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傳統燃油車需要大約500到600顆芯片,輕混汽車大約需要1000顆,插電混動和純電動汽車則需要至少2000顆芯片。這就意味著在智能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對先進制程芯片需求不斷增加,而且對傳統芯片需求也會持續增加。MCU就是這樣,除了單車搭載的數量在不斷增長,域控制器也帶來了對高安全、高可靠、高算力MCU的新需求增長。
汽車電子中所使用的半導體即車規級芯片,主要有主控芯片(MCU/SoC),功率芯片(IGBT),傳感器芯片(CIS)和存儲芯片(Flash)四大類,車規級芯片廣泛應用于汽車的動力系統、智能座艙及自動駕駛系統,是汽車電子不可或缺的核心元器件。
MCU芯片介紹
MCU,Microcontroller Unit,中文稱單片微型計算機/微控制器/單片機,將CPU、存儲器、外圍功能整合在單一芯片上,形成具有控制功能的芯片級計算機,主要用于實現信號處理和控制,是智能控制系統的核心。
MCU和汽車電子,工業,計算機和網絡,消費電子,家電和物聯網等我們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汽車電子是汽車電子中最大的一個市場,全球范圍內汽車電子所占比例高達33%。
在汽車電子的各個系統當中,往往需要采用車用MCU(車用微控制器)作為運作控制的核心,負責各種信息的運算處理,用于汽車的動力總成、輔助駕駛、網絡互聯、底盤安全、信息娛樂以及車身電子等方向。
圖1、MCU的基本結構
構成MCU的幾個重要組件包括:
1、中央處理器(CPU)
CPU是單片機的大腦。它由算術邏輯單元(ALU)和控制單元(CU)組成。CPU讀取、解碼和執行指令以執行算術、邏輯和數據傳輸操作。
2、存儲單元
任何計算系統都需要兩種類型的存儲器: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程序存儲器,顧名思義,包含程序,即要由CPU執行的指令。另一方面,數據存儲器需要在執行指令時存儲臨時數據。通常,程序存儲器是只讀存儲器(ROM),數據存儲器是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3、輸入/輸出端口
單片機與外部世界的接口由輸入/輸出端口(I/O端口)提供。開關、鍵盤等輸入設備以二進制數據的形式從用戶向CPU提供信息。CPU在接收到來自輸入設備的數據后,執行適當的指令并通過LED、顯示器、打印機等輸出設備做出響應。
4、定時器/計數器
單片機的重要組件之一是定時器和計數器。它們提供時間延遲和計數外部事件的操作。此外,定時器和計數器可以提供函數生成、脈寬調制、時鐘控制等。
5、總線
單片機的另一個重要組件,但很少講到,它就是系統總線。系統總線是一組連接線,將CPU與其他外圍設備(如內存、I/O端口和其他支持組件)連接起來。
MCU的工作原理
MCU的工作原理是逐條執行預存指令的過程,不同類型的單片機有不同的指令系統。為了讓一個單片功能自動完成某項具體任務,必須將所要解決的問題編成一系列的指令,并且這些指令必須是由一個單獨的函數來識別和執行的,這樣一系列指令的集合就變成了程序,這些程序需要預先儲存在有存儲能力的存儲器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存。
由于程序是按順序執行的,因此程序中的指令也是一條條地存儲,MCU在執行程序時要將這些指令逐個提取并執行,必須擁有能夠跟蹤指令所在存儲單元的功能,這個部分就是程序計數器PC(包括CPU在內),當程序開始運行時,PC將會被分配到程序中每一條指令的存儲單元,并一一執行該項指令,PC中的內容自動增加,增加量由這個指令長度決定,每一條都指向下一條指令的起始地址,保證指令順序執行。
內核架構是影響MCU性能的一個關鍵要素,更優秀的運算單元需要更先進的內核架構。十幾年前,各大MCU廠商均采用各自的內核,如瑞薩采用RX內核,飛思卡爾采用PowerPC,微芯采用PIC,Atmel采用AVR。隨著ARM推出Cortex-M架構并開展了獨特的開創IP授權的模式,以其軟件代碼的共享和高兼容性、高密度指令集等特點,現已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車規MCU的種類
車規MCU按位數可分為8位、16位和32位。位數即MCU單次處理數據寬度,位數越高,MCU性能越強。
8位MCU成本/功耗低,便于開發,性能可滿足大部分場景需要,廣泛應用于基礎功能如風扇、雨刷、天窗,座椅控制等領域。32位MCU運算能力更強,能滿足高速處理的需求,多用于解決復雜場景問題,如汽車智能座艙、車身控制、輔助駕駛,行車安全系統等領域。32位的CPU內核以ARM為主流架構,由于CPU指令集龐大,軟件開發難度較高,單價一般數倍于8位MCU,因而也有較高的研發壁壘。
