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前端
前端的基本目標是放大天線接收的L波段信號(加上噪聲)到一個合適的幅度,經過下變頻和數字轉換,可以進行數字化處理。圖8.4示例了一個高動態范圍的模擬前端設計,它能夠完成基礎目標和更多。通常GNSS接收機的一個前端對應一個L波段載頻。
因此多波段GNSS接收機需要多個前端,每一個前端設計的相對簡單,對每一個L波段中心頻點來說可以適配相同的基本設計來構成接收機設計。每一個前端都有基本一致的組件(例如,帶通濾波器和根據中心頻點確定的一級本振)。然而設計趨勢朝著最大化通用器件的方向發展(例如,使用通用中頻和后面所有相關的器件)。其他的設計目標是達到較低的噪聲系數和高動態范圍。后面會進行描述如何設計前端,包括8.4節的接收信道描述,也包含FDMA信號GLONASS衛星的通用設計。
前端的特點是其增益計劃,頻率計劃,頻率下變頻方案和數字輸出信號的類型。參看圖8.4,所有放大器增益和混頻器等級的帶寬要比濾波器的更寬,從而這些濾波器在帶寬Bfe、通帶的平坦度和群延遲發揮了主導作用。這些濾波器通過對頻帶以外頻率的衰減確定了阻帶的抑制度。前端進一步的特點是它的的性能特性,例如噪聲系數和動態范圍。這些前端特性在下面開始的功能說明描述。
圖8.4 高動態范圍模擬前端框圖。
8.3.1 功能說明
參照圖8.4,有一個腔體濾波器(高Q值,低插損,無源L波段帶通前置濾波器)在第一級通過最小化帶外(尤其是相鄰的頻帶)射頻干擾來保護第一級的有源部分。這里通常是非線性的保護電路(未示出),比如背靠背PIN二極管用來鉗位超標(損壞)射頻信號到地。因為腔體濾波器物理設計偏大,濾波器可能被移動到天線部分裝配或重新放置較小前置濾波器,或者對于第一級的有源部分來說阻帶抑制滿足設計需求,那么可以取消腔體濾波器。
第一級的有源部分是低噪聲放大器(LNA),用來放大天線的射頻信號。稍后將描述LNA在設置接收機噪聲系數中的作用。如果該天線距離接收機比較遠,另一個LNA 必須要添加到天線部分起阻帶抑制作用的前置濾波器后邊。本地LNA的增益必須是相應可調的,但是步進增益控制(SGC)的態范圍必須被確定。LNA信號必須通過L波段聲表面波帶通濾波(SAW)濾波器進行帶通濾波,采用第一級本振混頻,LO 1 =f L -F if ,fL是我們關注的L波段頻率,然后下變頻到中頻(IF)F if 。頻率合成器(頻率合成器的實現可以參照圖8.1,但后面的圖中有更細節的描述)提供所有需要的本振,并且這些本振的相位鎖定到基準振蕩器。這些頻率是基于接收機的頻率計劃設計的。每一級下變頻都需要一級本振。
本振信號混頻過程產生兩個上部和下部邊帶的SV 信號(加噪聲和泄漏通過信號)。中頻SAW帶通濾波器選擇的下部邊帶即是輸入的L波段信號和LO 1 [即,fL - (fL - fIF )= fIF ]之差。上部邊帶和泄漏通過信號被這個設計在混頻器后面的中頻SAW濾波器抑制。在頻率計劃和SAW濾波器階段必須專門考慮去除所有潛在的噪聲信號源(例如不想要的信號,當第一級本振混頻生成的中頻結束的地方)。信號的多普勒效應和混頻過程產生中頻之后的偽碼(掩埋在噪聲)被保留了下來。只有載波頻率變低,但每一顆SV信號的多普勒頻移(載波的頻率偏差)依然參考原來的L波段信號。中頻信號被饋送到數字增益控制放大器(NGCA),通常稱為自動增益控制(AGC),但此設計專門使用數字增益控制(NGC)。
數值增益控制(NGC)數字信號到NGCA 在圖8.4 功能框圖之外,但在后面的圖中有更細節的描述。NGC數字信號是離散的并且可以精確地控制NGCA增益,從而避免了模擬控制偏差。這種設計技術演示了一個60dB的動態范圍[10] 加后面描述它支持一個干擾情況的特征[10-13]。
