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誰在質疑5G?》一文中,提到5G產業鏈不斷向前發展,網絡建設不斷完善。據悉,截至目前全球5G基站部署總量超過448萬個,全球5G用戶總數超過12.2億。各國家與地區分布如下:
5G發牌四年來,在To C領域,5G終端品類日益豐富,尤其5G手機的大規模普及,5G芯片迭代加速,5G體驗日新月異,5G模組不斷升級,推動著5G實現規模化應用。截至2023年4月末,5G移動電話用戶達6.34億戶。
但是,這些表象之下又暗含怎樣的現實呢?單從以上的數據來看,5G的應用看起來確實很樂觀,但是如果將注意力轉移到5G的行業應用上,那么情況也是如此嗎?
豐富的5G終端形態與多樣的應用生態之下
是行業應用規模不大
據悉,5G應用場景持續豐富,5G應用已經覆蓋60個國民經濟大類,5G應用案例超過7萬個。基礎電信企業仍然是推動5G應用發展的主力軍,中國移動打造2.3萬個5G商業化項目;中國聯通打造超過2萬個5G規模應用的“商品房”項目及2000多個5G全連接工廠項目;中國電信累計發展近2萬個5G 2B商用項目。
此外,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所頒發的《5G應用創新發展白皮書》顯示,5G已形成5G+機器視覺、5G+遠程輔助等40余個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在智慧礦山領域,5G+遠程掘進、5G+智能綜采、5G+井下設備遠程操控、5G+無人礦卡等十多種解決方案已經實現試點或商用。5G+配網差動保護、5G+精準負荷控制、5G+機器人巡檢等配用電環節解決方案幫助智能電網向“綠色”轉型,實現降本增效。在智慧港口以及智慧醫療上,5G發揮遠程控制、遠程會診等關鍵作用。
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是5G終端的外衍持續擴大,手機占比過半,非手機終端規模普遍不大。據GSA報告,截至2023年2月,全球共有225家設備供應商發布1840款5G終端,共26種形態,其中手機占比51.5%。除手機外,模組、CPE及工業網關生態系統日漸成熟,移動機器人、無人機、AR/XR設備、AGV、智能網聯汽車等豐富了5G泛終端的定義。
資料來源:GSA
此外,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非手機5G應用終端呈現種類多、應用規模極小的特點。
通常,非手機5G終端大致可以劃分成FWA終端、eMBB設備以及工業自動化設備三大類。在這種情況下,FWA成為支撐5G應用發展的市場,主要涉及CPE、MiFi、IDU/ODU等硬件終端。
根據AIoT星圖研究院走訪了解,2022年,全球基于5G的FWA終端出貨量達到760萬臺,其中5G CPE出貨約600萬臺。預計,2023年,雙雙實現增長,總體出貨量將達到1000萬臺,5G CPE出貨量達到800萬臺。而eMBB設備以及工業自動化設備總體達到200萬臺。
5G發展浪費了幾年?
回首5G發展的這幾年,它的發展速度遠遠不如預期,引得業內人士哀嘆,5G浪費了幾年的時間。就非手機5G應用終端行業來看,目前面臨著不少問題:
首先,驗收標準不統一。針對 5G 模組和終端還未形成統一的驗收標準企業在采購 5G 行業終端模組時基于不同的測試材準、測試流程等,導致驗收的終端質量參差不齊,不司廠商的終端設備與應用之間的連接穩定性難以保證,不能滿足對時延要求極高的工業控制、遠程手術等應用場景的要求。
其次,缺乏行業終端測試認證平臺。不同于消費端的設備所處環境較溫和,行業終端所處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對 5G 終端的要求更高,相關終端設備需要進行可靠性測試以確保在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行業急需統一的終端測試環境與驗收標準,以便加速 5G 行業終端的商用節奏。
然后,行業需求挖掘不足,終端創新驅動力較弱。目前5G 在垂直行業的應用正從試點探索走向推廣階段,但不論是應用廠商還是終端廠商,對行業需求的挖掘都不夠深入,行業對于終端的投資較為謹慎。同時,由于 5G 行業應用正處于導入期,行業客戶對 5G 技術的運用理解有限企業看不清應用帶來的效益,采購意愿不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 5G 行業終端在垂直行業的規模拓展。
最后,需求碎片化致使終端規模化商用進程緩慢。垂直行業是一個高度碎片化的市場,且垂直行業對 5G 行業終端的可靠性與功能性要求更加嚴格,這導致 5G 行業終端呈現出定制化程度高、形態多樣等特點。由于目前 5G行業終端成熟度不夠,終端產品成本較高,加之行業應用需求的傳導不順暢、終端產品的落地驗證不足等導致終端商業化進程緩慢,商業規模較小。
審核編輯:劉清
-
智能電網
+關注
關注
35文章
2932瀏覽量
116359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26瀏覽量
207585 -
智能網聯汽車
+關注
關注
9文章
1082瀏覽量
31100 -
5G芯片
+關注
關注
5文章
500瀏覽量
43302 -
5G終端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4249
原文標題:5G終端出路在哪里?
文章出處:【微信號:ulinkmedia,微信公眾號:物聯傳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