圖2、不同的MCU
從不同位數MCU規模占比來看,目前全球MCU芯片產品以32位為主。受益于其體積小性能優的特性以及汽車智能化的趨勢,32位MCU銷售額占比已經從2010年的38.1%提升至2015年的53.7%,進而躍升至2021年65.8%。隨著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進一步發展,汽車電子功能將日趨復雜,勢必推動車規MCU向更高性能,更小尺寸,更低功耗的方向發展,32位芯片占比有望進一步提高。
從價格上來說,一般8位MCU的單價小于1美元,16位MCU的單價在1~5美元之間,32位MCU價格在5~10美元之間,部分高端產品在10美元以上。但在市場極端缺貨情況下,汽車MCU的單價波動幅度極大,德州儀器旗下一款32位MCU——MCF5282CVM66在2022年9月迅猛飆漲,曾一度賣到5000元一顆,此后該芯片單價一度下滑至2000元,2023年3月又漲至4000余元。汽車市場出貨的晴雨不一,芯片價格也隨之共振。
MCU產業鏈概況
MCU產業鏈上游為半導體材料及半導體設備,主要包括硅片、光刻膠、光掩模、電子特種氣體、靶材、單晶爐、刻蝕機、***等。中游為MCU制造環節,主要包括芯片設計、單晶硅片制造、晶圓制造、芯片封測。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汽車電子、工業控制、消費電子、計算機網絡等。
圖3、MCU行業產業鏈
MCU市場情況
1、市場規模
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全球MCU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86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221億美元,CAGR為5.6%;2022年全球MCU市場規模有望達239億美元,同比增長8.1%。
圖4、全球MCU市場規模
MCU是汽車從電動化向智能化深度發展的關鍵元器件之一,汽車也是全球MCU第一大應用市場,占比超過1/3,平均每輛汽車MCU需求量高達上百顆。隨著汽車半導體行業技術演進和需求升級,智能化將逐步成為相關廠商競爭的主戰場,接力電動化成為重要驅動力,MCU作為核心算力芯片深度受益。
2、競爭格局
根據Omdia,MCU市場主要由歐美日芯片廠商牢牢把持,前七大廠商占據全球85.4%的市場份額,但各家企業的占比相對較為平均。
圖5、全球MCU市場競爭格局
國內MCU市場方面,根據CSIA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1年國內MCU市場約85%(2019年為94%)由外資把持,MCU國產化率低且多集中于消費級,車規級MCU自給率尚不足5%,仍有很大國產替代空間。
根據富昌電子行情預測,2022年4季度的全球車規半導體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主要車規MCU大廠如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和微芯科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供貨緊張態勢,不論是芯片價格還是貨期較之前兩個季度都有明顯的升高。海外大廠的產能擴張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國內MCU企業有望把握這個供需錯配的時間窗口,憑借先前的投入,與國內下游造車新勢力合作,加速車規級MCU的國產替代進程。
由于新能源汽車在政策導向及技術驅動下持續發力,預計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仍有約30%的出貨量增長,這也將帶動車用MCU的需求量持續提升。從供應端來看,隨著晶圓廠產能由消費電子陸續向車規轉移,車規半導體芯片總體供應也呈現增長態勢。隨著供應和需求的雙雙增長,全年供需將維持較為健康狀態,價格走勢相對平穩。根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調研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車用MCU價格基本停止上漲,預計后續車用MCU價格維持穩定走勢。
圖6、2023年車用芯片調研及預測
MCU技術發展趨勢
1、更高算力