參照圖8.4,上部中頻路徑饋送2個混頻器,一個同相中頻本地振蕩器頻率,(I)LO if ,一個正交相位本地振蕩器頻率,(Q)LO if ,轉換實際的IF信號為復合的基帶同相(I)和正交(Q)分量。混頻過程產生的上部邊帶和泄漏通過信號被他們對應的低通濾波器抑制,也作為抗混疊濾波器,每一個具有前端的一半帶寬。如濾波器圖所示,這些信號中沒有載波頻率,因為它們的起源現在是直流電路。濾波后的信號被放大并饋送到兩個基帶ADC。
在圖8.4,下部的路徑保持真實的IF ,并通過覆蓋前端帶寬的抗混疊中頻帶通濾波器和放大器被傳遞到ADC。請注意,通常只有一個路徑或與其他路徑被實際使用。該選擇通常依賴于ADC技術,設計師可用與或數字信號處理功率,但下部真實中頻路徑的實施也有明顯的性能優勢,后面會進行描述。既然不同的GNSS信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并且開發一個產品的前端需要大量的投資,那么兩種方案可能做在一個設計中,提供一個或其他路徑可以關閉的方法。
本節敘述了前端部分的結構,其中二次變頻有兩個方案,一個是IQ兩路正交下變頻,另一個是傳統下變頻,前端部分再往后就是ADC。
8.3.2 增益
估計前端電壓增益的需求(G fe )db時,可以基于以下條件來計算,(N0)db接收機1Hz帶寬熱噪聲功率,Bfe前端帶寬(假定為30MHz),天線負載(假定為50歐姆),和假定2V峰峰值的最大ADC 輸入電壓。計算順序和相應的公式在表8.4展示,(N0)db使用的數值在第9章計算,但表中重新計算了,采用了相同的假設(即,接收機噪聲系數(N f )dB=2dB和天線溫度T ant =100K)。要提取的GNSS 信號被淹沒在噪聲中,所以假定只有熱噪聲存在(即,沒有帶內干擾存在,并且帶內和可見GNSS信號增加的功率產生的熱噪聲可以忽略不計)。假定ADC具有1V的峰值限制,基于一個現代高性能,高采樣率,寬帶16位ADC(例如參照,[14]),它限制輸入電壓范圍為峰峰值滿量程輸入2V。所以1V 峰值或0.7071V RMS輸入是前提假設。對這些假設來說,表8.4顯示最大凈前端增益約為110 dB。純凈標準是重要的,因為可能需要更多總增益的要求來克服前端鏈路插損。要注意,該天線駐波比假定是一個完美的1:1(這不可能的),所以這方面的損失也必須由總增益克服。
對于一個簡單的L1C/A碼接收機設計,前端帶寬會減少到1.7MHz,在這個帶寬條件下熱噪聲被減小到大約-142DBW(即,相對于寬帶情況大約降低12 dB) (使用表8.4公式(N)dB ??(N0)dB – 10log10(1/Bfe),將前端帶寬1.7M代入后得-141.9) 。增益增加至大約122dB**(使用表8.4公式** *N * =1010和(G fe )dB =20log10(V ADC /V N ) **,將NDB=-142代入后得121.99)** ,所以寬帶的情況下大約需要額外增加12dB的增益。
在任何情況下,所有其他的都一致,實際的增益取決于前端帶寬(B fe )下的熱噪聲。由于一個特定的前端設計帶寬不會發生變化,唯一能改變增益的是帶內干擾(和組件溫度,年齡諸如此類變化引起小的增益變化)。當帶內干擾增加,前端增益需要相應降低。表8.4的前端設計能夠提供一個很大范圍的增益降低。
**表****8.4 **最大凈前端電壓增益計算
本節敘述了前端電路增益的計算方法,提供了前端電路最大增益的公式 (G fe )dB =20log10(V ADC /V N ),即前端電路后級ADC的最大允許輸入電壓VADC與前端電路本身熱噪聲電壓的比值,因為GNSS信號被淹沒在噪聲中,因此這個允許的最大增益并非僅僅是理論上的動態范圍最大值,他有實際意義,當然了由于前端電路帶寬一定,因此只有帶內干擾才是需要降低最大增益的理由。
8.3.3 下變頻方案
