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動車(電瓶車)新規7月1日起將實施”的消息引發熱議。7月1日起,繼電動自行車實行新國標后,開始施行電動自行車充電器新國標和頭盔新國標的強制性標準。
從限行、限速到頭盔、電池、充電器這類安全相關的部件管理,再到停放監管,兩輪電車的監管強化已然成為大勢所趨。
那么,作為監管用途的技術主線——物聯網該如何大展身手,物聯網企業又可在這其中尋得怎樣的業務新機遇呢?
筆者梳理了各地政策,歸納了以下重點監管方面,并對其相關市場的潛力展開分析:
01保障用電安全強化源頭治理
當前,《電動自行車用充電器安全技術要求》(標準號:GB 42296-2022)本月月初開始正式實施,本次新規將充電器的持續充電時長設定為3小時,一旦超過,充電器應自動轉入下一個充電階段或切斷輸出電流。這一規定可確保充電器的工作穩定和充電過程的安全性。
據統計,電動自行車引生的火災事故當中,80%都是由于電池過充導致的。而鋰電池之所以會爆炸,是由于使用過程中鋰金屬表面會析出鋰結晶,鋰結晶穿透電池正負極間的隔膜造成電池短路從而易引起自燃。此番加設鋰電池充電器超時斷電機制只是解決“過充”這一方面,電池老化也是鋰電池爆炸的一大元兇。
因而,除了從源頭上設置充電時長,還可通過加裝BMS電池管理系統系統對進行電動兩輪車的電池進行常態化管理。
BMS系統結構圖
BMS主要由BMU主控器、CSC從控制器、CSU均衡模塊、HVU高壓控制器、BTU電池狀態指示單元及GPS通訊模塊構成,通過傳感器對電池的電壓、電流、溫度進行實時檢測,同時還可進行漏電檢測、電池均衡管理、報警提醒、放電功率檢測,報告電池劣化程度(SOH)和剩余容量(SOC)狀態,可根據電池的電壓電流及溫度用算法控制最大輸出功率以獲得最大行駛里程,以及用算法控制充電機進行最佳電流的充電。
即便是目前,BMS不作為一項強制標準落實于電動兩輪車的安全保障環節中。在愈加激烈的電動兩輪車智能化競賽下,BMS也可作為一大智能亮點在電動兩輪車中得以推廣。
02嚴抓登記推行數字牌證
電動車監管和治理的難題,還在于登記備案工作不完善,利用偽造、變造、套用號牌來逃逸處罰的現象頻發。因此,搭建本地化的“一人、一車、一牌、一證”登記/備案信息庫,推行數字牌證極其關鍵。
在信息管理方面,各地可構建電動車管理數據平臺,并嵌入互聯網政務云,規范數據種類和格式,為交通安全管理和治安、消防、城管、社區等部門涉電動自行車的管理,以及車主的保險辦理、業務查詢等服務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在登記頒發牌證環節,倡導使用具有抗老化、防撞擊性能的非金屬材質號牌,內嵌無源超高頻RFID芯片,為電動自行車提供唯一可信數字身份。同時,在車輛經過路測設備的時候,通過RFID射頻識別技術,可在遮擋情況下完成高效精準識別,實現交通違法的有效監管。
此前,上海市在2021年便已實現全市快遞外賣行業所用電動自行車100%安裝RFID電子車牌。深圳、長沙、溫州等城市也已落地這套智能射頻管理系統,實現了超九成的違法抓拍準確率。
03強制戴盔上路,創造百億藍海
作為保障騎行安全的又一項新措施,乘員頭盔正式被納入到監管范圍,“一盔一帶”下頭盔市場將迎來井噴期。
據報告顯示,目前全國頭盔滲透率極低,保守估計頭盔產銷量不超過5000萬元/年,實際頭盔生產量僅為6041.5萬個。而我國兩輪電動車保有量約3.5億輛,新增頭盔需求缺口或超3億個。假設頭盔均價100元/個,便對應著300億元的市場需求。
除了產能規模躍升,新規還將推動頭盔智能化加速發展。
相信經常等外賣的你也產生過“外賣小哥為何能在送貨路上秒回消息”的疑惑吧?這可不是因為外賣小哥目無交通法或是技術過人,而是因為戴上了內置了藍牙耳機、麥克風、和快捷鍵的“智能頭盔”,只需單擊頭盔左側快捷鍵就能接聽或拒接來電,自動語音播報和輸入實現快捷溝通。
除了能實現智能實時通信,避免因接電話分神導致的交通事故,智能頭盔還配有碰撞檢測功能。當騎行者姿態發生大幅度變化超過設定閾值時,如摔倒、受到撞擊,頭盔會發出語音確認騎手安全狀態,若未收到回應則會自動撥打緊急聯系人電話一鍵呼救。
在安全功能之外,智能頭盔還可以拍照錄像、道路照明,甚至與手機接單APP進行連接,秒變“AI助手”。
而除了騎手,在騎行運動等消費級場景下,智能頭盔也更契合時尚運動人群的需求。按照網上平均價300元的市場售價,單騎行運動給智能頭盔帶來的市場價值會達到30億元。
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頭盔,在傳統工業場景、配送及共享場景、消費級場景等細分領域將持續積累,或將開啟又一個百億IoT市場。
04智能兩輪升級推動主動監管
相比于收費上路、停車費錢的汽車,免費馳行的電動自行車極大地規避了社會管理成本。
當前,電動自行車仍在以15%左右的增速增長著,并同時加重著城市交通管理的沉疴舊疾。在缺少專用道路、缺少停放空間規劃、缺乏監管資源的固有困難下,部分地區選擇以限行解決擁堵,如近期,廣州擬限制電動車出行引發網絡爭議。
作為短途出行中的一種剛需式的交通方式,推廣電動自行車限行禁行顯然有些不近人情,而強化監管又需要極大的人力、財力資源調度,因而,兩輪電車的智能化監管勢在必行。
現今,各地推行的智慧交通管理并未把電動自行車納入其中,但隨著兩輪車走向互聯化和智能化,對兩輪車的監管也將步入自主管理新臺階。
出廠前便安裝了通信、定位、感知模塊的智能兩輪車,可實時記錄運動軌跡和行駛情況,根據內載地圖和語音提示在非限行路段、時段有序馳行。并可與非現場取證抓拍的監管方式相結合,通過車機互聯,在軟件端查詢違規信息,及時處理罰單或提交申訴。而在停放場景下,車載智能地圖可提前為車主尋找停車領域,并提供遠程挪車通知,同時也幫助電動兩輪車停車收費管理的規范落地。
為電動自行車裝上“智慧之芯”,讓電動自行車由被管理走向主動管理,由事后處罰走向事前預警,將是未來電動自行車管理數字化的最有效的措施。
05寫在最后
作為交通出行的重要一環,兩輪電動車的智能升級,嵌入到智慧交通建設體系中去,對打造立體全方位交通架構至關重要。在物聯網技術加持下,打造電動自行車出廠質量保障、購買登記、規范上路的監管閉環,將會引領肆意狂飆的電動車走向更安全、更規范、更有序的發展局面。
更多物聯網行業資訊,關注我們IOTE物聯網展……
審核編輯 黃宇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578瀏覽量
372883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564瀏覽量
129515 -
IOT
+關注
關注
187文章
4204瀏覽量
19671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