隨著汽車智能化程度的不斷增加,車規級MCU將向多功能集成、高算力及超低功耗方向發展,且使用數量也會隨之增加。同時,未來智能汽車中大量使用的車載傳感器、車載攝像頭,也需要高性能的MCU來做模擬數據的運算處理與驅動控制。因此,在未來更高階自動駕駛等級的汽車中,加以多傳感器融合的大趨勢下,總線寬度32位乃至64位高算力車規級MCU將成為主流產品,而8/16位中低端MCU則會被更高制程的SOC所集成,失去增長動力。
2、更高集成度
由于集成更多功能,主控芯片的算力要求會指數上升,部分MCU會和GPU,DSP,NPU和AI處理單元等不同類型芯片共同被集成到SoC(系統級芯片)上。SoC是MCU集成度更高的結果,其功能更復雜,資源利用效率更高,可勝任如無人駕駛和智能座艙等需要高算力的場景。
3、更高開放度
由于ARM內核IP授權費高昂(芯片售價的2%-15%),很多廠商已開始基于開源的RISC-V內核開發MCU,如瑞薩,英特爾,兆易創新等。RISC-V不僅完全免費開源,還具有低功耗,指令集精簡,設計編譯簡單,支持模塊化和可拓展等的特點,這和車規級MCU場景碎片化,功能模塊化的特點十分契合。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電氣化率不斷提升,車上的ECU也越來越多,眾多的ECU由于功能和需求的差異,成本的差異,需要針對不同的ECU選擇合適的MCU進行功能和成本上的匹配,以滿足開發需求,這時MCU選型就顯得尤為重要。
圖7、ECU示意圖
汽車MCU選型要點
1、普通接口梳理:
梳理出ECU有哪些功能,需要處理的傳感器信號,需要控制的執行器數量、以及控制方式,數字檢測包括數字和模擬信號的數量。
2、通信功能統計:
3、通信以及各類對外接口的電壓:
以及是否需要輔助器件如EEPROM、FLASH、DDR,以便確定哪種工作電壓的MCU更為合適。
4、確定GPIO的數量:
根據需求確定需要多少GPIO。
5、確定ADC接口數量:
模擬信號需要ADC檢測,需要確定ADC檢測的數量。
6、I2C,SPI等通信端口的數量:
一些輔助芯片需要I2C, SPI等通訊方式,不同MCU的資源數量不同且較為有限。
7、統計需要的RAM和FLASH的大小:
統計RAM和FLASH的大小,以便確定選擇哪種規格的MCU,以及是否需要外掛,哪種方式更具性價比等等。
8、MCU主頻算力確定:
根據當前通信端口、SPI、I2C、FLASH等外設的數據吞吐總量確定MCU算力需求。
圖8、MCU結構示意圖
車規MCU選型思路
國內外有眾多的MCU廠家,國外原廠有英飛凌、瑞薩、恩智浦、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微芯等,而國內MCU廠家有芯馳、云途、賽騰微、復旦微、比亞迪半導體、芯旺、杰發、國芯、中微半導、凌鷗創芯、峰岹、國民技術、航順、芯海、旋智、旗芯、智芯、極海、先楫半導體、小華、兆易創新等,各個廠家的實力,質量,價格不盡相同,且定位和產品路線存在差異,需要多維度的考量廠家的實力和可靠性。
圖9、國產MCU原廠及其產品
另外需要確定MCU需要使用哪種核心,如RISC-V, POWER PC, ARM A, ARM M, ARM R5等系列,不同系列的側重點不同,如ARM A側重性能,ARM M側重功耗,ARM R則在性能和功能上進行了折中,另外RISC-V架構沒有受美國管制的風險,但是仍處于發展早期,技術及生態鏈尚不成熟,很多廠家人在觀望中,有個別廠家卻全身家押注,如:奕斯偉、芯科集成、凌思微,可重點關注此廠商。
圖10、ARM結構內核
最后根據功能的種類數量等需求確定MCU的引腳數,通過PCB的布線空間確定MCU的封裝,采用BGA還是LQPF封裝,另外根據I2C,SPI,CAN,LIN,PWM和ADC的數量需求確定最終型號。
MCU選型是ECU方案最為關鍵的一環,設計端需要根據ECU的需求確定最優方案,MCU市場同類產品眾多,選項較多,我們可以根據質量、保供、支持服務等角度出發優先培養國產供應商,不僅可以滿足工信部對國產化的要求,還能掌握更多主動權,甚至可以按我們的要求去設計更為合理的芯片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總之MCU的選型圍繞需求、服務、質量、保供、價格這五大方向進行。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14瀏覽量
423158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23瀏覽量
350994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484瀏覽量
163765
原文標題:汽車MCU選型的8個關鍵指標
文章出處:【微信號:汽車半導體情報局,微信公眾號:汽車半導體情報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