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作為現代科技產業的支柱,其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波動往往有一定的周期性。根據過去的歷史規律,芯片下跌周期往往不超 3 年,而目前市場景氣度下行已持續近兩年半,預計其有望很快迎來上行周期。
然而今年半導體行業的股價反應卻未按照預定的“劇本”去走,在連續下跌兩年后,中證全指半導體產品與設備指數的漲幅僅僅只有7%左右,并未復刻2019年恢弘的全面行情。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復蘇行情遲遲未到?本文將深度解析。
半導體底部指標還不明朗
半導體行業的周期可以按照時間長短和驅動因素分為長、中、短三類。
長周期:也稱為創新周期,通常持續8-10年左右的大周期。這個周期主要受到行業自身以及下游應用的創新驅動,依賴于終端新技術、新代際應用的升級帶動。
中周期:指產能周期,表現為供給側擴產節奏的波動。以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資本開支增速來看,每3-5年會出現一次集中擴產。由于半導體產線從建設到量產需要1.5-2年左右的時間,因此產能釋放與下游需求波動通常存在錯配。
短周期:即庫存周期,長度大約在2-3年左右。這個周期由產業供需關系變化和自主調節決定,包括主動補庫存、被動補庫存、主動去庫存、被動去庫存四個階段。從影響來看,中、長周期決定波動方向,而庫存周期則是放大短期波動的推手。
總的來說,半導體行業的周期性變化由長、中、短三個周期決定,每個周期都有其特定的驅動因素和影響。
庫存周期是隱藏在需求周期背后的重要推動力量,其波動相比需求周期更為劇烈。當行業景氣的程度提高時,從代理商到原廠都會積極積累庫存,許多廠家也會為了保證供應而鎖定長期協議的產能。
然而,當行業景氣的程度開始出現下滑,下游需求減弱時,產業鏈的庫存卻可能產生一定的慣性,不減少反而會增加。因此,產業鏈庫存可以作為景氣周期的滯后指標。
隨后,隨著上游晶圓廠降低生產能力,下游廠商減少采購,產業鏈庫存開始減少,并率先于需求周期見底。在這種情況下,產業鏈庫存就成為了景氣周期的領先指標。
根據企業財報數據,今年一季度庫存明顯下降的上市公司有韋爾股份、國科微、長電科技、匯頂科技、晶晨股份、唯捷創芯、卓勝微。
這些公司除了國科微、卓勝微以外,這些個股今年至今漲幅都超過了半導體指數,這充分說明了庫存指標的重要性,而整體指數表現不佳或是因為行業去庫存標志還不明顯。
庫存大漲的前八家上市公司有通威富電、中芯國際、復旦微電、紫光國微、斯達半導、士蘭微、華潤微、圣邦股份。
這些公司庫存大增的原因都有個共性就是生產規模擴大,以及產品結構變化等原因導致庫存商品數量增加。2018年以來,在國產替代以及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我國半導體資本開支大幅增加,這部分導致了半導體去庫進程進一步放緩。但這也不是壞事,正如面板龍頭公司京東方創始人提出的“王氏定律”:想要領先對手,就必須比行業周期更快。我國半導體產業在行業低迷期擴產能反而能進一步增加市占率,所以目前的市場恐怕對于這些公司過于悲觀了。
那么你認為半導體周期拐點要到了么?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05瀏覽量
218149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895瀏覽量
1279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