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的區域數字化,我們大概率會關注兩個維度。一個是北上廣深為代表的超大城市,這里的智慧城市落地是風向標、排頭兵;另一個是鄉村的數字化、智能化,作為區域智能升級的最小單位,鄉村的典型性更強,也符合“鄉村振興”的號召。
有沒有發現,在這樣的視角下,有一個地方似乎被“折疊”起來了?那就是散落在中國大地上的縣城和鄉鎮。
大多數縣城,往往缺乏非常有特色、有力度的支柱型產業,很難從產業升級中攫取數字化的價值。同時其本身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有限,不能進行過多的超前投資。加上人才、服務商,以及過往數字化基礎方面的限制,縣城的智能化更需要精雕細琢,花小錢辦大事。
前兩年,大家經常討論小鎮青年之類的話題,仿佛可以和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形成對照。那么我們就從走訪過的一些縣域智能化案例出發,聊聊智慧縣城這個冉冉升起的新市場。
縣城的數字化與智能化,構成了智能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面,構成了數字化、智能化成果得以規模化復制的可能性。
攫取這個機遇,需要從了解智慧縣城的獨特性開始。
智慧縣域,風再起時
時至如今,智慧城市產業在中國已經歷了20年的發展。中國所有地級市都已有智慧城市項目。在超大型一線城市,智慧城市項目更是數以千計。在這種趨勢下,智慧城市從大城市向縣、鄉、鎮一級滲透是在所難免的。
2020年可以看作一個明顯的分解。在這一年,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牽引縣域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比如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指出高水平打造“智慧縣域”新形象,有序推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社區、智慧生態等重點場景建設。
以政策為導向,智慧城市項目的代理商、集成商、設備供應商也紛紛開始將市場拓展到縣城。同時將一些比較新的城市智能化技術,比如云網協同、一網統管、城市數字孿生帶到了縣級市場。一些縣城也開始興建數據中心等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在20年前的智慧城市風口后,今天的智慧縣城可以說是“風再起時”。
總體來說,縣城的數字化、智能化的需求是對照大城市而來的。但具體需求則相對大城市更加簡單、靈活,同時單體項目的投入更低,在供應商選擇上更加考慮報價因素而非技術的先進性。一般情況下,智慧縣城項目主要有三方面的建設目的:
1.通過智能化技術,推進城域的安平、政務、環境監管等方面能力提升。雪亮工程、智慧交通等數字化項目,已經在東部發達地區的縣城得到了比較好的普及。
2.以智能化技術賦能特色產業,實現產業走出去,人才留下來的目標。很多中西部縣城,大力發展農業/畜牧業/養殖業+智能光伏的模式,都可以看作原本產業區位的數字化疊加。
3.把握智能化帶來的商業機遇,發展出新的產業樣態,尤其是希望分擔大城市和省會城市的由于土地成本高昂而無法容納的智能化產業區位。這一趨勢下,數據中心、數字化產業基地開始落戶縣城。
但在目前階段,縣域的智慧城市推進,還是面臨著諸多挑戰。
在“必須做”與“如何用”之間
在目前階段,智慧縣城的發展還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各大數字化供應商已經紛紛將服務網絡與銷售渠道鋪設到縣級市場,但整體市場反饋還不夠清晰。相對而言,很多縣城數字化項目推進節奏較慢、遴選機制不明、資金回流能力不強等問題紛紛暴露了出來。
這些表面問題的背后是縣城的數字化、智能化項目,很多需要面對基礎設施包袱重,軟件能力和運維能力較弱。
舉例來說,有一些我們走訪過的縣城數字化項目,總投入中超過一半都用于算力購置成本。這導致能夠留給產品采購、集成、施工方面的成本非常有限,進而導致中后段的項目推進效率被不斷放緩。
還有一種情況,很多智慧縣城項目的需求定位不夠明確,從而導致項目成果很容易通過驗收。我們曾經采訪過一位東部某省級數字化項目的負責人,他們在回溯全省數字化建設成果時,發現縣級項目參差不齊的狀況。甚至一些數字化系統僅能支撐幾人使用,訪問量達到兩位數就會出現宕機。
算力貴,人才少已經成為了智慧縣城市場發展的主要挑戰。
整體而言,目前縣城的數字化、智能化項目,處在緊跟著國家政策的“必須做”與很多項目做了只為參觀上報的“如何用”之間。
縣城的數字化項目,需要的是精打細算、節約成本,同時要能夠直接簡練地為當地帶來價值,不能進行過度超前投資與長遠規劃。這樣才能降低執行成本,推動數字化項目在縣城規模復制,同時產生比較清晰的驗收、招投標標準,盡量減少數字化當中的尋租空間。