下變頻方案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人員可用的模擬微波技術。單片微波集成電路電路(MMIC)技術和專門的微波部件繼續改善,包括降低噪聲系數,尺寸和功率。對不需要的傳導或者潛在輻射路徑來說這些技術也增加了各級之間的隔離度。這有助于減少下變頻等級的數量,再模擬信號數字化之前提供更大的通帶增益和帶外抑制度。自從第一個預校正ADC接收機開始,所有的數字接收機,這些技術進步能夠推進技術換代,把下變頻等級從三個到兩個,到現在只有一級下變頻的前端設計。甚至直接L波段數字采樣和數字化前端已經推出和落地。即使是直接L波段數字采樣和數字化前部已經被提出并派出( 即不進行下變頻,ADC直接對LNA后的微波信號進行采樣) 。
盡管前面提到的技術優點,由于存在振蕩器的不穩定性多級高增益還是要優于直接L波段直接采樣技術。然而,僅在L波段通過一個LNA 增益級之后下變頻到中頻會大大減少泄漏路徑反饋。在圖8.4所示的設計中,增益分別在兩個單獨的頻率L波段和中頻進行,并且大部分的增益放在中頻部分。這樣設計也允許使用一個相同的,較小的,成本較低,較高Q值和較低插入損耗的中頻SAW濾波器,相比使用在L波段的濾波器,為了匹配其相應前端L波段頻率,每個SAW一定是不同的。這些中頻增益和濾波器級顯著提高了整體前端阻帶抑制性能。對比采用直接L波段采樣,這兩個關鍵特性(增強穩定性和阻帶抑制)加上用于不同L波段前端相同中頻部件是的主要原因。
本節敘述了前端電路下變頻方案的發展,強調了傳統兩級下變頻方案對增強振蕩器穩定性和阻帶抑制的優勢是明顯的,要比直接L波段數字采樣有優勢。
8.3.4 輸出ADC
注意圖8.4,前端上部信號路徑輸出到ADC 的是一個復合基帶(I 和Q)信號。這個方案同時有優點和缺點。明確的優勢是信號頻譜已現在從中頻遷移到直流,并且帶寬減半 (8.3.1節已說過,混頻過程產生的上部邊帶和泄漏通過信號被他們對應的低通濾波器抑制,也作為抗混疊濾波器,每一個具有前端的一半帶寬) 。在實踐中, GNSS信號的載波具有多普勒頻移 (即接收到的GNSS信號與衛星發射的信號頻率有一點點偏差,我猜是因為衛星不停滴在移動的原因) ,所以這些偏移依然存在。同樣,復合中頻下變頻(混頻)信號具有從參考振蕩器繼承的一些頻率偏差,因此該共模偏移仍然存在。圖8.4的真正中頻GNSS 信號轉換到一個復合信號處理過程中,復合信號不太可能對是一個各底層真實信號的完全復合信號再現。原因在于,參考時鐘頻偏,不完美的90度模擬信號相移電路,每一個底層信號的多普勒頻移。
這種基帶設計存在前提是這只是一些小的偏差,但是這些偏差并不能完全消除。另一個缺點是基帶信號不能交流耦合,因為基帶頻譜是直流和模擬直流通路,增益級受限于漂移(即,包含在ADC過程中的直流漂移可能引起模擬偏置問題)。然而,當ADC不能支持真正的模擬中頻信號帶寬時,這是最初數字接收機方案,因為相同的原因會繼續在一些設計中使用。當數字復合基帶信號還不完美的情況下,已經開了各種技術來最小化的ADC輸入的直流偏置問題。
下面的路徑模擬中頻(實際)信號不具有DC 偏置問題,原因它通過交流耦合到ADC。典型地,現代單極性ADC 輸入需要一個DC 偏置,但該偏置電路不能受限 于有源增益級的漂移(即,偏置電路中需要使用盡量穩定的參考電壓和電阻)。
在該下面的路徑方案中,每個數字接收器信道執行轉換數字化的真實中頻信號為復合基帶分量。ADC 過程中轉換的真實模擬中頻信號到數字中頻的更詳細說明在第8.3.8節介紹,數字接收機處理過程在第8.4章介紹,但采用真實中頻信號數字信號處理的優勢在這里表述。由于數字中頻的底層GNSS信號通過數字化檢測和處理,在ADC中搬移中頻信號到一個低鏡像頻率(描述在章節8.3.8)是數字化采樣的一個副產品。
