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服務領域內企業,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擬于5月14日舉辦第13期CSIG企業行—走進“科創中國”創新基地(中科億海微),通過搭建學術界與企業交流合作平臺,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圖像圖形領域高校師生提供與企業互動機會,集結產學研力量,共同推動圖像圖形領域的發展。本次活動聚焦機器學習輔助的EDA技術、芯片物理設計自動化技術、FPGA EDA設計上的應用與發展、云計算及智算中心的發展等熱門話題,特邀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專家學者與中科億海微技術團隊一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共同探討“AI技術與半導體行業的相互賦能”。活動干貨多多,全程亮點,歡迎大家關注!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CSIG)
承辦單位:CSIG企業聯絡工作委員會
中科億海微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活動信息
活動時間:2023年5月14日 0930
活動地點: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梅花墅路1號
【企業參觀地點:中科億海微蘇州辦公區(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長虹北路169號吳淞江商務區B幢)】
直播鏈接:
本次活動將在中科億海微官方視頻號和CSIG官方視頻號同時進行直播
歡迎關注中科億海微官方視頻號與CSIG官方視頻號,點擊預約即可到時觀看
活動日程
時間 | 主題內容 | 嘉賓 | 主持人 |
0945 | 中科億海微企業參觀、留影 | 中科億海微 執行副總裁 蔡剛博士 | |
1020 | 中科億海微 歡迎致辭 | 中科億海微總裁 魏育成博士 | |
1025 | 學會領導 致辭 |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副秘書長、湖南大學教授 張輝 | |
1045 | 《機器學習助力集成電路EDA發展》 | 北京科技大學 姚海龍教授 | |
1005 | 《基于強化學習的智能芯片布局布線算法研究》 | 北京郵電大學 何召峰教授 | |
1125 | 《國產集成電路生態建設暨創新人才培養的北理模式探索》 | 北京理工大學 王勇教授 | |
1145 | 《FPGA EDA及電路設計與AI賦能》 | 中科億海微總工辦 黃志洪博士 | |
1105 | 《建設支撐AI行業應用的智算中心》 | 中科億海微AE部 潘勇總監 | |
1215 | 討論交流 | ||
1230 | 午餐 |
致辭嘉賓
張輝教授
個人簡介:
張輝,湖南大學機器人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理事、副秘書長。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擔任科技部“十四五”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機器人多模態視覺檢測、深度學習圖像識別、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及應用。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3項,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課題1項。在IEEE 匯刊等期刊上發表50多篇論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5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項,獲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第1完成主持獲得2019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主要完成人先后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12項。
魏育成博士
個人簡介:
魏育成,教授級高工,中科億海微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多年致力于智能芯片與微系統、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推廣;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雙創導師、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企工委主任,科技部、住建部專家庫成員。
主持過國家863計劃項目、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高分重大專項、北京科委重大專項等重點項目10余項。研制成果獲得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獎二等獎、國科大杯創新創業一等獎等多項重要獎勵。
演講嘉賓
姚海龍教授
個人簡介:
姚海龍,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為集成電路EDA方法與技術、微流控生物芯片自動設計等。發表20多篇EDA領域CCF A類國際頂級期刊(IEEETCAD)論文及頂級會議(DAC)論文。獲SASIMI最佳論文獎(1%),兩次獲得國際頂級會議ICCAD最佳論文提名獎(1%),獲國際重要會議GLSVLSI最佳論文提名獎。現任EDA開放創新合作機制物理實現分委會主任,“德國資深研究人員洪堡學者”(HumboldtResearch Fellowship f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s),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高級會員, CCF集成電路設計專業組常務委員。主持多項EDA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與子課題等項目。擔任DAC等多個EDA領域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等工作。