智能交通,適合從縣城開始
與剛剛起步的產業階段相對應,中國在縣域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上已經積累了很多獨特的領先經驗。接下來我們可以結合探訪經驗,說幾個在中國縣城數字化市場中具有較大潛力的項目。
首先是智慧交通。
在交通智能化產業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整區智能化”。其技術邏輯是通過AI與紅綠燈、卡口、交通攝像頭進行配合,在一整片區域內進行協同化、聯動化的智能交通指揮。
這種技術能力,如果只用在幾個路口、一兩條接到中很難釋放較大價值,但如果進行整片區域的整體智能化,效果則會極大提升。
在大城市當中,整片區的交通改造成本很大,難點很多,而且容易在城市中出現牽一發動全身的問題。而縣城則往往沒有這樣的包袱,可以發揮出整區交通智能化的最大效果。
在一個我們采訪過的中部縣城中,通過AI攝像頭、AI紅綠燈改造,搭配交通指揮大廳的搭建,縣城可以實現超過5萬路視頻資源的匯總和實時反饋。從而極大程度提升了交通效率,并且加強了違停檢查、水域入侵與違法傾倒等問題的監管能力。
智能交通,屬于做了很多年但雷聲大雨點小,其中很重要的阻礙是大城市復雜的交通網絡與改造環境。縣城,卻正好可以成為一個智能交通大展身手的舞臺。
光下萬物
縣城的數字化、智能化,往往不是各個產業的協同發展,而是先把一個點做出特色。
對于大部分縣城來說,農業、畜牧業、養殖業都是核心產業。這些產業目前在中國最具特色,也最能夠得到相關支持的數字化改造,就是與智能光伏的結合。
在今天的中國,到處旅游一圈,能看到光伏板下藏著各種第一產業生態。大西北光下種沙棘、種枸杞;江南水鄉光伏板下養蝦養螃蟹;華南地區光下種蘑菇,種藥材……可以說,今天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光伏板下弄不出來的。
光伏與第一產業結合,既符合雙碳政策,推動光伏電站、光伏儲能等產業的興起,也可以加速農業的工廠化、園區化,形成多產業的聯動措施。
結合光伏下鄉的“整縣推進”政策,智能光伏在中國縣城的數字化進程里,正在不斷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成為智能鏈上的一環
AI行業有個說法,你下午訓練模型用的數據,說不定是上午在哪個縣、哪個村里清洗出來的。
這種大城市與鄉鎮、農村之間的數字化產業協作,其實也是智慧縣城發展的獨特機遇。目前,中國具備產業影響力的數字化企業與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特大城市。此前有個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90%的AI算力都被排名前列的科技公司消耗了。這些公司則大多數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但大城市土地、能源、人才成本高昂,因此將數字化鏈條種的算力、產品生產線、軟件外包、大數據清洗等產業區位移到縣城一級,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東數西算工程,也正是為解決類似問題而誕生。
針對數字中國推進中產生的大城市產業外溢效應,很多縣城都在抓住機遇,推進數據中心、超算、數字化產品生產線、黑燈工廠等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分流大城市的數字化產業區位,將自己納為智能鏈上的一環。
真正優秀的數字化項目,應該是可以幫助縣城振興產業、聚攏人才、創造就業的。以這些目標為導向,也是數字化產業深入縣城的尚佳方法。
總體來看,智慧縣城在今天的中國大有發展。其具備清晰的政策導向,也積累了一系列大城市智慧項目的經驗和供應鏈,并且探索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中國智慧縣城”模式。更好克服相關項目中的模糊地帶與形式主義后,中國縣城的數字化發展值得期待。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869瀏覽量
55344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10瀏覽量
61730 -
智能光伏
+關注
關注
0文章
97瀏覽量
9243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61瀏覽量
97285 -
智慧交通
+關注
關注
5文章
706瀏覽量
269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