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功率MOSFET和IGBT的出現,雙極型晶體管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在更高電壓、更大電流的應用中,隨著外延層(或單晶)厚度、電阻率的的增加,MOSFET、IGBT導通壓降隨之大幅上升。而雙極型晶體管、晶閘管及其衍生器件由于其具有電導調制效應,可改善大電流情況下的導通壓降,因此,在高壓、低頻應用領域有著廣泛的需求。在結構方面,MCT多晶硅柵電極下具有雙溝道,分別為開通溝道和關斷溝道。MCT將晶閘管的大電流容量、高阻斷電壓、低飽和壓降特點和MOS場控器件的柵極控制能力結合在一起,降低了低頻應用中晶閘管驅動功率和驅動電路的復雜性。由于MCT芯片結構較復雜、制備難度較大、工作條件較嚴苛,因此為了改善MCT的電學特性,需要在深刻理解器件導通機理的基礎上,對器件結構參數和工藝條件進行精細的設計和優化。
1 MCT單胞結構及物理模型選擇
圖1為MCT半單胞結構。為了使得仿真結果具有實際參考意義,根據電參數指標要求,利用TCAD半導體器件仿真軟件對MCT單胞橫向、縱向結構參數進行了設計,后續的仿真研究以此為基礎。表1為MCT電參數指標。設計得到的MCT結構參數和工藝參數為:溝道寬度為4×106μm;單胞半寬度為15μm,窗口區半寬度為5μm,多晶硅區半寬度為10μm;P+襯底厚度和摻雜濃度分別為150μm和1×1019cm-3,襯底晶向為<100>;N-外延層厚度和摻雜濃度分別為160μm和7×1013cm-3(外延層電阻率為63Ω.cm)柵氧化層厚度為60nm,注入過程中犧牲氧化層厚度為20nm;P-體區注入劑量和能量分別為3.5×1014cm-2和60KeV,P-體區退火時間和溫度分別為70min和1150℃;N+體區窗口區寬度為0.5μm,N+體區磷注入劑量和能量分別為8×1014cm-2和60KeV;N-體區磷注入劑量和能量分別為5×1014cm-2和60KeV, N-體區退火時間和溫度分別為130min和1150℃;P+陰極區窗口寬度為2μm,P+陰極區硼注入劑量和能量分別為2×1015cm-2和50KeV, P+陰極區退火時間和溫度分別為1min和1000℃;開通溝道長度和關斷溝道長度分別為2.7μm和0.8μm;側墻氧化層厚度為0.5μm;硅材料原始少子壽命為10μs;P+陽極區與N-外延層之間采用N+緩沖層結構,N+緩沖層為均勻摻雜,摻雜濃度和厚度為變量??v向結構采用傳統的晶閘管工藝實現,橫向采用DMOS硅柵工藝,終端采用終端結擴展結構。
工藝流程為:擴散P+區→光刻(一次光刻)擴散P-體區→光刻(二次光刻)擴散N+區→生長柵氧化層→生長多晶硅→光刻(三次光刻)擴散N-阱→自對準擴散P+→生長SiO2和Si3N4→光刻(四次光刻)引線孔→蒸鋁→反刻(五次光刻)→鈍化→鈍化光刻(六次光刻)。圖2為設計得到MCT輸出特性曲線,由圖2可知,設計得到的MCT電學性能滿足電參數指標要求,表明結構參數設計和工藝條件選擇較合理。
2、N+緩沖層結構對MCT瞬態特性(TLP)的影響
vgate=5V,vanode=800V;IApeak=150A,上升時間10ns,脈寬6μs,下降時間150ns,周期150μs
2.1 N+緩沖層摻雜濃度的影響,N+緩沖層厚度35μm
(1)1E17cm-3
(2)3E17cm-3
(3)5E17cm-3
(4)7E17cm-3
(5)9E17cm-3
2.2 N+緩沖層厚度的影響
(1)25μm
(2)30μm
(3)35μm
-
MOSFET
+關注
關注
147文章
7185瀏覽量
213466 -
晶閘管
+關注
關注
35文章
1102瀏覽量
77255 -
IGBT
+關注
關注
1267文章
3798瀏覽量
249175 -
MCT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56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