報告題目:《機器學習助力集成電路EDA發展》
報告摘要:
伴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持續發展,其關鍵自動設計技術,即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面臨超大設計規模、超大設計空間和超復雜設計約束的挑戰,傳統的基于組合/隨機優化的EDA技術難以高效解決上述問題。以GPT為代表的機器學習大模型的成功應用,給EDA技術突破帶來新的契機。國際主流EDA公司相繼發布機器學習輔助優化的EDA工具。然而,機器學習輔助的EDA技術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有待機器學習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發展完善。報告將介紹課題組在機器學習技術改進EDA算法方面的探索與結果,并展望數字集成電路EDA全流程上機器學習可能突破的關鍵點。
何召鋒教授
個人簡介:
何召鋒,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視覺計算、智能博弈決策、AI+IC協同優化等。在視覺計算、多智能體強化學習、智能博弈決策系統等領域有近20年研究積累。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等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在TPAMI、TIFS、CVPR等國際權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50余項,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43項。
報告題目:《基于強化學習的智能芯片布局布線算法研究》
報告摘要:
隨著集成電路的規模呈指數增長,現代芯片的物理設計過程愈加昂貴且困難。為應對這一挑戰,現代EDA軟件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芯片設計中,以提高設計效率。本次報告主要介紹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芯片物理設計自動化技術。通過構建芯片物理設計的數學模型,建立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等AI技術的芯片布局、布線及擁塞預測方法,從而高效率高精度地求解芯片物理設計問題。同時,探索AI技術在人工智能芯片、FPGA芯片設計中的示范應用,以降低設計成本、縮短設計時間、提升芯片性能、增加芯片良率,促進芯片產品的快速迭代。
個人簡介:
王勇,副教授,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學教學名師。長期從事電類基礎課教學工作,所編教材《電機與控制》獲評北京市優質本科教材課件。
報告題目:《國產集成電路生態建設暨創新人才培養的北理模式探索》
報告摘要:
芯痛、心動,解決卡脖子難題,高校除了在科研環節外,還能貢獻什么?
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堅持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北京理工大學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與企業和科研院所成立聯合實驗室,引進企業導師,結合典型應用場景,探索將國產集成電路應用設計從競賽培訓與開放實驗(小規模)、俱樂部活動(中規模)到課程(大規模)推廣的模式。
黃志洪博士
個人簡介:
黃志洪,博士,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可編程芯片架構及電路設計研究工作,負責設計了多款高性能FPGA可編程嵌入式存儲、信號處理模塊互連及通道結構,包括多款國產自主產權大規模FPGA、國內首款可編程嵌入式IP核等。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項目,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重大方向、北京市科技重大專項等十余項項目,在包括IEEE TCAD、Electronics、FPGA、FPL等國內外知名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30余篇、授權專利10余項。擔任全國微電子研究生學術論壇技術委員會委員,科技部入庫專家、北京市科技委評審專家、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項目評審專家,Springer CSSP、電子與信息學報、IEEE ASICON、ICSICT、CCPQT、ICNLP等期刊及會議審稿人。
報告題目:《FPGAEDA及電路設計與AI賦能》
報告摘要:
以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以綠色、智能要素為特征躍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悄然來到,引領信息技術向更深層次變革。報告介紹智能化技術在FPGA EDA設計上的應用與發展趨勢,并針對基于FPGA運算平臺完成AI推理應用算法的方案和實現方式進行了探討。
潘勇總監
個人簡介:
潘勇,長期從事FPGA技術及FPGA應用開發工作,在領域內擁有超過二十年的經驗積累,目前任職中科億海微應用開發總監,負責應用項目開發、支持及交付等工作。
報告題目:《建設支撐AI行業應用的智算中心》
報告摘要:
簡要介紹中科億海微公司狀況,結合我國云計算及智算中心的發展情況,分析了面對生成式AI熱潮引爆的內存墻與功耗墻問題,介紹中科億海微為解決上述問題所做的努力及可提供的解決方案。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834瀏覽量
175000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66瀏覽量
1336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賽題發布】2025集創賽中科億海微賽道正式啟動!

科創板開市五周年|芯海科技榮獲“年度最具創新力科創板上市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