關鍵的副產品是每個數字接收機信道本質上通過在復制偽碼校正過程之后復制載波校正過程來從噪聲提取一個衛星信號(分離出視野中所有相同載波頻率的衛星信號)。這些校正過程既有開環時搜索或閉環時跟蹤衛星(描述在章節8.7)。在這里關注的是采用數字載波校正過程的優點和執行在衛星信號(不是所有視野中的)的復合轉換,同時數字化復制假定有完美90度相移的IQ載波信號。當該衛星信號被發現或者在數字接收機信道分配的相位鎖被鎖定,這些復制的信號同樣精確的和衛星信號對齊,意味著這些復制信號包含精確的多普勒頻移,精確的共模參考振蕩器頻率和偏移,同樣也有精確的鏡像中頻的載波頻率。(在8.3.8節,解釋了實際中頻信號在頻域如何使用ADC欠采樣折返到較低的鏡像中頻。)
上面一段比較復雜,需再對照原文看
由于可以近乎完美實現數字基帶復合轉換過程,真實的模擬中頻信號推薦采用前端輸出到ADC,假設這樣的ADC 設計可以采用中頻作為輸入,并且在ADC采樣中提供需要的比特率兩倍的增加。還有一些數字接收機信道載波校正過程的簡化將在后面描述。
本節比對了前端電路的第二級下變頻方案的優劣,重點分析了IQ兩路正交方案的優缺點,優點主要是減低了對ADC采樣率的要求,速度可以降低一半,但方案太理想化,各種偏移漂移造成的誤差難以忽略,還是傳統方案好點,雖然對ADC采樣率要求高。
8.3.5 模數轉換ADC,數字增益控制和模擬頻率合成功能
ADC功能框圖是前端的一部分,在圖8.5展示。兩個ADC 選項需要由圖8.4 中示出在圖8.5。圖8.4中兩種ADC可選方案在圖8.5中示例,假如采用復合數字基帶信號輸出在圖的上部分使用了一對基帶ADC,假如真實數字中頻信號輸出實施的話需要需要在圖表下部分的一個單獨ADC。在任一情況下,除了信號檢測是復合或者真實的,實現相同的數字增益控制功能。注意,復合信號ADC的采樣時鐘是真實信號ADC采樣率的一半。這是因為復合信號帶寬是真實信號的(大約)。數字增益控制還展示了作為副產品帶有J/N表和情景感知的兩種ADC實施。
圖8.5 具有數字增益控制功能的前端ADC方案。
對真實信號路徑來說數字增益控制功能的細節在圖8.6的閉環中展示。數字增益控制方案[10]作為其模擬部分的對應具有同樣的功能(檢測器,低通濾波器,比較器,AGC增益和誤差積分器),但這種方案的優點是精確和容易調諧,高動態范圍和自由漂移積分,使步進增益控制(及其J/N 表副產品)變得可行。其他情境感知功能,如干擾特性也可以作為數字增益控制設計的一部分實現,但不在這里描述。
圖8.6 閉環中的前端擴展數字增益控制功能。
圖8.7 前端模擬本振頻率合成器。
模擬頻率合成器功能框圖,服務所有M個前端,見圖8.7。它提供了一個唯一的LO1到各前端,從而產生一致的中頻。如果一個復雜的基帶信號由前端合成,那么該頻率合成器提供了一個通用LO2 到每個前端,圖8.4中典型的復雜合成器產生2 至4 路的LO IF 。所有合成頻率都鎖相到參考振蕩器。
數字頻率合成器(在圖8.1比較高的層面)也鎖相到參考振蕩器,并且提供給所有M個前端提供ADC采樣率,也提供定時中斷給所有的接收機信道。謹慎的做法是為接收機的模擬和數字電路提供單獨的電源調整器,通過提供在電源附近提供單點接地回流使它們免受接地環路的影響,在實踐中盡可能保持物理隔離來最小化輻射串擾。盡管每個前端都需要自己的ADC,我們還是通過在功能上將ADC圖表與模擬前端分開來進一步強調說明。
本節沒有特別之處
8.3.6 ADC實現損耗和一個設計實例
在GNSS接收機中ADC有限的量化級別會引起實現的損耗。這種損耗會在本節中描述,并展示一個快速模擬-數字轉換器的設計示例。從歷史上看,因為GNSS接收機是實時操作的,所以信號處理也是在時域進行。時域基帶處理允許的ADC 位數非常少,因此現在的技術水平現狀是簡化設計和增加采樣率。自從當前的ADC和信號處理技術支持12bit或者更高的ADC分辨率后,搜索引擎中的頻域處理已變得非常流行。
當這些ADC 使用后,實現損耗問題成為一個爭議點。即使這樣,存在實時的技術可以有效執行搜索引擎功能,所以實現損失的問題仍然很重要。
