具,涵蓋了芯片IC設計、布線、驗證和仿真等所有方面,被稱為芯片設計的“基石”。通過EDA企業近些年不斷地延伸產業鏈各環節,EDA產業滲透率逐漸提高。身為集成電路產業鏈最上游、最高端的產業,EDA如今在整個產業鏈中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EDA軟件行業規模雖小,但位于芯片產業鏈頂端,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是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根基,2019年全球EDA市場105億美元的市場支撐了全球500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市場,以及背后近1.5萬億美元的電子產業。
目前在EDA領域,美國三巨頭公司Synopsys、Candence和Mentor Graphics共計占據了全球64%的市場份額,國產EDA企業如何突圍?國內EDA企業是否在這場危機中得到發展的契機,是我們值得期待的展望。
01
EDA三大廠商壟斷局面
21世紀以來,全球EDA市場興起了好幾波產業整合的風潮。其中,EDA三巨頭——Synopsys(新思科技)、Cadence(楷登電子)和西門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已于2021年更名為Siemens EDA),共發起了超上百次的兼并收購案。經過多次的收購整合,三巨頭的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日益集中。
根據ESD Alliance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EDA軟件市場規模在105億美元,同比增長8.3%,全球大部分EDA軟件市場被美國三大企業占領,2018年Synopsys占據32.1%的市場份額,Cadence、西門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市場份額分別為22%、10%。三大EDA軟件廠商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4%,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95%。
從技術層面上看,三巨頭剛開始是主攻各自的細分領域,打造屬于自家的強悍產品。之后,通過布局拓展業務范圍,目前三巨頭的EDA產品已涵蓋了芯片設計所有環節,并且擁有完整的、有總體優勢的全流程產品,在部分領域擁有絕對的優勢。
從百家爭鳴到Synopsys(美)、Cadence(美)、Siemens EDA(德)三足鼎立,EDA已然形成了一個高度集中的行業。
02
回顧國產EDA發展之路
回顧中國EDA發展史,由于美國主導的巴統對中國實施的禁運管制,中國只能研發自己的EDA軟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啟動了國產EDA軟件的研發工作。在90年代初,中國第一款EDA軟件“熊貓ICCAD系統”誕生。但隨著國外解除了EDA軟件的禁運管制,國外EDA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那時國產EDA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完全不是國際巨頭們的對手,國內市場很快被外商占據,國產EDA發展陷入困境,被扼殺在萌芽期。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國產EDA都沒有什么進展。
直到美國無理打壓華為,原本很少被關注的國產EDA開始得到重視,從以往的停滯不前變成現在的高速發展。2018-2020,國產EDA國內銷售額分別為2.8億、4.6億、7.6億,可見國內企業發展快速,進口替代勢頭迅猛,華大九天目前已經躋身全球EDA廠商的第二梯隊;國產EDA國外銷售額分別為0.7億、1.4億、1.5億,這反映出國產EDA得到國外用戶的認可。
在2008年,中國工信部啟動“核高基”重大專項計劃,有了官方的大力扶持,國內EDA產業的重生之路漸漸開啟。華大九天、概倫電子、九同方微電子、芯和半導體等第一批國產EDA企業逐漸浮出水面,激起了市場上片片水花。
03
國產EDA如何突圍?
01
國家鼎力支持
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推進國內EDA的發展,發布了多項鼓勵支持政策。根據已公布的EDA相關政策,也可以看到近些年我國各地開始重視并逐步實施EDA技術突破方案。尤其是在去年,國家及地方政府在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等政策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設計工具(EDA)。
按地區上看,提出重點開發EDA技術的省/市以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沿海地區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上海公布的EDA補貼政策中提出,將向EDA產業投入資金,加大支持力度。
我國各方踴躍部署EDA產業并發動相關舉措,鼓勵政策亦將催動EDA產業進一步發展,而這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也將給予“正在尋風口”的EDA企業一個看得見的新機。
02
眾星冉冉升起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國產EDA企業代表包括華大九天、國微集團、芯華章、廣立微、概倫電子、芯和半導體等。
在今年,多數企業還爭相研發EDA最新技術,通過與高校、其他公司等合作,共同深究技術難點。
4月,概倫電子與北京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EDA創新聯合實驗室;
同月,芯和半導體成為首家加入UCIe產業聯盟的國產EDA,該聯盟是一個由英特爾、臺積電、三星、日月光(ASE)等半導體、科技、互聯網巨頭所建立的組織;
5月,此芯科技與EDA企業德圖科技將圍繞芯片設計、仿真與測試等應用展開合作。
目前,華大九天、芯和半導體、概倫電子、國微思爾芯、廣立微等EDA公司已在一些特定領域(模擬IC、FPD)及部分點工具(后仿真、時序分析等)上攻克了技術壁壘,但在全流程的EDA平臺、產業鏈生態等方面和海外廠商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國產替代仍然任重而道遠。
結語
國產EDA發展之路雖然較為曲折,但在國家鼎力扶持、資本市場助力,技術不斷攻破大關的背景下,國產EDA進階有望。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55瀏覽量
1732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