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佐思汽車研究
路側感知領域相關標準逐步落地,推動整個產業穩步有序發展
編輯:感知芯視界
2023年6月,工信部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指出,接下來將繼續堅持“車—能—路—云”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網聯基礎設施,加快C-V2X、路側感知、邊緣計算等基礎設施建設。
2023年5月,由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的《車路協同 路側感知系統 第1部分:技術要求》和《車路協同 路側感知系統 第2部分:測試方法》已完成征求意見稿;
2023年6月,《車路協同路側基礎設施 激光雷達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已通過立項審查,正式列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標準研制計劃,起草任務書編號為2023-029,該標準由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車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禾賽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牽頭。
路側感知方案商以路側感知為基礎,向上延伸拓展智慧交通產業
智慧道路路側感知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實現為人服務、提升體驗感。而出于成本考慮,現階段路側感知硬件的部署不需要100%覆蓋所有道路,而是先從重點路段、重點場景起步,然后再逐步發展,不斷擴大智慧路段面積。
從路側感知方案集成商的業務線布局看,路側感知方案集成商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自己部署部分路側感知硬件設備,打通路側感知產業鏈,行業內大部分集成商都采用這種模式,其中華為代表性最強,已經完善了路側感知硬件、計算單元、通信單元、集成方案的全線布局;
走強生態合作的廠商,在硬件部署方面稍弱,主要依靠生態合作伙伴提供路側感知硬件,其中百度代表性最強,百度主要專注做集成方案、系統架構,路側的硬件產品主要由生態伙伴提供。
主要路側感知方案集成商
華為
2023年推出適用于高速場景的“1000米全域雷視擬合對射方案”,通過視頻和雷達的多維感知融合技術,對路網交通信息精準采集,實時獲取動靜態交通數據,并通過智能交通邊緣ITS800,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結構化分析和擬合。此外,結合高精度地圖技術,實現全天候感知、高精度檢測和低成本部署(可有效減少立桿數量)。
百度
2023年5月發布“智路OS 1.0”,是在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的整體架構下,以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和應用為牽引,沉淀出的智能網聯路側計算單元的基礎軟件平臺,可為行業相關方提供完整的車路云一體化開發環境、框架以及應用示例,幫助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商、車企、自動駕駛技術方案商等從0到1輕松搭建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與智能交通應用。
路側感知硬件往高性能、控成本演進
智能路側感知是整個智慧交通/智慧道路的底層基礎技術,對智慧交通/智慧道路的發展至關重要。路側感知硬件主要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雷視一體等。目前來看,單一的路側感知硬件無法滿足智慧道路的需求,多傳感器融合是路側感知的發展趨勢。整個路側感知硬件市場正向著高性能、降本方向發展。
一體化集成
從2023年的路側感知市場來看,無論是路側純視頻設備、還是雷視一體設備,在外觀上在往一體化集成方向發展,且產品外觀也不在局限于傳統的槍機、球機或者傳統的雷視一體,開始變得多元化了。
以華為為例,2023年3月推出雙目雷視流量事件一體機,搭載2顆800萬鏡頭及毫米波雷達,內置4T算力承載雷視擬合算法,通過長短焦鏡頭接力,將視頻與雷達感知融合,實現隧道全范圍雷視感知,算法精度更高,有效解決了隧道內感知設備多、對接難的問題。
4D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雷達是路側感知傳統硬件,近些年路側廠商開始探索將4D毫米波雷達應用于路側。目前主流的路側感知硬件供應商中,雷森電子、德冠隆、慧爾視等都相繼推出了4D毫米波雷達產品。
今年3月推出,有企業推出4D毫米波成像雷達,采用多波束分時工作模式并結合智能MIMO虛擬孔徑合成技術,其整體性能較傳統毫米波雷達實現了64倍的提升,達可在600米范圍支持最大跟蹤1000個結構化目標數據信息輸出。
多線固態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在路側有明顯的優勢,然而礙于成本過高,其在路端比較難實現大規模應用。因此目前激光雷達供應商的首要任務就是降低路側激光雷達的應用成本。
高分辨率的激光雷達在探測距離、檢測目標數等能力方面明顯更優秀。例如300線激光雷達感知距離可達到150米外,而32線激光雷達只能感知到50米左右。
此外,固態激光雷達更適合路側對設備長時間、甚至無間斷工作的需求,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具有優勢,更符合5G車路協同規模化建設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
今日內容就到這里啦,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要獲取更多行業干貨研報,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審核編輯 黃宇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8文章
3968瀏覽量
189830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43瀏覽量
643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