第一代GPS C/A碼數字接收機使用1位和2位ADC ,其理論實現損耗分別為1.96 dB和0.5495 dB [16]。( 所謂損耗,我猜是AD轉化過程中由于數字位LSB造成不可能準確反映模擬電壓值,而理論上至少有一個LSB的轉換誤差,這個誤差便是損耗,如果考慮DNL之類的指標,損耗就不止一個LSB了,所以ADC的位數越多,損耗越小) 理論上,1位ADC 不需要自動增益控制,但實際上有些確保最小和最大幅度的形式是必須的,用來來實現統一的判決性能,通過采用有足夠閾值滯后的模擬比較器來避免振蕩。現代高性能時域GNSS
接收器僅使用3位或4位ADC。正如看到的那樣,采用更多的比特,ADC實現損耗會隨之遞減,但對ADC中的量化和限幅噪聲來說自動增益控制必須調整輸入模擬噪聲電平均方根(一個西格瑪)到最佳( 從后文意思來猜,所謂一個西格瑪,應該就是所謂的輸入模擬噪聲的合成,即均方根.,以后看見西各馬就用均方根代替,便于閱讀。不相關的多個噪聲合成就是對其進行均方根處理即為合成噪聲有效值RMS) 。對一個只在時域操作的GNSS接收機來說,選擇一個可接受實現損耗的ADC,在寬范圍量化等級和模擬輸入噪聲的一個西格瑪幅度優化條件下,[17]提供最全面和準確的結果。由于在分析模型中使用了理想的抗混疊濾波器,因此在[17]中消除了因混疊而導致的實現損耗。僅僅單獨基于實現損耗的貢獻來考慮ADC選擇是有益的,但分析模型中的采樣率會由于混疊抑制方面變差,因為不太可能生成一個理想的抗混疊濾波器。ADC設計方面的問題在第8.3.7 節中描述。
多個ADC量化等級對應的有效信號功率損耗(分貝)在圖8.8展示。一定的量化等級n,通過打標簽與ADC比特位數關聯,1比特標簽關聯n=2,1.5比特標簽關聯n=3,2比特標簽關聯n=4,等等在圖8.8展示。每個等級繪制為最大閾值和一個西格瑪噪聲水平比值的函數。
圖8.8 幾個量化級別的GNSS接收器ADC實現損失。
圖8.8的含義大概是這樣,縱坐標是轉換損失,越往上越高,橫坐標是ADC輸入峰值點評與RMS噪聲電平的比值,輸入峰值電平其實也就是參考電壓了,從橫坐標看,數值越大,說明輸入噪聲與ADC量程差距越大,噪聲占得LSB越少,那么自然轉換損耗也就越小了。另外1BIT的ADC其實就是個比較器,所以看上去他跟噪聲沒啥關系。
最大閾值對應于ADC峰值輸入電平(如相對于所述峰-峰輸入電平)。表8.5 提供最大閾值到一個西格瑪噪聲水平的精確比率(表中T的數值),圖8.8可以近似得到。該表還包括了沒有在圖8.8中展示的最優量化級Q,但它是確定表8.5中T的基礎。參考[17] 中定義為,,其中n是ADC量化級別的數量(如圖8.8 所示)。
最優的峰-峰ADC參考電壓V ref ,對一個特定ADC(除了1比特ADC)來說,相對應最優的一個西格瑪(RMS)噪聲輸入在表8.6中展示。表8.5的前三列為了參考方便是重復的。最優的峰值-峰值ADC參考電壓列采用計算,Q是采用8.5表中相同n對應值。最優的一個西格瑪列采用計算,T采用表8.5中相同n對應的值。
觀察圖8.8發現,當在這個區域最優比率時(RMS)
,橫坐標值為1對應一個西格瑪(RMS)噪聲水平產生一個ADC限幅噪聲 (限幅噪聲這個概念不好查到,這句話意思應該是說,橫坐標為1,代表VRDF/2/RMS輸入噪聲=1,即VREF/2與輸入噪聲相等,而ADC輸入電壓不應該高于參考電壓,那么參考電壓就是限幅噪聲吧。那么此時西格瑪噪聲就等于參考電壓也即限幅噪聲 )。剛好更低的ADC量化級別會有更大的量化噪聲,所以當最優實現損耗時限幅噪聲會受益 **(看不懂,我理解的量化噪聲=RMS噪聲,限幅噪聲=VREF/2** )。顯然,在較低的ADC 量化級別,優化的一個西格瑪水平是非常增益敏感的 **(翻譯錯誤,不是優化的,應該是最佳的。這里的增益應該就是橫坐標值VREF/2/RMS** )。相反,具有更高量化級別位數的ADC(例如,3 位和更多),對優化的一個西格瑪區域來說,實際上幾乎沒有限幅噪聲,幾乎很少增益敏感(即,在優化區域曲線是平坦的)。因此,對更高的量化層級,ADC 的參考電壓不一定必須到3位小數的最優參考電壓,但在峰-峰值ADC的參考電壓大約是n*Q。
