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批在硅基負極上有所積淀的國內企業都在布局多孔硅碳路線,一些企業已進入樣品小試階段。
8月14日,雷軍主持舉行2023年度演講以及小米秋季新品發布,沒等到小米新車發布的年輕人,“人生第一輛車”暫時擱淺。但從秋季新品手機所搭載的鋰電池上可見,小米已用上近期動力電池的前沿技術之一——硅碳負極,電池相同體積下容量提升 10%,總容量為 4800mAh。
自特斯拉電池日官宣將在4680中應用新技術硅基負極,鋰電行業對硅基負極的關注度高漲,對造車有野心的華為、小米同樣展開布局。
2021年3月29日,小米在春季新品發布中介紹,搭載電池使用了新能源汽車硅氧負極技術。隔天,小米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布局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此后的2022年10月,小米更是投資了主營業務包括硅基負極的企業天目先導。
從鋰電池材料革新看,相關前沿技術從3C領域試水,再推廣應用至動力領域,是新材料產業化的主流模式,從小米手機搭載電池的負極變化中可見一斑,從硅氧到硅碳,其電池使用的負極技術緊跟鋰電領域前沿。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底,小米公布了“一種硅碳多孔負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專利,這同樣是近期吸引多家硅基負極企業進行產業化攻克的新技術路線——多孔硅碳(氣相沉積硅)路線。
這項興起于海外的多孔硅碳負極技術,通過向碳顆粒的孔隙里加入硅納米顆粒形成硅碳復合材料,以碳為支架結構的思路改善了以往納米硅、硅氧在充放電過程中因材料結構分解而失效的問題。
硅基負極目前在國內較為成熟的技術路線為硅氧路線,但硅氧產品因在充電的過程中,本身會分解產生非活性物質消耗活性鋰而降低首效,通常需要負極預鋰或預鎂。而理論上,多孔硅碳在使用時可減少預鋰、預鎂,相比于硅氧路線具有大幅降本的潛力。
據悉,目前,包括天目先導、杉杉股份等一批在硅基負極上有所積淀的國內企業都在布局多孔硅碳路線,一些企業已進入樣品小試階段。業內觀點認為,硅基負極產業化落地仍有難度。隨著相關設備、技術逐漸成熟、產業化進展加快,多孔硅碳有望取代硅氧,并加快在動力端裝機。
從推進硅基負極產業化整體進程看,步入2023產業鏈上下游對硅基負極應用裝車保持緊迫感。
投融資方面,小鵬汽車旗下投資機構在本月初領投了一家創立于硅谷的負極材料企業。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擁有多項硅負極領域的核心專利,其硅負極技術理論上可以實現8分鐘內充電 0-80% SOC。
投擴產方面,3月,杉杉股份旗下寧波杉杉年產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項目在寧波正式開工,預計于2024年部分投產,2026年全面投產;國佳(內蒙古)新材料有限公司硅基負極產業化項目開工,該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建設1200條粉體生產線,建成后可年產10萬噸硅碳負極材料。
璞泰來5月底公告,擬22億元重碼硅基負極,通過設立全資子公司蕪湖紫宸,投資建設硅基負極研發生產基地,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2萬噸硅基負極材料(單體)的產能規模。
6月底,勝華新材眉山公司與福建瑞馳達合資投建1萬噸/年硅基負極材料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59億元。
搭載裝車方面,全球范圍內硅基負極有望加速裝車,業內觀點認為將在2024年擴大裝車規模。以特斯拉、寶馬、沃爾沃為代表的國際車企以及國內一眾造車新勢力,皆對應用硅基負極技術表現出強烈導入意向。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44瀏覽量
170738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81瀏覽量
99739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1瀏覽量
25771
原文標題:硅基負極“風向有變”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