注意的是在表8.5中1位和2位的ADC實施損耗與[16]的一致。還要注意的是,與3位或4位ADC相比,量化級別更高時,實現損耗減少是遞減的。
有眾多的ADC 設計,每個具有獨特的性能優勢和劣勢。參考文獻[18]是一個精彩的(可下載)書籍,提供數據轉換所有相關方面的分析,也包括它有趣的歷史。并行ADC 設計[19] 對低比特ADC來說是一個流行的選擇,因為每個可能的量化層級(除零,這是默認檢測)是通過模擬比較器來連續檢測,對每一個層級(除零)的離散輸出送到數字觸發器(例如,對3位ADC,7個模擬比較器饋送7數字觸發器)。
圖8.9 是一個3位(8級)模擬-數字并行轉換器[19]的原理圖。模擬輸入連接到所有7 個比較器的正極。負極被連接到一串恒流的電阻(來自參考電壓)。串中的每個電阻節點為每個比較器的負極提供一個基準電壓,該電壓比其下方的最低有效位高一個最低有效位(LSB),除了LSB比較器的基準電壓為0.5-LSB。
**Figure8.9 **Schematic of 3-bit (8-level) analog-to-digital flashconverter.
比較器串的輸出與水銀溫度計類似(即,當模擬輸入電壓上升時,1的數量從底部到頂部成比例地上升,一次一個LSB值,當模擬輸入電壓降低時,0的數量開始離散出現從頂部降至最低。)。然而,因為他們的輸出(即,與門只在最高的輸入層級產生1的輸出)比較器差分輸出之間的與門提供了“7個中的1個”。采樣時鐘會瞬間采樣并保存當前的ADC判斷,從而允許適當的“7個中的1個”與門(或無)根據當前的模擬輸入電平產生1,二進制解碼器“或”門將該電平轉換為相應的二進制狀態作為3個觸發器的輸入,并且此狀態被鎖存到觸發器中。
每個比較器中都有一個精確且小量的滯后(小于0.5 LSB),以防止其在閾值附近振蕩。每個比較器的符號表明判斷過程中存在滯后現象。圖8.9 清楚地顯示了這種二進制轉換過程。圖8.10顯示了該3位模數并行轉換器從輸入到輸出的傳遞函數(包括滯后),使用單極性VREF = 4V(Q = 0.5V),直流偏置為1.25V來容納雙極性模擬輸入。計算最佳一個西格瑪ADC輸入電平為根2/T=1.138V RMS。從表8.5和8.6可以看出,最佳Q = 0.586V(VREF = 4.688V)和最佳一個西格瑪ADC輸入電平為1.333-V RMS。此單極性3位ADC最佳直流偏置應為011的比較器參考電壓或1.466V(即使用圖8.9中所示的偏置方程式)。對于此設計實例的實際選擇,實現損耗可忽略不計。
并行ADC設計非常符合ADC的理想要求。(1)理想地模擬信號采樣要求零光圈時間,但是實際上采樣的時間寬度應足夠短,以使模擬信號中出現的最高頻率(fc)的幅度變化不到ADC LSB判定電平的一半。(2)采樣的模擬信號必須理想地零延遲轉換為數字表示,但實際上必須在比采樣時鐘周期短的時間寬度內轉換。(3)采樣的模擬信號應立即進行理想的量化,但實際上必須保持誤差不超過ADC LSB的一半,直到量化為止。
Figure8.10 3****位模數并行轉換器輸入和輸出關系
-
振蕩器
+關注
關注
28文章
3833瀏覽量
139153 -
接收機
+關注
關注
8文章
1182瀏覽量
53518 -
帶通濾波器
+關注
關注
18文章
228瀏覽量
43186 -
GNSS
+關注
關注
9文章
774瀏覽量
47991 -
MMIC
+關注
關注
3文章
413瀏覽量
243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